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 做事有始有终(精选5篇)

做事有始有终(精选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做事有始有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是有毅力的表现,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情感

1、做什么事情都愿意有始有终地做完。

2、为学习、做事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

行为

1、学习、做事有耐心,有坚持性,不半途而废。

2、努力养成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教学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学习、”的要求而设置的。小学生意志力比较差,学习、做事往往只凭兴趣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如不从小培养,特别是在中年级这个阶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从小注意培养的好习惯。本课课文通过孟母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孟子听了妈妈的话最终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教法建议:

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上可以引入相关的活动。如:安排学生剥豆、解线团等使学生体会,要想干成一件事要有耐心,不怕困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样说理更有说服力。

2、关于孟母断织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结合故事背景,也可从孟母织布的艰辛和已织好的布对孟子这样贫寒家庭的作用谈起从而使学生理解孟母的一片苦心。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事有始无终就会半途而废,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做事一般只凭兴趣出发,做事没有坚持性。帮助学生找出做事有始无终的原因,并加以克服是比较难的。。

[教学过程 ]

一、结合活动、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小制作,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小坦克。看谁能做成,并且做得好。(制作时间给五分钟)

2、大家制作的积极性很高,课上我们先做到这儿,课后大家再接着做。

3、放录像:大家看,这是新民小学马力自己设计的小坦克图样,他要完成这个小制作参加学校的小制作大赛,瞧,马力放学了……

录像:马力背着书包从楼梯走上来,按动门铃。妈妈开了门接过书包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马力累了吧?妈妈给你买了好吃的,我拿给你吃"。马力忙说:"我先不吃了,做完坦克再说"。他高兴地做起来。可做着做着就皱起了眉头:"这点怎么办呢?哎,有了我用刀子剌一下。不好,剌偏了这下可麻烦了。我先粘坦克链子这个容易。哎呀!不好,胶水多了,真是烦死人,不好玩我不做了"。说完,把桌上的东西一推,大声喊起来:"妈!好吃的呢?"。

4、提问:马力这样能拿出作品参赛吗?为什么?

5、小结:做事情总会遇到困难,谁怕困难谁就做不成。我也觉得马力这样是不会拿出作品参赛了,真是太可惜了。

6、提问并出示课题:大家想一想,马力怎样做才能拿出作品参赛呢?大家说得对,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也就是要,。(出示课题)

二、运用故事,说明道理。

1、演示课件并提问。(根据课文制成)

(1)孟子为什么中途逃学?(他觉得读书很枯燥,没意思)。

(2)孟子的妈妈对于他的逃学心里非常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虽然家境非常贫寒,可孟母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供孟子读书,她对孟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孟子却步喜欢读书,母亲非常失望)

(3)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孟母用割刀将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贫寒的家境使孟子深知这块布花费了妈妈多少心血,以及这块布对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被震惊了。妈妈以此来比喻半途弃学,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并且告诉他,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你们知道妈妈织成这块布有多不容易吗?

古时候,人们织布都是手工操作,笨拙的机器可不像现在,他需要人们小心谨慎一线一线地织。那时候没有电灯,孟子的妈妈白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辛辛苦苦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更为了孟子能够上学,晚上不得不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纺线、织布。这块布不知耗费了妈妈多少个不眠之夜。眼看就要制成了,为了教育孟子妈妈一狠心将它剪断。

(5)妈妈是怎样说的呢?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出示孟母的话,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2、小结:织布和学习同理,布要一根线一根线织成,人的学问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如果不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布就织不成,学习也就搞不好。

(7)经过母亲的教育,孟子是怎样做的?

(立即回到先生那里,从此坚持读书;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8)你们知道孟子以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著作有《孟子》,他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亚圣之称。

3、过渡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刚才老师也让我们做坦克模型,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不下去了,结合我们学的道理谁能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坦克模型?(前后桌同学议论议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做好。

三、辨析导行

1、过渡语:孟子明白了的道理返回了学堂。可我们有些学生做事总不能把事情做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毛病出在哪里。

2、出示议一议:下面两个同学为什么都没有把要做的事做完,他们的毛病出在哪?

