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4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摘 点击数:12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
a.自由读。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课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呀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课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
a.教师范读。
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
a.学生自由读。
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
b.同桌互相演诵。
c.指名试背。
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再一冲破掀翻冒向节迎着笑长上
教学设想: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节奏感强。本文的精妙之处在于所提炼的一系列传情达意的动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本课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录象或表演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的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揣摩图意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使朗读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如教学课文第一段时,学生先观看了春笋生长的录象,接着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小春笋,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读出语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多角度地评价。如“小朋友多神气,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
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生活经验,课前,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观察春笋、麦苗、小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师:小朋友,通过识字1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气候变暖,小草、树木都发芽了,百花竟相开放,春姑娘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植物在春天是怎样生长的。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春笋实物)
2、板书课题:1春笋(认读,正音)
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
[导语 既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又以实物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配乐)。
2、自读课文
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
3、认读词语: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迎着笑长
[此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正字音,让学生对文中所提炼的一系列动词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之二是利用这些动词构建板书,使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
2、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看春笋生长的有关录象)
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一起表演)
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练习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5、师指图引读第二句,引导学生表演,指导朗读。
[变换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真切感受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使他们入情入景,激发朗读热情。]
6、师: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呀!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接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它们多顽强呀!读着读着,老师忍不住夸起春笋来了。(师有感情背诵第一段并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7、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
[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唤起情感体验,人人动脑,动口,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
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
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
“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
[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
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请小朋友介绍给同桌听。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自学笔顺。
3、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有选择地范写。
4、在田字格内描红。
5、写《习字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
师生同乐——《春笋》教学有感
王丽萍发表
师生同乐
《春笋》这篇课文以活泼简洁的语言让孩子们认识了一声春雷过后,春笋在春雨中破土而出,在春光里拔节而上的勃勃生机,读来让人感受到一分向上的力量。
教学本文时以读为主,让孩子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感受小春笋醒来了,吧自己想象成泥土里的小春笋,想象一下自己可能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说乐很多。接着,小春笋用那尖尖的小脑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为了理解“冲破、掀翻、冒出来”,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表演,表演“冲破、掀翻、冒出来”,并通过教师学生共同板画来理解,让孩子们在板画中一眼就能记住什么是“冲破、掀翻、冒出来”。然后让孩子们在朗诵中理解体会,体会到小春笋不畏困难,坚决向上的精神,从而感受强大的生命的力量。厚厚的泥土,坚硬的石块阻挡不了“嫩生生的娃娃”跃出地面的强烈愿望。“迎、笑、长”几个字更形象地写出了春笋在春风的抚拂中,阳光的照耀下,春雨的沐浴中,没有停歇,它们“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最后的这句更直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春笋那种锐意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
。
在教学时,我们只有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才能把信服、震撼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张扬个性,舒展生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春笋也想参加春天的聚会呢!小春笋要来,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开开心心地读一读课题。
2齐读课题:1春笋。(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洁概括,直接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做到读题要有感情。)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㈠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了,可是它睁开眼睛一瞧,自己竟然被沉重的泥土、石块压着,这时,它怎么办呢?
2自己读全文。
3指名说,小春笋是怎么做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这遍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课文读流利。
4读好句子,体会春笋力量大
⑴找出写小春笋力量大的词语“冲破”、“掀翻”
过渡:我觉得小春笋真不简单,被泥土、石块盖着,要冒出来得花费多大的力气啊!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它们的力气很大,快来告诉大家吧。
⑵指名说。教师相机在词语下加着重号。
⑶指导朗读词语“冲破”、“掀翻”
出示词卡,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多个学生读,教师注意评价。
⑷读句子。这两个词语,小朋友们读得很好,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也能读好吗?谁来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在读中,可点出“冒”这个字也能看出小春笋的力量大。
齐读。
5理解“一个一个”,体会春笋抢着出来,读好句子
⑴小春笋不仅仅力量大,而且还争着到外面来,想看看这春花烂漫的世界呢!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指名说。出示词卡。
⑵读词语,“一个一个”,评价:争先恐后,抢着出来,争着出来,生怕落后,
⑶再读句子,你能读出小春笋这种急着出来的心情吗?指名读,齐读。
6指导背诵:刚刚小朋友在读的时候,雷公公悄悄告诉我:有的小春笋还没睡醒呢,谁来帮忙叫醒它们。谁会填?
出示小黑板:一声春雷,( )了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 )从地里()出来。
指名填空。
齐说。我们一起来帮忙叫醒它们。(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前设计的语言环境,始终让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能在脑中再现,进而感悟。在具体朗读指导中,通过读好词语到读好句子,反复练读,逐层深入,浅入深出,使学生体会到春笋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㈡学习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入:谈了这么多的小春笋,你们想不想看看它的样子?小春笋觉得你们不够热情。想不想看它的样子。
2看,小春笋来了!出示实物。
它的样子,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快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4理解词语,“裹着”、“嫩生生”
⑴裹着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你感觉到了什么?
