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 水的三态变化(通用13篇)

水的三态变化(通用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8:49

水的三态变化篇1

教学目标 :1.对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板书]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

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发了

[师]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投影]生活现象(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汽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问]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投影]交流共享(课本30页)

[生]同意

[师]下面请大家分别举例证明小明的观点

[板书]①分子很小

[生]小的看不见,摸不着

只一滴水,就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板书]②分子间有间隔

[问]先问大家一个问题:100ml大豆,100ml小米(展示)如果把二者混合在一起,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等于;不等于

[师]演示(充分混匀) 小于200ml

[问]为什么?

[生]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小米与小米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思考: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小于200ml(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再举出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

①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例如: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②气体比固体液体容易压缩

(分子间有间隔,并且间隔不同)

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板书]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生]①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

②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演示]③品红在水中扩散

④一杯热水,加入品红中

[生]解释原因

[板书]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小结]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

1、水: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2、分子的特征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作业 ]课本30页活动天地和在线测试

[教学反思]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将教学起点定位与对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交流共享”部分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特征,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水的三态变化篇2

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活动准备: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活动过程:*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活动延伸:*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活动过程的对话: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陈新说:“水壶唱歌了。”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有小朋友说冒烟、有小朋友说烧开水,蓝钧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感受冰块的冰冷: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评价: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水的三态变化篇3

教学目标 :1.对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板书]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

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发了

[师]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投影]生活现象(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汽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问]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投影]交流共享(课本30页)

[生]同意

[师]下面请大家分别举例证明小明的观点

[板书]①分子很小

[生]小的看不见,摸不着

只一滴水,就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板书]②分子间有间隔

[问]先问大家一个问题:100ml大豆,100ml小米(展示)如果把二者混合在一起,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等于;不等于

[师]演示(充分混匀) 小于200ml

[问]为什么?

[生]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小米与小米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思考: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小于200ml(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再举出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

①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例如: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②气体比固体液体容易压缩

(分子间有间隔,并且间隔不同)

③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板书]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生]①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

②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演示]③品红在水中扩散

④一杯热水,加入品红中

[生]解释原因

[板书]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小结]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

1、水: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2、分子的特征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作业 ]课本30页活动天地和在线测试

[教学反思]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将教学起点定位与对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交流共享”部分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特征,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水的三态变化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霜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雪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冰 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露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云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雾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篇5

灵武市中小学课时教案

学科: 科学  教师: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

课题

2、水的三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课时:第2-3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

目标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实验探索

课时建议

建议上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我们今天来研究水汽化方式之一的蒸发,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活动1:把酒精擦在学生的脸上,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教师做13页图1.2.6实验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水变成水蒸气—汽化;露水—液化)

学生观察回答是那种物态变化—汽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联系:13895109574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回答14页的思考与讨论

举出事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灵武市中小学课时教案

学科: 科学  教师:赵斌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

课题

2、水的三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课时:第2-3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

目标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实验探索

课时建议

建议上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我们今天来研究水汽化方式之一的蒸发,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活动1:把酒精擦在学生的脸上,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教师做13页图1.2.6实验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水变成水蒸气—汽化;露水—液化)

学生观察回答是那种物态变化—汽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联系:13895109574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回答14页的思考与讨论

举出事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篇6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2、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

(一)教学引入:

教师:什么叫凝结?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叫蒸发?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板书:水水蒸气

教师:水的气体形态是水蒸气,水的液体形态是水。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固体形态的水?

学生回答。

教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水和水蒸气的变化,包括蒸发、沸腾、凝结。这节课我们将认识水的其他变化。

(板书课题:4.)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冰与水之间的变化

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降到0℃以下,河水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到0℃以下时,河水会结冰。

教师:到了温暖的春天,河里的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天气温暖时,河里的冰会融化。

教师:把水结成冰和冰化成水的变化及其条件,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来,填在书上的方框中。板书:水冰

2.指导学生认识冰可以变成水蒸气

教师:在寒冷的冬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会怎样?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

学生:湿衣服会结冰。

教师:过了一段时间,冰并没有化成水,衣服却也干了。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说明了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衣服干了。

教师:这种变化是在冰吸收周围热的条件下(晒太阳)发生的。请同学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这种变化填写在书上的方框里。