(1)明明剥毛豆时,开始觉得很好玩,可是剥了一会儿觉得心烦,就不想剥了。

小结:在剥毛豆这件事上明明暴露出做事没有耐心的毛病,建议他经常不断地做些类似剥毛豆这样的事情,培养自己有耐心。

板书:有耐心

(2)冬冬擦玻璃,擦了半天总也擦不干净,他只擦了一块就不擦了。

小结:冬冬擦不干净玻璃有不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没有坚持性。擦玻璃并不难,只要它能坚持,认真擦,就一定会擦干净的。

板书:有坚持性

(3)录像:王立课间主动擦黑板,擦完黑板后,他看见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就把抹布随便一扔,连同学的椅子都没还回去,就跑出了教室。

小结:王立主动擦黑板是做好事,可他没有做完,,半途而废了。如果同学上课时才发现椅子是脏的会影响听讲的。所以,做好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不半途而废

3、说一说:你做哪些事能够有始有终?做什么事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毛病?结果怎样?学习了这一课,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能够做到有始有终的总结经验,不能做到的找一找原因(先前后桌说再全班个别说)板书:做好事情

四、总结:

也许你遇到感兴趣的事你能够高兴地做完,也许你曾经克服困难完成过一些事情。回想已往,我想你们或多或少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就想算了。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做完,该做的就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能放任自己,要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这对你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回到家里选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来做,坚持下去。

2、自己的作业 本坚持做到从始至终书写工整。

3、将自己以前没有坚持做完的事重新做完,然后跟父母谈谈感想。

4、收集的事例,自己编辑一期小报。

做事有始有终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是有毅力的表现,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情感

1、做什么事情都愿意有始有终地做完。

2、为学习、做事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

行为

1、学习、做事有耐心,有坚持性,不半途而废。

2、努力养成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教学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学习、”的要求而设置的。小学生意志力比较差,学习、做事往往只凭兴趣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如不从小培养,特别是在中年级这个阶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从小注意培养的好习惯。本课课文通过孟母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孟子听了妈妈的话最终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教法建议:

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上可以引入相关的活动。如:安排学生剥豆、解线团等使学生体会,要想干成一件事要有耐心,不怕困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样说理更有说服力。

2、关于孟母断织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结合故事背景,也可从孟母织布的艰辛和已织好的布对孟子这样贫寒家庭的作用谈起从而使学生理解孟母的一片苦心。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事有始无终就会半途而废,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做事一般只凭兴趣出发,做事没有坚持性。帮助学生找出做事有始无终的原因,并加以克服是比较难的。。

[教学过程]

一、结合活动、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小制作,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小坦克。看谁能做成,并且做得好。(制作时间给五分钟)

2、大家制作的积极性很高,课上我们先做到这儿,课后大家再接着做。

3、放录像:大家看,这是新民小学马力自己设计的小坦克图样,他要完成这个小制作参加学校的小制作大赛,瞧,马力放学了……

录像:马力背着书包从楼梯走上来,按动门铃。妈妈开了门接过书包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马力累了吧?妈妈给你买了好吃的,我拿给你吃"。马力忙说:"我先不吃了,做完坦克再说"。他高兴地做起来。可做着做着就皱起了眉头:"这点怎么办呢?哎,有了我用刀子剌一下。不好,剌偏了这下可麻烦了。我先粘坦克链子这个容易。哎呀!不好,胶水多了,真是烦死人,不好玩我不做了"。说完,把桌上的东西一推,大声喊起来:"妈!好吃的呢?"。

4、提问:马力这样能拿出作品参赛吗?为什么?

5、小结:做事情总会遇到困难,谁怕困难谁就做不成。我也觉得马力这样是不会拿出作品参赛了,真是太可惜了。

6、提问并出示课题:大家想一想,马力怎样做才能拿出作品参赛呢?大家说得对,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也就是要,。(出示课题)

二、运用故事,说明道理。

1、演示课件并提问。(根据课文制成)

(1)孟子为什么中途逃学?(他觉得读书很枯燥,没意思)。

(2)孟子的妈妈对于他的逃学心里非常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虽然家境非常贫寒,可孟母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供孟子读书,她对孟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孟子却步喜欢读书,母亲非常失望)

(3)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孟母用割刀将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贫寒的家境使孟子深知这块布花费了妈妈多少心血,以及这块布对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被震惊了。妈妈以此来比喻半途弃学,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并且告诉他,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你们知道妈妈织成这块布有多不容易吗?

