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化学教案 > 初中化学教案 > 九年级化学教案 > 2023届中考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精选2篇)

2023届中考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46

2023届中考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篇1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资料三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一、复习内容和要求1.知道空气的组成、污染物和污染源,培养环保意识和对防治空气污染的建议能力。2.通过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学会通观察及简单实验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3.通过氧气有关化学性质的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总结出氧气的重要化学性质,会检验氧气。4.掌握工业上制氧气与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与原理,能区分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变化类型。5.能根据氧气的重要性质分析其主要用途。6.知道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及水的主要污染源;能提出节约用水及防治水污染的建议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正确描述水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7.了解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并能归纳出水的有关化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与实验中应用。8.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能对常见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与量进行分析比较。了解h2的验纯方法,培养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安全知识及防爆能力。9.能比较h2与o2的性质,区分可燃性及助燃作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了解氢气的用途与性质的相关生。二、重点、难点剖析及典型题例例1.为了解常用塑料的化学成分,取一小块这种塑料在氧气中点燃,并通过实验证明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下列关于这种塑料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氧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d.无法作出任何判断点燃  解析:该物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co2和h2o,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co2和h2o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而另一部分来自于塑料本身。请注意下列两个燃烧反应。点燃  ch4+2o2        co2+2h2o2ch3oh+3o2     2co2+4h2o点燃  例2.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点燃   ch4+2o2     co2+2h2o c3h8+5o2     3co2+4h2o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确良灶具,要改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燃料气和空气进气口减小b.加大燃料气口或减小空气进气口c.减小燃料气进气口或增大空气进气口d.燃料气和空气的进气口都加大。解析:科学家经过大理的研究发现,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新含的气体分子数是相同的。因此,由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c3h8)和天然气(ch4)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之比为5:2,即液化石油气消耗的氧气多。因此,用天然气代替液化石油气时,应加大燃料气进气口或减小空气进气口。点燃  例3.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co2是氧化剂     b.镁着火时不能用co2扑灭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碳是还原剂解析:既然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那未镁着火时就不能用co2扑灭。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是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co2在反应中失氧生成了碳,应为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而碳为生成物,故不可能在该反应中充当还原剂的角色,尽管在通常情况下,碳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例4.氢气将成为新型能源的原因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c.有还原性        d.发热量高,污染少解析: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而氢气的特点之一是发热量高。例5.实验室用169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4g。则剩余的物质是                                                         (   )a.k­2mno4             b.mno2和k2mno4c.kmno4和k2mno4    d.mno2、k2mno4、kmno4解析:根据kmn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固体生成物为mno4和k2mno4。当kmno4完全分解时,固体剩余物就是mno2和k2mno4。而kmno4部分分解时,固体剩余物应为三种即mno2、k2mno4和kmno4。 △     分解生成的o2离开了试管而使固体剩余物减重。设16gkmno4中参与分解反应的kmno4的质量为x,则:2mno4      k2mno4+mno2+o2↑△m2×158                           32x                           16g-14.4g                                                  x=15.8g显然,kmno4并未完全反应。三、习题精练:习题精练:1.下列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2.关于o2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种说法:(1)表示氧气这种物质(2)表示氧元素(3)表示2个氧原子(4)表示1个氧分子(5)表示1个氧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6)表示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a.(1)(4)(5)  b.(1)(4)(5)(6)c.(1)(3)(4)(5)  d.(3)(4)(5)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湿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更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4.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adef     b.cbadef    c.bcadfe    d.cbadfe通电    5.对于2h2o      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解产生的氢、氧原子分别构成氢气和氧气b.水中的氢气和氧气通电后分解出c.反应产生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d.反应产生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1:166.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高温    a.2h2+wo3       w+3h2o △    b.cuo+co      c+co2点燃     △    c.2kmno4      k2mno4+mno2+o2↑d.h2+cl2      2hcl7.若将8克cuo完全还原成铜时,实际操作中消耗氢气的质量是              (   )a.0.2克     b.大于0.2克    c.小于0.2克   d.以上结论均不对8.下列图象,横坐标x表示镁、铁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代表等等质量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图象是                                (   )

9.实验题右图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实 验操作图,  请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指出图中的错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图示方法集气时,等瓶子里的水排完后,在________下用玻片盖住瓶口,小心把瓶子移出水槽,_________(颠倒正或例)放在桌子上。(3)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残留固体是_________,分离它的方法  是___________,所需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制出的氧气通入右图所示甲、乙两个试管中,甲中无明显  变化,乙中出现火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四、知识拓展:10.某学生在实验室里,用锌、氧化铜、烯硫酸作原料制取铜,有下列两种途径:cuo     稀h2so4    (1)zn         h2         cu  zn    稀h2so4    (2)cuo        cuso4          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时,假设反应过程中zn和稀h2so4略为过量,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可能不同11.将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将灼烧后的产物冷却,称量,发现其质量与原混合物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      (   ) a.56%          b.44%                 c.40%                d.38%12.在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含二氧化锰10%,加热后冷却,试管中剩余固体含二氧化锰为12.5%,求氯酸钾分解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23届中考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篇2