哎呀,这衣服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是“裹在身上”(师动作示范)。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像老师这样试试,紧紧地缠在身上这就是“裹”
读词语“裹着”
⑵嫩生生
摸一摸,掐一掐,你感觉到了什么?一掐就是一个印子,真嫩啊!它就像——“嫩生生的娃娃”。
读词语“嫩生生”,(轻一点,别把它弄疼了;)
5读句子
⑴这么可爱的娃娃,你们喜欢吗?
那就快把你的喜欢读出来。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⑵指名多个朗读。
⑶齐读。
⑷指导背诵。这么可爱的娃娃,它的样子你记住了吗?谁能不看书,说一说它的样子。
春笋裹着( ),像( )。指名背,齐背。
6读后面的几句话
⑴这些娃娃是怎么生长的?自己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几句话。
⑵出示句子。指名读。
⑶理解句子。
教师边叙述边做图示。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于是就向上长——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长,在春雨里“咕噜咕噜”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长。春笋就这样长啊长,最后变成了粗壮的竹子。看这幅图,小春笋笑眯眯的,多开心啊!你能把它们的开心读出来吗!
指名多个朗读。
齐读。
⑷句子练习
小春笋这么快乐的成长要感谢谁?
小春笋想谢谢它们呢!
小黑板出示:小春笋笑眯眯地说:谢谢你,(谁啊? )。( 谢它什么呢? )。发自内心、真心地感谢啊!
小春笋除了笑眯眯的说,还可以怎么说。
⑸读句子
看图:你能读出小春笋对阳光春雨的感谢吗?
7齐读课文
小春笋快乐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春笋一样快快乐乐的成长。(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依然是通过读好词语来读好课文中的句子。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出示春笋的实物,让学生有感官的认识,通过看、摸、掐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出自己对春笋的喜爱。对于“春笋如何生长”这个问题,教师是通过简单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在读好句子这一方面,适当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后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教学准备:春笋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词卡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课件,激发异想
揭示课题后,放课件,学生看见了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学生在看见一层一层地剥去春笋的“外衣”,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影象结合、激发情趣
屏幕展示春笋被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继而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淋浴下,节节向上,直至长成根根翠竹的动态画面,并播放伴有雷声、雨声、活泼明快的乐声的课文朗读,将学生引入一个赏心悦目、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教师此时启发学生设想:“当春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地里探出它尖尖的脑袋时,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可能还会说些什么?”让陶醉在大好春光中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当他们的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不可避免会有奇思异想,又何愁碰撞不出创新的火花?
上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1、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
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知道是什么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 瞧!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
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
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二、初步感知美文
1、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按要求自读,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读:(1)个别读;(2)开火车读;(3)游戏:找朋友
5、把生字带入课文读。
6、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三、潜心会文,读出情趣
1、情境描述: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身边,她带来了柔柔的春风,带来了密密的细雨,还带来了隆隆的雷声,轰――轰――
2、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
3、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读。
4、让我们来当春雷,唤醒小春笋。(师生模仿)
5、春雷爷爷会对小春笋说些什么?
6、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
(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 ),唤醒了( ),唤醒了( )------
[练习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7、(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投影出示,生口头填空,反复朗读,练习背诵。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 )出来。
9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
句式训练:我终于看到了---------------------------------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
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
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
“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
[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
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前两课时,我们主要是读课文,学生字,仔细读好第一自然段。生字没有什么问题,课文朗读时,把力气花在扩句练习上。如:一声春雷,唤醒了( ),唤醒了( ),唤醒了( ),唤醒了( )。
“一个一个”与“一个”的区别。让学生自己说出有什么不同。再就是“冒”,要联系“春笋”的样子,才能更好地领悟。在老师和画图的启发下,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设计表演是为了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春雷爷爷请好朋友帮忙这一处,本来认为是一个难点,怕学生难以说出。我提出问题后正打算帮忙,哪知孩子们竞相说出了“春风、春雨、阳光、青蛙……”这让我惊喜莫名,看来不能低估孩子们的能力。这个片断本是借鉴别人的作品,其中有春笋娃娃的图片会眨眼睛一处。我没有图片,只有换成了一个同学来扮演春笋,让她跟着剧情走。想不到小朋友很喜欢,台上台下还打成一片。看来,因地制宜设计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鲜笋、小春笋头饰、石头模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小朋友们,仔细听,[播放:雷声]这是什么声音?
2.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
3.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谁来读读课题?