古时候,人们织布都是手工操作,笨拙的机器可不像现在,他需要人们小心谨慎一线一线地织。那时候没有电灯,孟子的妈妈白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辛辛苦苦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更为了孟子能够上学,晚上不得不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纺线、织布。这块布不知耗费了妈妈多少个不眠之夜。眼看就要制成了,为了教育孟子妈妈一狠心将它剪断。

(5)妈妈是怎样说的呢?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出示孟母的话,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2、小结:织布和学习同理,布要一根线一根线织成,人的学问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如果不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布就织不成,学习也就搞不好。

(7)经过母亲的教育,孟子是怎样做的?

(立即回到先生那里,从此坚持读书;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8)你们知道孟子以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著作有《孟子》,他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亚圣之称。

3、过渡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刚才老师也让我们做坦克模型,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不下去了,结合我们学的道理谁能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坦克模型?(前后桌同学议论议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做好。

三、辨析导行

1、过渡语:孟子明白了的道理返回了学堂。可我们有些学生做事总不能把事情做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毛病出在哪里。

2、出示议一议:下面两个同学为什么都没有把要做的事做完,他们的毛病出在哪?

(1)明明剥毛豆时,开始觉得很好玩,可是剥了一会儿觉得心烦,就不想剥了。

小结:在剥毛豆这件事上明明暴露出做事没有耐心的毛病,建议他经常不断地做些类似剥毛豆这样的事情,培养自己有耐心。

板书:有耐心

(2)冬冬擦玻璃,擦了半天总也擦不干净,他只擦了一块就不擦了。

小结:冬冬擦不干净玻璃有不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没有坚持性。擦玻璃并不难,只要它能坚持,认真擦,就一定会擦干净的。

板书:有坚持性

(3)录像:王立课间主动擦黑板,擦完黑板后,他看见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就把抹布随便一扔,连同学的椅子都没还回去,就跑出了教室。

小结:王立主动擦黑板是做好事,可他没有做完,,半途而废了。如果同学上课时才发现椅子是脏的会影响听讲的。所以,做好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不半途而废

3、说一说:你做哪些事能够有始有终?做什么事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毛病?结果怎样?学习了这一课,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能够做到有始有终的总结经验,不能做到的找一找原因(先前后桌说再全班个别说)板书:做好事情

四、总结:

也许你遇到感兴趣的事你能够高兴地做完,也许你曾经克服困难完成过一些事情。回想已往,我想你们或多或少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就想算了。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做完,该做的就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能放任自己,要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这对你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回到家里选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来做,坚持下去。

2、自己的作业 本坚持做到从始至终书写工整。

3、将自己以前没有坚持做完的事重新做完,然后跟父母谈谈感想。

4、收集的事例,自己编辑一期小报。

做事有始有终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是有毅力的表现,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情感

1、做什么事情都愿意有始有终地做完。

2、为学习、做事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

行为

1、学习、做事有耐心,有坚持性,不半途而废。

2、努力养成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教学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学习、”的要求而设置的。小学生意志力比较差,学习、做事往往只凭兴趣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如不从小培养,特别是在中年级这个阶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从小注意培养的好习惯。本课课文通过孟母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孟子听了妈妈的话最终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教法建议:

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上可以引入相关的活动。如:安排学生剥豆、解线团等使学生体会,要想干成一件事要有耐心,不怕困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样说理更有说服力。

2、关于孟母断织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结合故事背景,也可从孟母织布的艰辛和已织好的布对孟子这样贫寒家庭的作用谈起从而使学生理解孟母的一片苦心。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事有始无终就会半途而废,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做事一般只凭兴趣出发,做事没有坚持性。帮助学生找出做事有始无终的原因,并加以克服是比较难的。。

[教学过程]

一、结合活动、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小制作,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小坦克。看谁能做成,并且做得好。(制作时间给五分钟)

2、大家制作的积极性很高,课上我们先做到这儿,课后大家再接着做。

3、放录像:大家看,这是新民小学马力自己设计的小坦克图样,他要完成这个小制作参加学校的小制作大赛,瞧,马力放学了……

录像:马力背着书包从楼梯走上来,按动门铃。妈妈开了门接过书包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马力累了吧?妈妈给你买了好吃的,我拿给你吃"。马力忙说:"我先不吃了,做完坦克再说"。他高兴地做起来。可做着做着就皱起了眉头:"这点怎么办呢?哎,有了我用刀子剌一下。不好,剌偏了这下可麻烦了。我先粘坦克链子这个容易。哎呀!不好,胶水多了,真是烦死人,不好玩我不做了"。说完,把桌上的东西一推,大声喊起来:"妈!好吃的呢?"。

4、提问:马力这样能拿出作品参赛吗?为什么?

