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相关 > 心理健康 > 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

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14

新学年开始,又一批新生即将跨入大学校门,贫困生入学问题再度为社会所关注。目前,为解决这一难题,教育部和各高校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许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甚至一些普通公民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种种资助为贫困生圆满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然而,就在全社会关心、关怀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近年来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又悄然而生——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危机。针对这一新问题,长期关注贫困生现象的专家指出,社会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双困生”悄然浮现

梁二平来自广西一个农村家庭,现就读于某大学的信息科学系。曾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的他,上大学之前,头脑中编织了一幅幅大学生活的美好画面。然而,在进了大学之后,他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原本成绩优异的他,现在常常无故迟到、旷课,不按时交作业 ,期末考试也频频亮红灯。老师了解到他家境比较贫寒,就建议他申请特困生补助,竟被他断然拒绝。

在宿舍里,他常常因满口的家乡话,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土里土气,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被认为没见过世面。他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有意跟同学争执不休。由于经济窘迫,他很少参加同学之间的聚会,有些同学又讥讽他“小家子气”、“不够潇洒”。现在他整天意志消沉,神情恍惚,连学习的劲头也没了。

和梁二平的情况很类似,北京某知名高校一名来自边远山区的特困生在进入大学不久后也发生了心理危机,并最终因人际交往中的严重障碍而被迫休学。他在休学后写给学校的一份材料中写到:

“我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很大,城市孩子中很多基本的技能我都没有,我不会打球、不会唱歌。高中的时候,我学习很好,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可到了大学,同学们学习都很好,而且大学生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在其他方面我再也找不到自信。对于手机、电脑,我不仅不会用,而且几乎没有见过。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很差,也总觉得周围的同学、老师都在嘲笑我。”

在对贫困学生的调查采访中,笔者发现,虽然在众多的贫困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此类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帮助的机会,即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在一些高校的有关调查中发现,产生此类心理问题的同学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针对这类情况,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贫困”成因透视

贫困生出现心理障碍原因何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少贫困生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乡村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容易导致“心理贫困”。

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高等学府无法成为世外桃源,社会大环境不断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中不时泛起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增添了许多烦恼。

三是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贫困生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四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带来就业的压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

五是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实施不当也无意中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如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

贫困生心理危机如何化解?

贫困生心理危机究竟能不能化解,又该怎样化解?专家认为,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心理危机。据了解,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针对这些同学的特殊情况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活动。此外,针对“双困生”现象,许多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出了“对症”治疗的“药方”。他们认为,首先要全面准确掌握这些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活动也是帮助这些“双困生”打开心扉的好办法。例如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贫困生中开展了“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号召他们资助自己周围的困难对象,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做些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已经得到资助,但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没有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同时学校还应注意选拔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设立贫困学生奖励项目,表彰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北方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研室教师田宝伟很推崇这种方法。他认为,成立特困生协会,可以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相同的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尽管学校教师、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对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至关重要,但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这些帮助只是打开这些同学封闭心扉的外力,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患关键还在个人。贫困学生必须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增强考生信心方法

    增强学习实力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

  • 增强考生信心方法

    增强学习实力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保证考试充分发挥。...

  • 考试焦虑与自助对策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到来时,许多学生和家长十分犯怵。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但遇上升学考试,就头...

  • 怎样优化考试情绪

    怎么才算具有良好的考试情绪?第一,心平气和;第二,情绪饱满;第三,控制情绪能力好。考生考前与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

  • 中考减压对策:考前巧对“心烦意乱”

    一天,骏向我诉说最近的苦恼。他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自己成绩本来就不太好,特别是考试成绩很不稳定,一会儿能进入班级中...

  • 专家谈应试及心理训练

    在充分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平时学习的最高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应试也是一种能力的体...

  • 适度紧张是成功的一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经对20个因素在高考中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

  • 考试焦虑与自助策略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到来时,许多学生和家长十分犯怵。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错,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但遇上升学考试,就头昏...

  • 如何运用系统扭敏法消除考试焦虑?

    所谓系统脱敏法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患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

  • 面临大考我该怎么办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就要毕业的中学生,马上就要面临大考,我真的好紧张。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头晕,无论是考试前后,...

  • 你所害怕的事情正是你的潜能所在

    刘倩垂头丧气的走出了考场,正像她所想象的那样,这一科真的考砸了,她最怕的就是“数学”,一上数学课,她就觉得特别烦,...

  • 考试中的心理对策(1)

    在考场会发生各种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心理对策,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一)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及其对策第一场考试后,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