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生物教学反思 >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37

 
1生物活动课的内涵
1生物活动课的产生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有实用技术的人才,而学科课程的缺点因此暴露无遗:以学科为中心,偏重书本,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这种做法已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不容。在此同时,美国掀起了自诩“进步教育"的教育改革运动。其代表人物就是杜威,活动课就是在这场运动中由杜威倡导并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主张中强调“应把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做为他们获取知识的基础,课程的设置要顺应和满足儿童的自然倾向......"。即便其理论出现之初,其主张与学科课程相对立,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课程研究的深化,两者关系也逐渐从对立趋向兼容。现代课程论认为,学科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只有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更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与学科理论课程相结合。
在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自此以后,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祖国各地把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向“活动课程"的设计。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是新课程方案的核心。其中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构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课程改为“学科加活动"的整体优化结构。
1.2生物活动课的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生物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这一点与生物学科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学科教学中教与学是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是显性的。而活动课的教与学是依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进程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了,可见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显而易见两类课程坚持同样的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在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里,课程是服务于未来生活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产生隔膜,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去甚远。要纠正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就应当下大力气进行课程改革。虽然近几年全国有部分省份(如江苏、河南)进行了教材改革,但是教材编写者考虑到教材使用的范围、地区学生的特点等因素,教材中难免有其不足之处。如何将新的生物技术、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社会热点等知识让学生掌握,这就是生物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要上好活动课,关键是设计的活动方案要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要将生物园中的年桔上盆,需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成活,并在春节时多结果,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动脑去分析剪叶、保根、施肥等措施的学科理论依据,然后动手去操作、设计实验步骤......。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课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引发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3)生物活动课程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活动课开展的效果如何,考查的重点就是学生在思维、综合能力方面是否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传统的活动课程通常被窄化地理解为单纯的行为表现,是毫无教学价值和意义的,这就严重地曲解了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活动是一种由动机(其中体现着某种需要)所激励着和指引着的过程。换言之,在活动的相互关系后面表现着动机的相互关系。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活动能力、感性与知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学生各种活动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活动课成员必须是自愿参加,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目标。因此,生物活动课是为那些有特殊能力的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施展才能或没有发现自己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促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这样有利于在活动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创造的志趣使他们团结一致,创造的结果将使他们欢欣鼓舞。
因此,本课题重点在于研究生物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形式、特点等。科学系统地挖掘各项活动中的创造成分,结合中学生身心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生物活动课作为正式课程出现,它不是“第二课堂",不是学生随意支配的课余生活,它有更强的综合性、活动性、创造性、广域性、趣味性、实效性特征。其层次高于课外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功能更加全面。因而,无论从实践上讲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2页,当前第1页12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高三生物复习中应注意把握五个“量”

    复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巩固前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高三复...

  •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课后反思

    所属学科或领域:生物 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 设计者:刘世雄 教学实施者:刘世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设计者将本...

  •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7个。课虽说不太多,但是兼顾...

  • 比较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复习课往往使学生和老师都比较头痛的事情。一般地,老师们的计划教学任务完成以后,一到复习课就捞头皮。要么就把所教...

  •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 《植物新陈代谢》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实验也主要是验证性的。而新的教学理念则强调:形态结构是生理...

  •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也是从海洋中孕育而生的。于是,海洋一直给着我们神秘感。《海洋生物》就是围绕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和学生进行有趣味的教...

  •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吗?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

  • 如何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习的意识做起。新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海洋生物的自卫》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班上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我们们中班年级外围的环境创设,深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美...

  •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反思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

  •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的反思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