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概念 (2)会运用瞬时速度的定义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3)理解导数概念实际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做平均变化率;
2、曲线上两点的连线(割线)的斜率与函数f(x)在区间[xa,xb]上的平均变化率3、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从这个动画可以看出,随着点p沿曲线向点q运动,随着点p无限逼近点q时,则割线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曲线在点q处的切线的斜率。所以我们可以用q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来刻画曲线在点q处的变化趋势二、新课讲解1、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斜率不妨设p(x1,f(x1)),q(x0,f(x0)),则割线pq的斜率为,设x1-x0=△x,则x1=△x+x0,∴当点p沿着曲线向点q无限靠近时,割线pq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点q处切线斜率,即当△x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点q处切线斜率。2、曲线上任一点(x0,f(x0))切线斜率的求法:,当△x无限趋近于0时,k值即为(x0,f(x0))处切线的斜率。3、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1)平均速度: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平均速度(2)位移的平均变化率:(3)瞬时速度:当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t=t0时的瞬时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步骤:1.先求时间改变量和位置改变量2.再求平均速度3.后求瞬时速度:当无限趋近于0,无限趋近于常数v为瞬时速度(4)速度的平均变化率:(5)瞬时加速度:当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t=t0时的瞬时加速度注:瞬时加速度是速度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三、数学应用例1、已知f(x)=x2,求曲线在x=2处的切线的斜率。变式:1.求过点(1,1)的切线方程2.曲线y=x3在点p处切线斜率为k,当k=3时,p点的坐标为_________3.已知曲线上的一点p(0,0)的切线斜率是否存在?例2.一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时间到时,物体的位移为,那么为( )a.从时间到时,物体的平均速度;b.在时刻时该物体的瞬时速度; c.当时间为时物体的速度; d.从时间到时物体的平均速度例3.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s(m)与时间t(s)的关系为s=(1)求t=t0s时的瞬时速度 (2)求t=3s时的瞬时速度(3)求t=3s时的瞬时加速度点评:求瞬时速度,也就转化为求极限,瞬时速度我们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来定义的,只要知道了物体的运动方程,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了.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方便多了.所以数学是用来解决其他一些学科,比如物理、化学等方面问题的一种工具,我们这一节课学的内容以及上一节课学的是我们学习导数的一些实际背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材: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一册(P89--93)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在变式中,拓展提高;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们二中八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渤海大学范文贵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改革尝试。范老师现正在华东师...
一、相关背景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建构过程实际上需要学...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