板书:冰水蒸气

3.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冰(出示霜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冬天,有时在门窗的玻璃上会看到冰花,在草木、砖瓦上会看到一层白色的冰晶,人们把它叫做霜。

你已经知道门窗玻璃上的水和草木上的露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这些知识,你能推想出门窗玻璃上的冰花和草木上的霜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做评论。

教师:以上推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谁能设计一个霜的模拟实验?想一想,露的模拟实验是怎样做的?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霜和露的模拟实验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搪瓷杯的温度需要更低。为此,在杯中的冰内不能再加水,而要加一些盐.当加入30%的食盐时,温度可降到-2℃左右。选用深色杯做实验,可以使外壁上的霜看得更清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杯壁上的小冰晶——霜,想一想霜是由什么变的?与露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露是0℃以上形成的小水滴、冰晶。)

教师:现在,我们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出这种变化,填写在课文的方框中。

板书:水蒸气冰晶

4.综合认识

教师:水有几种形态?它们是怎样互相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一个完整的图把水的三种形态的变化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提出各种图示在黑板上画出来,大家评论,肯定各种画法的优点。让学生选出一种最简便、最全面的图示来。学生通过作图与讨论,加深对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及其条件的理解,懂得作图法也是描述和概括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

板书:图(略)

练习:找2—3名学生指图说一说。

(三)巩固总结

1.霜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从盐水中制取蒸馏水。实验前,先让一位学生尝一下;制出蒸馏水后再请学生尝尝,以解决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海水淡化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2.用一只塑料滴眼瓶盛满水,记下小瓶横截面的周长;将小瓶放进冰箱冷冻室,结冰后,再量量它的横截面的周长,看看有什么变化?(周长增加)。这说明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篇7

灵武市中小学课时教案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我们今天来研究水汽化方式之一的蒸发,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活动1:把酒精擦在学生的脸上,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教师做13页图1.2.6实验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联系:13895109574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回答14页的思考与讨论

举出事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灵武市中小学课时教案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我们今天来研究水汽化方式之一的蒸发,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活动1:把酒精擦在学生的脸上,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教师做13页图1.2.6实验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联系:13895109574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回答14页的思考与讨论

举出事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冰块若干干湿毛巾两块脸盆4个镜子每人一个灯笼一个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水的三态变化篇9

灵武市中小学课时教案

学科: 科学  教师:赵斌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

课题

2、水的三态变化—汽化和液化

课时:第2-3课时

课型:新授

学习

目标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实验探索

课时建议

建议上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我们今天来研究水汽化方式之一的蒸发,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活动1:把酒精擦在学生的脸上,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教师做13页图1.2.6实验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水变成水蒸气—汽化;露水—液化)

学生观察回答是那种物态变化—汽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联系:13895109574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回答14页的思考与讨论

举出事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预习内容:

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师生互动: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水的三态变化

研究性作业:

审思:

水的三态变化篇11

[设计思想]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一:水是宝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重要性。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地球上可饮用水示意图。

3、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儿歌《水是宝》磁带。幼儿园水的环保综合活动案例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欣赏儿歌《好渴好渴想喝水》,引出对水的作用的讨论。

二、出示地球上可饮用水的示意图,让幼儿知道地球上的可饮用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当前面临水缺乏的严峻形势。

三、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四、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五、欣赏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并鼓励幼儿在儿歌的伴奏下大胆表演,让幼儿对节约用水进行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并把好的经验与幼儿一起交流。

活动二:伤心的鲤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带幼儿观察住所附近河流、池塘的水质。

2、故事录音带和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

画面上显示鲤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的情景,突然鲤鱼在河里翻白肚皮。教师提问:“河里的鲤鱼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请幼儿当小法官,查出事故的原因。引出故事《伤心的鲤鱼》。

二、看课件,听故事,找出答案。

大黑熊工厂里的工业废水没有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这种水是有毒的,因此小鲤鱼差点被毒死。

三、讨论评价:黑熊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一是黑熊办工厂为大家造汽车是好事,但因为开工厂而破坏了人们周围的环境,损害了大家的健康,这是不对的。

四、请幼儿联系身边的生活,说一说水污染对人、动植物的伤害。举例:临村有个加工蒜油的工厂,由于没有处理排放的污水,导致周围村庄生活用水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只能买水喝;附近造纸厂的水直接在田边地头流淌,致使庄稼、树木枯萎等,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到水污染已严重地危害到人及动植物的生存。

五、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不往河里乱排污水;

3、不乱倒垃圾;

4、河边多种植花草树木;

5、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三:参观汶河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汶河,了解河水被污染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3、让幼儿进一步体会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入厕、检查衣服、鞋子是否穿好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强调参观汶河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参观要求:“认真看、仔细听,积极回答问题,随时听从老师的口令。”

二、引导幼儿有顺序地参观河水、河边的植物等,然后让孩子们讨论:“汶河的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水上飘着什么?河岸上种了些什么植物?发现了什么问题?”