5、小结:做事情总会遇到困难,谁怕困难谁就做不成。我也觉得马力这样是不会拿出作品参赛了,真是太可惜了。

6、提问并出示课题:大家想一想,马力怎样做才能拿出作品参赛呢?大家说得对,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也就是要,。(出示课题)

二、运用故事,说明道理。

1、演示课件并提问。(根据课文制成)

(1)孟子为什么中途逃学?(他觉得读书很枯燥,没意思)。

(2)孟子的妈妈对于他的逃学心里非常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虽然家境非常贫寒,可孟母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供孟子读书,她对孟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孟子却步喜欢读书,母亲非常失望)

(3)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孟母用割刀将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贫寒的家境使孟子深知这块布花费了妈妈多少心血,以及这块布对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被震惊了。妈妈以此来比喻半途弃学,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并且告诉他,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你们知道妈妈织成这块布有多不容易吗?

古时候,人们织布都是手工操作,笨拙的机器可不像现在,他需要人们小心谨慎一线一线地织。那时候没有电灯,孟子的妈妈白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辛辛苦苦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更为了孟子能够上学,晚上不得不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纺线、织布。这块布不知耗费了妈妈多少个不眠之夜。眼看就要制成了,为了教育孟子妈妈一狠心将它剪断。

(5)妈妈是怎样说的呢?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出示孟母的话,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2、小结:织布和学习同理,布要一根线一根线织成,人的学问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如果不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布就织不成,学习也就搞不好。

(7)经过母亲的教育,孟子是怎样做的?

(立即回到先生那里,从此坚持读书;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8)你们知道孟子以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著作有《孟子》,他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亚圣之称。

3、过渡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刚才老师也让我们做坦克模型,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不下去了,结合我们学的道理谁能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坦克模型?(前后桌同学议论议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做好。

三、辨析导行

1、过渡语:孟子明白了的道理返回了学堂。可我们有些学生做事总不能把事情做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毛病出在哪里。

2、出示议一议:下面两个同学为什么都没有把要做的事做完,他们的毛病出在哪?

(1)明明剥毛豆时,开始觉得很好玩,可是剥了一会儿觉得心烦,就不想剥了。

小结:在剥毛豆这件事上明明暴露出做事没有耐心的毛病,建议他经常不断地做些类似剥毛豆这样的事情,培养自己有耐心。

板书:有耐心

(2)冬冬擦玻璃,擦了半天总也擦不干净,他只擦了一块就不擦了。

小结:冬冬擦不干净玻璃有不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没有坚持性。擦玻璃并不难,只要它能坚持,认真擦,就一定会擦干净的。

板书:有坚持性

(3)录像:王立课间主动擦黑板,擦完黑板后,他看见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就把抹布随便一扔,连同学的椅子都没还回去,就跑出了教室。

小结:王立主动擦黑板是做好事,可他没有做完,,半途而废了。如果同学上课时才发现椅子是脏的会影响听讲的。所以,做好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不半途而废

3、说一说:你做哪些事能够有始有终?做什么事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毛病?结果怎样?学习了这一课,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能够做到有始有终的总结经验,不能做到的找一找原因(先前后桌说再全班个别说)板书:做好事情

四、总结:

也许你遇到感兴趣的事你能够高兴地做完,也许你曾经克服困难完成过一些事情。回想已往,我想你们或多或少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就想算了。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做完,该做的就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能放任自己,要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这对你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回到家里选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来做,坚持下去。

2、自己的作业 本坚持做到从始至终书写工整。

3、将自己以前没有坚持做完的事重新做完,然后跟父母谈谈感想。

4、收集的事例,自己编辑一期小报。

做事有始有终篇4

第三课做事有始有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做事有始有终是学习和做事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能力目标

做到学习、做事有始有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做事有始有终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产生做事有始有终的愿望,培养学生做事有耐心、有毅力、有始有终的意志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做事有始有终是学习和做事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做事有耐心、有毅力、有始有终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小猫钓鱼”。)

老师:同学们,小猫刚开始为什么没有钓到鱼呢?