第二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构成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学习活动和观察来分析生活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一节   单   质【考点说明】1、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区分单质和化合物。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出氮气、氢气、碳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3、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识整理】请按下表整理,与同学们交流单质性    质用 途制 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氮气氧气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氢气实验室制法碳金属

(共性)

铁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经典例题】1、铁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一位同学应用上述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和铁丝球应如何放置?(2)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3)实验要进行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知道时间较长的原因吗?〖分析〗试管中的铁丝与试管中的氧气、水作用形成红综色的铁锈,由于试管内氧气减少,压强降低,导致试管内水面上升。答案:(1)把细铁丝放在倒立着的试管里,把烧杯移至试管下方使试管口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中的水液封试管中的空气。    (2)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同时能观察到铁丝生锈。    (3)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为了保证空气中的氧气能完全与铁丝反应,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3,它是一种(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任何状态下都是无色、无味的  b.氧气不能溶于水c.有些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有些物质和氧气作用比较缓慢d.火箭、炼钢都需要氧气作为燃料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镁条  b.铁丝    c.红磷     d.硫粉4、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b.点燃或加热氢气前一定要验纯c.氢气是种理想的能源             d.氢气易溶于水5、关于下列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可做成金箔,是因为金有良好的延展性 b.钨可做灯丝,是因为能导电、熔点高c.常用铜而不用银做导线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d.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了铁的导电性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险丝是用武德合金制成的         b.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c.铁矿石不属于金属材料             d.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二、填空题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红磷燃烧                                                       ;②铁丝燃烧                                                       ;③铝和稀硫酸反应                                                  ;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⑤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                              。8、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这一特性,使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正是由于氧气的这一性质,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要使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你从以下两个方面各举两例予以说明。应用氧气:①                           ,②                              隔绝氧气:①                           ,②                              9、XX年11月28日陕西陈家山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造成166人死亡的重大爆炸事故,就防止“瓦斯”爆炸,请你从化学的角度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写两点)①                                  ②                                    。为防止爆炸的进一步发生,指挥部要求在矿井中充入大量的氮气,请说说充入氮气的目的                                                       。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氮气,然后封口。对保存这些物品,真空充气包装和真空包装相比,其优点是                                                                             。10、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以它为燃料的电池正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得到氢气,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指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1、目前城市里经常可见用气艇或大气球做广告内,其中通常充入氦气,这比充入氢气的安全性能要好。因为,氦气与氢气一样具有                   的物理性质;氦气与氢气相比,氦气由于不具有             性而更为安全。1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件普通的铁器,如不精心保管便会生锈;若不引起注意,锈斑蔓延开来,就会吞噬整个铁器,使之变为废物,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锈吃铁”。请用有关知识解释铁生锈与“锈吃铁”的原因:                                                                                                                                    。13、小明用实验探究fe、mg、cu等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有关反应记录如下: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fe+cuso4==cu+feso4 cu+hcl—不反应(1)从上述反应中,你获取的信息有:                                      。(2)小明说,他能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镁比铁活泼,其依据是                       ;如果补充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也能说明镁比铁活泼。(3)我们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                       。三、计算题14、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在2.o%~4.3%之间,钢中碳的含量在o.03%~2.o%之间。将一块质量为10.og的铁合金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h2so4,恰好使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h2so4;铁合金中其他元素含量很低,可忽略不计),测得生成h2的体积为4.00l(h2在该条件下的密度为o.0880g/l)。试根据计算回答:(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选择题1、c 2、c 3、b 4、d 5、c 6、d二、填空题7、①4p+5o22p2o5  ②3fe+2o2fe3o4③2al+3h2so4==al2(so4)3+3h2↑ ④2kmno4k2mno4+mno2+o2↑⑤2h2o22h2o+o2↑8、应用氧气:①供人呼吸 ②炼钢  隔绝氧气:①铁生锈   ②真空包装9、①通风   ②严禁明火;稀释矿井内气体、熄灭明火、防止煤炭的进一步氧化  不仅可以防治食品氧化变质,还可以防止这些食品被压碎10、2h2o2h2↑+o2↑  分解反应11、密度较小  可燃12、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形成铁锈;铁锈疏松多孔,能让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穿过它的空隙,不断向里层渗透,继续和铁反应,直至铁被完全锈蚀。13、(1)镁、铁的活动性比铜强;(2)镁和稀盐酸反应比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2mg+o22mgo  (3)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三、计算题14、(1)钢 (2)24.4%

2023届中考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