水上、岸上垃圾到处都有,花草树木也被乱踩乱折,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

师幼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人们乱扔垃圾、不注意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周围的环境等)。

三、引导幼儿为保护汶河献计献策不往河边、河水里乱扔垃圾;爱护岸边的花草树木,不践踏,不攀折;不让小宠物在河边和河里大小便;不往河里乱排污水等等。

四、分发环保袋,师幼共同把垃圾带回家。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做保护河流的宣传员,号召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从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2、定期组织幼儿去汶河,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汶河。(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纲要》精神,把语言、数学、音乐、游戏都整合在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巩固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加深了对数字的了解。在愉快的音乐和游戏中了解了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水的三态变化篇12

目标

1、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会描绘水沸腾曲线,会从水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了解水汽化的两种方式了解影响水蒸发的因素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

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难点

1、做好水沸腾的学生实验,会描绘水沸腾曲线

2、会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教师讲授、实验探索

课时建议

建议上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设问:1、举例说明水的熔化和凝固?

2、水还能变成别的状态吗?(学生回答:能,举例)

有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

物质有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

要求

1、水的蒸发

2、水的沸腾

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认识到它们是汽化就可以了,区别能说一点更好)

我们今天来研究水汽化方式之一的蒸发,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活动1:把酒精擦在学生的脸上,问学生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教师做13页图1.2.6实验

总结:水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思考与讨论(学生)

夏天你洗衣服后,为了使衣服尽快干,你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

学生举例说明(水变成水蒸气—汽化;露水—液化)

学生观察回答是那种物态变化—汽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和学生总结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气流速度(总结后布置作业第一课时结束)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水沸腾曲线

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总结水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沸点

水沸腾条件

p;继续吸热

分析水沸腾曲线得到水沸点是100℃,

组织学生学习:15页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学习这节课你们有那些收获?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作业:

1、填空: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有变成的现象叫做液化。(必做)

2、水沸腾化特点:温度,继续热

温度达到

水沸腾条件

继续

(选做)

水的三态变化篇13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

[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

[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

[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

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

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发了

[师]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投影]生活现象(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汽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问]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1] [2] 下一页  

水的三态变化(通用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大班科学说课稿:迎春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科学《迎春花》一、说课题初春的时候,墙角边的迎春花竞相开放,...

  • 大班科学《认识调料》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各种调料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用到,特别是做菜的时候,调料是必备用品。孩子在用餐时间实际上都在接触不同的调料...

  • 大班科学:认识长方形

    活动目标:1、能够不受大小、颜色及摆放位置的影响,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2、能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找到与长方形相似的...

  • 大班科学活动:玩稻草绳

    设计意图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知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

  • 大班科学《认识空气》教学案

    设计意图: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

  • 大班科学《空气》

    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发现空气无处不在。2、感知空气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性。3、体验空气在塑料袋里...

  • 科学:神秘的土壤

    [活动过程]1、带领孩子们到种植园里去采集土壤。要求:每人一个小杯子,采集半杯,看看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

  • 大班科学:美丽的风车

    教学目标:1、 看图示学做不同形状的小风车初步了解间隔式以及重叠式的黏贴方法。2、 知道风车转动与风力大小和风向的关系...

  • 大班科学《动物怎样过冬》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小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

  • 大班科学:有用的水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人体中多种重要的水。2、知道水的作用,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教学准备:(认知准备)了解了...

  • 大班科学:让灯泡亮起

    【活动目标】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2、能自主动手操作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3、初步感知金属能导电的特性。(重点)【活动...

  • 大班科学活动《松阳茶叶》

    松阳县实验幼儿园 潘剑萍 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的主要作物——茶叶,了解茶叶的特征和喝茶的好处。 2、初步了解茶叶...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