学生:(略)

老师:小猫为什么最后又钓到鱼了呢?

学生:(略)

老师:小猫刚开始不安心钓鱼,三心二意,结果没有掉到鱼,后来听了妈妈的话,专心钓鱼,不再中途去抓蝴蝶,最终钓到了一条大鱼。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做事应该有始有终。(过渡)

【讲授新课】

一、做事有始有终(板书)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打开课本第九页,我们看一看这又是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讲一讲。

学生:(略)

老师:故事说的是:丁丁要参加学校的航模比赛。在制作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小飞机最终飞上了天。大家讨论一下:丁丁为什么能够成功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那是因为丁丁遇到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做事有始有终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做事时,要有耐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同学们,你做过这样的事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半途而废”、“铁杵磨针”;音频“小猴子下山”。)

老师:从同学们讲的和我们欣赏的故事,都说明了:做事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有始有终,如果做事有始无终,必将一事无成。下面有几个同学在做事时却遇到了难题,不知道该怎么办?(过渡)

二、讨论(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十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遇到了什么难题?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噢!他们遇到了写作业时同学邀请去玩球,练字时总写不好,做事时开始了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间晚了还没有完成作业等难题,他们该怎么办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头有尾,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上面的难题也就不是难题了,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半途而废”、“边学边玩”、“有始无终”、“有始有终(一)”、“有始有终(二)”、“灰心”、“坚持不懈”、“专心学习”等进行辨析学习;还可给他们讲“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做事有头无尾,结果一事无成”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现在大家知道我们以后该怎么做事了吧!

学生:(略)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课后给大家安排了什么实践活动?(过渡)

三、实践活动(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一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略)

老师:这就是我们课后的实践活动(叠被子、摆碗筷、倒垃圾),大家从中任选一件事情,在一周内把它有始有终的做好。大家能做好吗?

学生:(略)

老师:然后向妈妈汇报你做的情况。并想一想以后怎么办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做事有始有终是学习和做事成功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产生做事有始有终的愿望。

做事有始有终篇5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做事有始有终是有毅力的表现,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情感

1、做什么事情都愿意有始有终地做完。

2、为学习、做事能坚持到底并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

行为

1、学习、做事有耐心,有坚持性,不半途而废。

2、努力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教学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勇敢坚毅”德目中“学习、做事有始有终”的要求而设置的。小学生意志力比较差,学习、做事往往只凭兴趣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如不从小培养,特别是在中年级这个阶段,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从小注意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本课课文通过孟母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孟子听了妈妈的话最终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教法建议:

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上可以引入相关的活动。如:安排学生剥豆、解线团等使学生体会,要想干成一件事要有耐心,不怕困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样说理更有说服力。

2、关于孟母断织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结合故事背景,也可从孟母织布的艰辛和已织好的布对孟子这样贫寒家庭的作用谈起从而使学生理解孟母的一片苦心。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做事有始无终就会半途而废,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做事一般只凭兴趣出发,做事没有坚持性。帮助学生找出做事有始无终的原因,并加以克服是比较难的。。

[教学过程 ]

一、结合活动、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定很喜欢小制作,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小坦克。看谁能做成,并且做得好。(制作时间给五分钟)

2、大家制作的积极性很高,课上我们先做到这儿,课后大家再接着做。

3、放录像:大家看,这是新民小学马力自己设计的小坦克图样,他要完成这个小制作参加学校的小制作大赛,瞧,马力放学了……

录像:马力背着书包从楼梯走上来,按动门铃。妈妈开了门接过书包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马力累了吧?妈妈给你买了好吃的,我拿给你吃。马力忙说:我先不吃了,做完坦克再说。他高兴地做起来。可做着做着就皱起了眉头:这点怎么办呢?哎,有了我用刀子剌一下。不好,剌偏了这下可麻烦了。我先粘坦克链子这个容易。哎呀!不好,胶水多了,真是烦死人,不好玩我不做了。说完,把桌上的东西一推,大声喊起来:妈!好吃的呢?。

4、提问:马力这样能拿出作品参赛吗?为什么?

