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九年级历史教案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精选6篇)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精选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篇1

学 科

历史

课 题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课 型

新授

知识

能力学生能叙述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等知识。

过程

方法通过对教材中插图和地图的观察,形成识读图表的能力。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通过学习,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教学难点

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动画展示:0~9这十个数字,提问“你知道这十个数字是谁发明的吗?”一、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投影图片《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提问:连接欧亚的商路主要有几条?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物产和文化的交流?和中国往来最多的是什么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2、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有何作用?阿拉伯人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他们不仅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注意吸收别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我们来看阿拉伯世界精神领袖穆罕默德的一句话。投影显示: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引导学生阅读,了解他们在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过渡: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个沟通和纽带的作用,但是西方人也有直接来到东方,来了解东方的文明与神秘,其中著名的有马可·波罗。自由回答。结合课文和地图,找出东西方的三条主要商路。讨论回答。自由回答。阅读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读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快捷。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1、             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教师引导: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来的呢?教师总结:元朝国力强盛,便利的交通,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向往者。投影显示:《马可·波罗人物图片》及《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有关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过程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提问: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你有何感想?2、《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说,它(指《马可·波罗行纪》)“向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  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呢?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本课小结:悠悠驼铃,漫漫古道,曾经往来过多少的使者,他们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为东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谊的桥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天文学一一传入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前音。相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定能做到。作业布置: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自由回答。自由回答。讨论回答。回答: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由回答。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识马可·波罗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和挫折、顽强建议的品格。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篇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掌   握

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观察分析

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

数字的发明有什么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

人文素养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课件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45页“自由阅读卡”,温故知新: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与“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动手圈点和标注:

陆地商路的主要路线:大都→敦煌→喀什→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罗马

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大都→杭州→广州→摩鹿加群岛→卡利库特→巴格达→麦加→安条克→威尼斯→热那亚

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做的贡献。(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后来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

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41页《阿拉伯数字》图,思考回答:

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主要是因为定位计数法使得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为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手段,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意义深远。)

根据42页“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可以从古代中国人结绳刻木记数、计算重量的十六进位制等方面举例。还可以举例:中国人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用“onetwothree……ten”表示1~10等。)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什么样的优秀品德?(虚心学习比自己先进的文化)

根据课本41-42页内容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制作,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必须从小养成顽强坚毅的品格,不畏困难和挫折,才能加大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几率。)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总结: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说过,这本书“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还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但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不过《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文字记载,确实也有夸张的成分。例如,书中说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就言过其实了,反而证明马可·波罗并未到过日本。他对日本的了解,充其量只是耳闻,并非目睹。)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结合课本43页“文献资料”,完成第44页“练一练”: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过的事情(c)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c.出使日本                        d.与热那亚人作战

组织学生“活动与探究”: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地点,在下页地图中绘出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和回国的大致路线。(引导学生根据《世界历史地图册》第14页《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西方字母的渊源与发展》图进行绘制。学生绘制完后,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检查和核对绘制效果。)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青年学生能够拥护对外开放的政策,认同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成就,就有可能成为具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的国际交流的使者。)

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九年级上》第9页各题

根据《新学案》30-32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提醒学生预习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篇3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马可﹒波罗东来和《马可﹒波罗行纪》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

能力目标  列表归纳中国四大发明对外传播的简况,锻炼整理材料、梳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之间的和平交往有助于各地文明的兼容并蓄、借鉴互惠和共同进步。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马可﹒波罗东来    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难点   本课有关文化交流的内容杂、头绪多,不易掌握。

教材分析    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本课的马可﹒波罗东来属于这种情况。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数字传播有的是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也有的通过战争,如火药外传。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 马可﹒波罗的东来

阅读课本50---52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时间:       晚期,      旅行家马可﹒波罗抵达中国。

2、成就:他的经历和见闻留在了脍炙人口的         中,被誉为“         ”

3、影响:促进             ,开阔            ,对后来                。

合作交流   识图:认识马可﹒波罗,读马可﹒波罗欧亚旅行路线图,思考:

1、 用现代地名叙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经过哪些国家?基本上沿着欧亚之间哪条商路来到中国?

2、 请你想象马可﹒波罗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学习他什么精神?

二、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阅读课本52----54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造纸术:造纸术的外传首先传到亚洲东部     、      、      ;后经新疆或西藏

一带传到     ;751年    之战后,造纸术才正式开始西传,传到    、    、      。

2、火药: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       西征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到       、        、         。

3、指南针:大约     后期,经      之手传往欧洲。

4、印刷术:中国的雕版和活字印刷术大概从10世纪末起,相继传入邻国     、     、 

。后来经中东地区辗转传至    。

合作探究 1、完成四大发明向外传播表格:

时间 传入地区 传播途径

造纸术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   

2、中国四大发明向外传播有什么意义?(温馨提示:促进了各地区科技、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阿拉伯数字

阅读课本55页,自主学习下列知识:

