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生物教学反思 > 对“探究”的思考与认识

对“探究”的思考与认识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5

    “探究”一词,现代汉语辞海中的解释为“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探究性学习”则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反复研究,自己发现知识,掌握规律,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实现的。在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科学探究不是*几节课讲出来的,它不是走过场,摆架子,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始有终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用心体会、领悟的过程。
一、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经常听到某些教师说着同样的话:“这节课不是探究课,没有探究活动,也不用进行探究性学习了。”将教材中有明确标示的探究作为探究课,而其他教学内容则视为非探究课,这是许多课改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对科学探究含义的不正确理解造成的。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科学探究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有基于实验进行的探究,有通过调查进行的探究,有资料分析的探究,也有技能训练的探究。完全探究是探究课,部分探究也是探究学习,只是要训练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罢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探究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是贯穿于每一节生物课中的。
二、科学探究是一个不留痕迹、水到渠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它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基本环节。教师在讲授时,是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这一过程的呢?我曾听过两节同样内容的探究课,都是引导学生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作出探究计划。一位教师在出示了教材中的背景资料后,告诉学生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进而提问学生,对于这段资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又说:探究的第二步是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什么呢?……以此类推。整节课学生们像被关在一个大院子里,从这个门进去,再从那个门出来,呈现出一种机械的运动和思维状态;再来看另一位教师的授课,同样的内容,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而是出示了菜青虫的图片和一连串的问题:你见过菜青虫吗?在哪里见过?在哪种植物的叶子上见过?这些植物的花有什么特点?在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才让学生阅读探究的背景资料,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同时,在阅读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问题:菜青虫取食菜叶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再往后探究计划的制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整个教学过程配合教师诙谐幽默地讲解,课堂上笑声不断。一节看似枯燥无味的课就这样被教师巧妙完成了。对比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不难看出哪个教学效果较好。第一位教师的探究课给人生搬硬套之感,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种公式化的程序。而后者则是一个不留痕迹、充满了探索与创新的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探究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同时科学探究也是一门充满艺术与个性化的探索过程。
三、精心设计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一节好的探究课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始于欢乐,终于智慧。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言,充分利用探究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一节的教学目标抽象、概念难懂。上课伊始,我不仅领着学生做起了手指操,还让学生品尝了味道独特的秀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神经系统的作用,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随着课堂气氛的融洽,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思考:为什么在受到刺激后人体会产生这些动作?谁控制的?怎样控制的?此刻,学生有一种强烈的主动探究的欲望,随着学习的深入,当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时,课堂教学就以学生得到智慧而结束。
四、注意对探究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l.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探究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如对身边动植物的观察,饲养动植物的经历,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生物科学信息等,都是重要的探究资源,而且这笔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视这些垂手可得的资源,会使学生对你,对生物学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探究欲望,也会使你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跨学科间教学内容上的整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的范围,我想到了与地理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在相应地区或标出城市名称,或注明人类破坏环境的实例,上课时发给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其他形式继续完成此项探究活动。课后又发给学生一张印有大连地区地图的纸,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对大连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这种跨学科教学内容间的整合与探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
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口头评价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目前已有许多较为成熟书面评价,内容涵盖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可操作性较强。但我们仍不应忽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简单易行,操作灵活;口头评价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保持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对探究的自信心的重要保障;许多教师往往对探究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却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及时地客观评价,忽视了一个适时地微笑,一句恰如其分的鼓励对学生的作用。口头评价也提醒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思维的火花。

对“探究”的思考与认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高三生物复习中应注意把握五个“量”

    复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巩固前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高三复...

  •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课后反思

    所属学科或领域:生物 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 设计者:刘世雄 教学实施者:刘世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设计者将本...

  •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7个。课虽说不太多,但是兼顾...

  • 比较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复习课往往使学生和老师都比较头痛的事情。一般地,老师们的计划教学任务完成以后,一到复习课就捞头皮。要么就把所教...

  •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1生物活动课的内涵1生物活动课的产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有实用技术的人才,而学科课...

  •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 《植物新陈代谢》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实验也主要是验证性的。而新的教学理念则强调:形态结构是生理...

  •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也是从海洋中孕育而生的。于是,海洋一直给着我们神秘感。《海洋生物》就是围绕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和学生进行有趣味的教...

  •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吗?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

  • 如何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习的意识做起。新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海洋生物的自卫》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班上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我们们中班年级外围的环境创设,深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美...

  •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反思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