二、正音、朗读
1.小春笋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听过课文,你能自己朗读吗?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8页,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完一遍就标上小节符号。
自由读。
3.逐句读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指读句子,从中强化或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4.句子读正确了,就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吧?待会老师要请你推荐读得最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好吗?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待会老师要请你来推荐朗读优秀的同学来表演。
5.接受推荐请两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精读、体会
1.同学们读得都有进步了,我也想读,哪些小朋友同意也给张老师一次机会来朗读课文?谢谢!我一定会努力读好的!相信我的话就请把眼睛闭上,边听边想,相信你的脑子里会像放电影一样地看到春笋长出来。范读。
2.嘿!醒醒?我的电影放完了。哪些小朋友看到春笋了?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
大清早,是谁把你唤醒的?
你在床上睡了整整一夜,现在终于可以出来了,你会怎么想?或者怎么做呢?
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了,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2)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3)谁来做第一个冒出来的春笋呢?指名表演,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4)再指名表演,[出示模型:一块石头]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5)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
(6)谁能够自己来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让我们看到好多春笋使劲地长出来。指读。
(7)齐读。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2)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3)[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嫩不嫩?呵呵,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4)指读第一句。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5)小春笋冒出了地面,它们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6)[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同时指导学生表演]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5.全文朗读。
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能够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了不起!老师很佩服它,你呢?一起来把它再读一遍吧?男生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又一节”、“再向上”时男女生齐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交了节节向上的小春笋做好朋友啊,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了,真好!下面来做小老师,学写两个生字,好吗?先把我的问题回答正确,然后你就是合格的小老师了,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来组词。
2.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
(2)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3.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破
冲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1.春笋
又再
一冲破掀翻冒向
节迎着笑长上
春笋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春笋》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嗒——滴嗒——”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淋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窜出石缝钻出来……
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呀!
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山泉丁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鸣为它们唱歌,山花舒瓣对它们欢笑,松柏婆娑给它们鼓掌……长,长吧!高高的蓝天多么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做贡献。
《春笋》阅读题目:
①作者把竹山和竹林的美比作
②作者用和比喻春雨的沙沙声。
③写出第3自然段段意。
④作者为什么更爱春笋?
《春笋》参考答案:
1,比作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2,.少女轻抚琴弦春蚕吞食桑叶
3,春天竹山、竹林的美景和春笋顽强欢快生长的情景。
4,爱春笋的顽强,不断上进.爱春笋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 春笋
共几课时 共2课时
第几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课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1.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5.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朗读时可以加上动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1.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小小的,很可爱)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5.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师生表演)谁能试着背背?
6.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课文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精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4.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到这些,想对春笋说一句什么话?
5.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二、精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三、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四、延伸拓展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 完成《一课一练》上相关练习。
★★观察春天里的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用几句话写下来。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冲破掀翻唤醒
裹着娃娃迎着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雷声,说话:春雷公公仿佛在说什么?
2.指导朗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此处以点评代指导,在点评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悟“冲破”“掀翻”“冒出来”。】
3.句式练习: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设疑自读:醒来的春笋在做什么?
4.交流,指导朗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5.表演理解,生朗读做动作。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实物,简单观察说话
2.找出课文里描写春笋样子的句子,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嫩生生”,读出春笋的可爱。此处可以由老师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句子。
(2)学习生字:笑
A.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B.出示古文字的“笑”,帮助理解并巩固字形。
C.指导书写:小口诀——竹字头有高低,撇捺舒展站得稳。【这是习字册上的小口诀。】
D.扩词。
E.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以点评代指导。
4.学习第三四句。
(1)看视频感受竹子生长得快。
(2)指导朗读
(3)学习生字:节、再
再结合字理教学,扩词关注“再向上”的意思,指导书写,小口诀:四横匀,末横放,中间形窄有精神。
(4)小结竹子的精神,板书: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夸夸小春笋:小春笋,你——
五、拓展延伸:春笋【这首诗是补充习题上的内容。】
六、学生写字:笑、节、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yw》2课时教学设计篇1《yw》2课时教学设计《yw》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yw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其四声,能够读准...
我教《雨点儿》篇1佚名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
28谁的本领大篇1教材分析: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
两只鸟蛋-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
《地球爷爷的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自选商场》的教学反思篇1在上《自选商场》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搜集食品、鞋子、饮料和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盒、包装纸,在...
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篇1《春天的手》这首儿歌,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的美丽景象,处处表现了春季的...
《外面的世界》教学设计片断篇1(案例背景)教学一月有余,学生的识字量仍然有限,自主识字的意识非常淡薄。在本次识字课...
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评析篇1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第一小学黄荣君教学片段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
《看电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篇1上课了,老师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过去。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学生...
《菜园里》教学导入篇1文/罗梅《菜园里》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要求小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儿歌,认...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