5、小结:做事情总会遇到困难,谁怕困难谁就做不成。我也觉得马力这样是不会拿出作品参赛了,真是太可惜了。

6、提问并出示课题:大家想一想,马力怎样做才能拿出作品参赛呢?大家说得对,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也就是要,做事有始有终。(出示课题)

二、运用故事,说明道理。

1、演示课件并提问。(根据课文制成)

(1)孟子为什么中途逃学?(他觉得读书很枯燥,没意思)。

(2)孟子的妈妈对于他的逃学心里非常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虽然家境非常贫寒,可孟母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供孟子读书,她对孟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而孟子却步喜欢读书,母亲非常失望)

(3)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孟母用割刀将快要织完的布割断。贫寒的家境使孟子深知这块布花费了妈妈多少心血,以及这块布对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被震惊了。妈妈以此来比喻半途弃学,教育孟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并且告诉他,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你们知道妈妈织成这块布有多不容易吗?

古时候,人们织布都是手工操作,笨拙的机器可不像现在,他需要人们小心谨慎一线一线地织。那时候没有电灯,孟子的妈妈白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辛辛苦苦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可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更为了孟子能够上学,晚上不得不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纺线、织布。这块布不知耗费了妈妈多少个不眠之夜。眼看就要制成了,为了教育孟子妈妈一狠心将它剪断。

(5)妈妈是怎样说的呢?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出示孟母的话,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2、小结:织布和学习同理,布要一根线一根线织成,人的学问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如果不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布就织不成,学习也就搞不好。

(7)经过母亲的教育,孟子是怎样做的?

(立即回到先生那里,从此坚持读书;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有始有终)

(8)你们知道孟子以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著作有《孟子》,他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亚圣之称。

3、过渡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有始有终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就会一事无成。

4、刚才老师也让我们做坦克模型,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做不下去了,结合我们学的道理谁能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坦克模型?(前后桌同学议论议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做好。

三、辨析导行

1、过渡语:孟子明白了做事有始有终的道理返回了学堂。可我们有些学生做事总不能把事情做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毛病出在哪里。

2、出示议一议:下面两个同学为什么都没有把要做的事做完,他们的毛病出在哪?

(1)明明剥毛豆时,开始觉得很好玩,可是剥了一会儿觉得心烦,就不想剥了。

小结:在剥毛豆这件事上明明暴露出做事没有耐心的毛病,建议他经常不断地做些类似剥毛豆这样的事情,培养自己有耐心。

板书:有耐心

(2)冬冬擦玻璃,擦了半天总也擦不干净,他只擦了一块就不擦了。

小结:冬冬擦不干净玻璃有不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没有坚持性。擦玻璃并不难,只要它能坚持,认真擦,就一定会擦干净的。

板书:有坚持性

(3)录像:王立课间主动擦黑板,擦完黑板后,他看见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就把抹布随便一扔,连同学的椅子都没还回去,就跑出了教室。

小结:王立主动擦黑板是做好事,可他没有做完,,半途而废了。如果同学上课时才发现椅子是脏的会影响听讲的。所以,做好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板书:不半途而废

3、说一说:你做哪些事能够有始有终?做什么事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毛病?结果怎样?学习了这一课,今后你打算怎样做?

能够做到有始有终的总结经验,不能做到的找一找原因(先前后桌说再全班个别说)板书:做好事情

四、总结:

也许你遇到感兴趣的事你能够高兴地做完,也许你曾经克服困难完成过一些事情。回想已往,我想你们或多或少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就想算了。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做完,该做的就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能放任自己,要从小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对你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做一做

1、回到家里选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来做,坚持下去。

2、自己的作业 本坚持做到从始至终书写工整。

3、将自己以前没有坚持做完的事重新做完,然后跟父母谈谈感想。

4、收集做事有始有终的事例,自己编辑一期小报。

做事有始有终(精选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小苗快快长

    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 专心听讲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 听父母的话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 老师为我好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 好儿童 要谦让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 我爱帮助同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 客人到我家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 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 东西不乱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 我们爱领袖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 上课守纪律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