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政治教学反思 > 适应新课程要求 探究开放性教学

适应新课程要求 探究开放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37

  适应新课程要求 探究开放性教学

 

 

浙江上虞外国语学校 周岳鲤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会学生善于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普遍存在着单纯传授知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等弊端,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中考实施“双开”考试改革,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学的焦点。在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双开”考试改革的要求,认识上还存在以下误区:一是认为实行开卷考试,学生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因此社政学科不存在什么改进和提高质量的问题,甚至可上可不上。二是认为实行开卷考试,由于学生学习上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了,因此社政学科会更难上。三是教师看不到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消极被动地应付,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现象,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思维。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德育功能的发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阻碍社会课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如何使这种“考”和“教”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真正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俗话说“开卷有益”,实行“双开”改革,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教学特别是社政学科教学的角度看,不仅有利于教学告别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负担,而且有利于克服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能学以致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陶行知先生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提倡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时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进一步从时间、空间和发展趋势上明确了教育面向生活的视野,是当代开放式大教育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不是学会死记硬背,学会记住某些结论,而是要活学活用,即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它突破了传统的就教育而论教育的小教育观而把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研究,采取全方位的、系统论的观点,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网络教育、个人自我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的视野加以综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教育设施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需要。因而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如何坚持以“导学”为中心,以“方法”为主线,如何把握好课本知识、如何运用教材的基本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值得我们开展研讨与分析。

  要正确把握好学科知识

   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每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考试使学生跳出了死记硬背的苦海,但带来的是学生以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找答案,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际上开放题并不脱离课本的知识点,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社会学科的基本知识点是由概念和原理构成的,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课本知识,就不仅要全面把握课本中讲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还要准确把握住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原理的科学内容。而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点归纳不科学、不完整、丢三落四,比较注重机械记忆,忽视真正的理解和分析。为此,必须通过积极、巧妙的方法,协调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把学生“乐学”放在突出位置。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死学”为“活学”,“苦学”为“乐学”。①创设合作式学习情景,营造愉悦学习。根据社会学科特点和开放性考试的要求,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的合作式学习。即对课本中讲的概念、原理、原理的科学内容以及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避免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更有利于使学生在愉快地交流体验中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就趋于乐学。在学习中,教师还与学生一起学习,并着力于诱导,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并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经验、新方法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去分析、研究、发现结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改变只动眼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学会”为“会学”,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②增强对词句的敏感性,微观要精益求精。要准确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就必须字斟句酌,善于敏感地抓住关键的字、词、句,不轻易地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字,不忽视任何一句话,特别是对概念的理解更要如此。另外许多相类似的说法,也要“明察秋毫”,否则很容易混淆,造成观点的错误。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种不同说法,分别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稍一疏忽,就会造成错误。③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学会主动学习。学习任务与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让学生认识每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使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明确主攻方向。这样,学习时,学生可以主动地自问自答,不断对自己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类问题,把前后知识紧密联系,知识掌握得就更全面、系统和准确了。2页,当前第1页12

适应新课程要求 探究开放性教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校教师人...

  • 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不要”

    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

  • 创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美”

    建筑是造型美,舞蹈是形体美,音乐是旋律美,它们都属于艺术的美。思想品德课教学也需要艺术的再创造,那将是一种和谐的、...

  • 新课标 新问题

    从2004年9月,我们开始实行新课标的教学工作,到目前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政治课的四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既有平时的...

  • 新课标给政治课堂带来新气象

    自从去年秋季开学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思想品德》以来,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

  • 矛盾分析法在初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初四年级思想 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讲...

  • 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之我见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

  •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反思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教学反思--教师前进的车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启示我们教师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思考与反思,并在反思中更好地学...

  • 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的反思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的同一课题的公开课《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和海珠区先后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是...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