1、发明:最早由      人发明。

2、改进与传播:经过中古      人的吸收与改进创制而成。后通过北非地中海沿岸传入    和    各地。取代了原先书写不变的    数字,并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

3、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由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参照16世纪以前的记数符号图,比较阿拉伯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体会阿拉伯数字的优点。(在小组内交流)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画出知识树,在小组内交流。

当堂检测

1、 马可﹒波罗对东西方交流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a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b把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 

c让西方了解了东方           d把中国文化传入欧洲

2、 中国造纸术正式西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东汉时期  c751年怛逻斯之战后  d北宋初年

3、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 最早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阿拉伯人   b古印度人  c古中国人   d古埃及人

5、 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蒙娜丽莎》 c《一千零一夜》  d《梦溪笔谈》

6、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对外传播的先后顺序是

a东南亚---东亚---西亚              b东亚---南亚---西亚

c南亚---东亚---西亚                d东亚---西亚---南亚

7、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试述在中世纪时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途径,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相关知识连接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16世纪末西学东渐,欧洲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但仍采用一、二、三、四••••••的数目汉字,而未使用阿拉伯数字。

1885年,美国传入狄考文(1836----1908)与山东平度人邹立文共同编译数学教科书《形学备旨》,1891年又完成《代数备旨》,1892年完成《笔算数学》。1893年,苏州博习学院的教士潘慎文与绍兴人谢洪卖合译《代形合参》,翌年完成《八线备旨》。这些教科书开始明确地在算式里采用了阿拉伯数字,加、减号也改用了现在的+、﹣,分数采用分子在上、分母在下的计数法,比李善兰的书有了改进。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在他的《西学原始考》

中,也介绍了阿拉伯数字通行于西方的情况。1898年后,中国各地纷纷开办新法学堂,西方数学知识和阿拉伯数字便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由此可见,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和普及,应该定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篇4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能力培养: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0~9”这十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让学生阅读本目课文内容,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讲述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之后教师总结: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所说),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提问: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师概括总结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篇5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能力培养: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0~9”这十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让学生阅读本目课文内容,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讲述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之后教师总结: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所说),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提问: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师概括总结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篇6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叙述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插图和地图的观察,形成识读图表的能力。

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教学难点

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图片辅助法、探究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相关图片与地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马可·波罗人物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其人其事,进而总结马可·波罗──一个意大利人,在元朝生活了17年,由他口述的一部书曾风靡欧洲。他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新课: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投影显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由学生在图中找出东西方的三条主要商路,第一条:经过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到达中亚然后经里海、黑海到达小亚细亚,再通过地中海运到西欧。第二条:由元大都经过海路到达亚洲东海岸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再由水路运到西欧。第三条:由海路到红海,再由陆路到达埃及亚历山大港,再运到西欧。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生答:通过这条商路,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到西欧,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教师引导:和中国往来最多的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阿拉伯人。

教师出示讨论问题: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展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他们传到欧洲。

教师引导:阿拉伯人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他们不仅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注意吸收别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阿拉伯文化。我们来看阿拉伯世界精神领袖穆罕默德的一句话。

[投影显示]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请同学看投影“阿拉伯数字”

教师提出问题: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创造的?为什么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示1-10这十个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有何作用?

教师引导:我们想象出许多种方法表示数字,但都没有阿拉伯数字简单快捷。因此,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

教师引导: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个沟通和纽带的作用,但是西方人也有直接来到东方,来了解东方的文明与神秘,他就是马可·波罗。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

教师引导: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来的呢?

学生回答:是元朝的强盛。国家统一,幅员辽阔,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中国的还陆交通十分发达。

教师总结:元朝国力强盛,便利的交通,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向往者。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

[投影显示]《马可·波罗人物图片》及《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有关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过程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并根据这些内容编演课本短剧。

(人物有: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和叔叔,元世祖,旁白)

[父亲]:马可·波罗,你为什么要跟去遥远的中国,这一去路途遥远,条件恶劣,你才只有17岁,能坚持了吗?

[马可·波罗]:我已经仰慕中国很久了,中国那里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古老的文化,我去中国就是要了解那里的一切,还有他的繁华富庶,都深深吸引着我,我一定不怕困难,请父亲准我。

[旁白]:(马可·波罗随着叙述的内容表演)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然后大沿“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历经三年,终于到达元朝的都城大都。

[元世祖]:马可·波罗,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在这里生活为我们元朝效命吧。

[旁白]:就这样,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在中国生活了17年后,从海路回国。

2、《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教师引导:根据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整理出的《马可·波罗行纪》可以说给整个欧洲带来了中国文明之光,对以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何呢?

学生回答:他的《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展示了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了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富有,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好往来。

教师引导: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那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呢?请同学们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促进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教师引导:那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学生回答:要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学习和掌握西方的语言,有一个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师总结:悠悠驼铃,漫漫古道,曾经往来过多少的使者,他们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为东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谊的桥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天文学一一传入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前音。相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定能做到。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精选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