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7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当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些原本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也因此受到冲击。因此,一些做人与融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加强,使我们下一代的品德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健康培养。“不打扰别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待人处世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明习惯,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
小学生每天都参与社会生活,在各种场合与他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态度。教育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时候,不去打扰别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与别人共同生活的态度,为他们长大以后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1.教学应注意情感的激发。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不打扰他人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美好感情,它的价值在于由于自己没有打扰别人,而使他人安心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创造出成果,这既体现自身的文明,也支持了他人对社会做奉献,教学中要渗透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此外,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避免“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教学应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展开思维。例如:教学课文中的儿歌以后,可以提问:除了儿歌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或独自沉思、或同学交流,结合实际举出事例。
教学设计示例
五 静悄悄 别打扰
<教学目标 >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学难点 :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思考:当你做作业 或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
1.小组交流:
(1)当同学做作业 时,男同学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路?
板书:不打扰别人的学习
(2)当别人学习时,为什么不能打扰?
2.小结:
别人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动脑思考。所以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这是关心他人的表现。
过渡导语 :
当别人工作时,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3.小组交流:
(1)当邻居叔叔工作时,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女同学是怎么做的?
(2)女同学为什么要劝阻这两位小朋友别打扰叔叔工作?
板书:工作
(3)如果女同学不劝阻这两位小朋友,会怎样?女同学为什么能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板书:心中有他人
4.小结:
只有心中想着别人,才会自觉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5.小组交流:
同学来找女同学,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让同学说话轻点?
板书:休息
当别人休息时,为什么说话要轻点?
6.小结:
不打扰别人休息,是体贴别人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7.全班交流:
(1)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不打扰别人?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板书:尊重别人的表现。
(2)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不打扰别人的例子吗?
8.总结:
关心别人、想着别人、体贴别人,才能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三、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出投影:“说一说”中的内容。
1.提问:
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为什么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应道歉?
2.小结:
当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说话声音要低;走路脚步要轻;听收音、看电视音量要小;不得已打扰别人时要道歉。
过渡导语 :
下面请同学听故事,想一想,故事里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听一听(“听一听”中的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打扰别人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受人欢迎。)
放音频《新四军不惊动老乡》
1.小组交流:
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新四军在哪儿宿营?老乡发现新四军睡在屋檐下、过道里以后,是怎么做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小结:
新四军关心人民,爱人民,为了不打扰乡亲们休息,宿营在过道里,乡亲们深受感动。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人爱。下面再来看看几位小同学的表现。
五、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打扰别人的含义)
出投影(“看一看”中的内容)。
1.同桌互相说说:
图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2.小结:
图1、图2中的这四位小朋友做得不对,他们打扰别人看书、学习。图3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他在不得已打扰别人时道歉了。
六、全课总结:
1.提问:
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休息?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2.总结:
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我们不要打扰,不得以要打扰别人时,要说明情况或道歉,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
板书设计 :
五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当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些原本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也因此受到冲击。因此,一些做人与融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加强,使我们下一代的品德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健康培养。“不打扰别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待人处世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明习惯,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
小学生每天都参与社会生活,在各种场合与他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态度。教育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时候,不去打扰别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与别人共同生活的态度,为他们长大以后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1.教学应注意情感的激发。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不打扰他人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美好感情,它的价值在于由于自己没有打扰别人,而使他人安心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创造出成果,这既体现自身的文明,也支持了他人对社会做奉献,教学中要渗透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此外,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避免“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教学应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展开思维。例如:教学课文中的儿歌以后,可以提问:除了儿歌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或独自沉思、或同学交流,结合实际举出事例。
教学设计示例
五 静悄悄 别打扰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思考:当你做作业 或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
1.小组交流:
(1)当同学做作业 时,男同学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路?
板书:不打扰别人的学习
(2)当别人学习时,为什么不能打扰?
2.小结:
别人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动脑思考。所以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这是关心他人的表现。
过渡导语 :
当别人工作时,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3.小组交流:
(1)当邻居叔叔工作时,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女同学是怎么做的?
(2)女同学为什么要劝阻这两位小朋友别打扰叔叔工作?
板书:工作
(3)如果女同学不劝阻这两位小朋友,会怎样?女同学为什么能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板书:心中有他人
4.小结:
只有心中想着别人,才会自觉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5.小组交流:
同学来找女同学,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让同学说话轻点?
板书:休息
当别人休息时,为什么说话要轻点?
6.小结:
不打扰别人休息,是体贴别人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7.全班交流:
(1)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不打扰别人?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板书:尊重别人的表现。
(2)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不打扰别人的例子吗?
8.总结:
关心别人、想着别人、体贴别人,才能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三、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出投影:“说一说”中的内容。
1.提问:
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为什么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应道歉?
2.小结:
当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说话声音要低;走路脚步要轻;听收音、看电视音量要小;不得已打扰别人时要道歉。
过渡导语 :
下面请同学听故事,想一想,故事里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听一听(“听一听”中的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打扰别人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受人欢迎。)
放音频《新四军不惊动老乡》
1.小组交流:
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新四军在哪儿宿营?老乡发现新四军睡在屋檐下、过道里以后,是怎么做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小结:
新四军关心人民,爱人民,为了不打扰乡亲们休息,宿营在过道里,乡亲们深受感动。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人爱。下面再来看看几位小同学的表现。
五、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打扰别人的含义)
出投影(“看一看”中的内容)。
1.同桌互相说说:
图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2.小结:
图1、图2中的这四位小朋友做得不对,他们打扰别人看书、学习。图3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他在不得已打扰别人时道歉了。
六、全课总结:
1.提问:
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休息?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2.总结:
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我们不要打扰,不得以要打扰别人时,要说明情况或道歉,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
板书设计:
五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文明礼貌”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当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一些原本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也因此受到冲击。因此,一些做人与融入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加强,使我们下一代的品德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健康培养。“不打扰别人”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待人处世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文明习惯,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
小学生每天都参与社会生活,在各种场合与他人交往。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态度。教育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娱乐的时候,不去打扰别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与别人共同生活的态度,为他们长大以后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教法建议:
1.教学应注意情感的激发。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方面,不打扰他人是一种尊重他人的美好感情,它的价值在于由于自己没有打扰别人,而使他人安心工作、学习、休息和娱乐,创造出成果,这既体现自身的文明,也支持了他人对社会做奉献,教学中要渗透这一价值观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此外,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避免“心灵封闭”现象的产生,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教学应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展开思维。例如:教学课文中的儿歌以后,可以提问:除了儿歌所举例子之外,我们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或独自沉思、或同学交流,结合实际举出事例。
教学设计示例
五 静悄悄 别打扰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不打扰别人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懂得打扰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知道不打扰别人才能与别人共同生活。
情感:
厌恶打扰别人的行为,自己愿意不打扰别人。
行为:
1.在别人工作、学习和休息时,说话、动作要轻,尽量不影响人家。
2.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能说明情况或道歉。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思考:当你做作业 或睡觉的时候,如果有人打扰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
1.小组交流:
(1)当同学做作业 时,男同学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路?
板书:不打扰别人的学习
(2)当别人学习时,为什么不能打扰?
2.小结:
别人学习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动脑思考。所以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这是关心他人的表现。
过渡导语 :
当别人工作时,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3.小组交流:
(1)当邻居叔叔工作时,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女同学是怎么做的?
(2)女同学为什么要劝阻这两位小朋友别打扰叔叔工作?
板书:工作
(3)如果女同学不劝阻这两位小朋友,会怎样?女同学为什么能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板书:心中有他人
4.小结:
只有心中想着别人,才会自觉做到不打扰别人的工作。
5.小组交流:
同学来找女同学,女同学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让同学说话轻点?
板书:休息
当别人休息时,为什么说话要轻点?
6.小结:
不打扰别人休息,是体贴别人的表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7.全班交流:
(1)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不打扰别人?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板书:尊重别人的表现。
(2)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不打扰别人的例子吗?
8.总结:
关心别人、想着别人、体贴别人,才能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三、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出投影:“说一说”中的内容。
1.提问:
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休息,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为什么不得已要打扰别人时应道歉?
2.小结:
当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说话声音要低;走路脚步要轻;听收音、看电视音量要小;不得已打扰别人时要道歉。
过渡导语 :
下面请同学听故事,想一想,故事里的人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听一听(“听一听”中的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打扰别人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受人欢迎。)
放音频《新四军不惊动老乡》
1.小组交流:
一天夜里,下着大雨,新四军在哪儿宿营?老乡发现新四军睡在屋檐下、过道里以后,是怎么做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小结:
新四军关心人民,爱人民,为了不打扰乡亲们休息,宿营在过道里,乡亲们深受感动。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人爱。下面再来看看几位小同学的表现。
五、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打扰别人的含义)
出投影(“看一看”中的内容)。
1.同桌互相说说:
图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2.小结:
图1、图2中的这四位小朋友做得不对,他们打扰别人看书、学习。图3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他在不得已打扰别人时道歉了。
六、全课总结:
1.提问:
在别人工作、学习、休息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能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休息?不打扰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2.总结:
当别人学习、工作、休息时,我们不要打扰,不得以要打扰别人时,要说明情况或道歉,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
板书设计:
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