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5篇)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49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1

一、导入,渲染情境,朗读方法指导。

1、齐读,感受情景。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少年闰土》。好文章不厌百回读。但是这节课的阅读有新要求:一是你要懂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二是要联系所学加深对课文的体验,三是老师希望你们能因此喜欢上鲁迅的文章。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鲁迅在课文中描写了一个静谧优美的月下瓜地刺猹的情景。打开课文,让我们一齐轻轻朗读第一段。

生齐读第一段

2、读说结合,体会同一意思的不同说法。

出示挂图(文中第一幅插图)

师:多么美丽的月下瓜地刺猹的情景,听老师说这幅图,用心记,等下每个同学都要这样详细地说说这幅图。

师述:“在海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地上,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一个少年手捏一柄钢*,伏在瓜地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了,那少年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看见猹了,便尽力地刺去,那畜生很伶俐,将身一扭,倒向他奔来,反从胯下逃走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地滑。”

生同桌互述。

师:我们刚才说的是课文的8—14段的内容,与第一段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比较优美,后面听起来比较刺激。

师:对。你看,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说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3、示范背诵,体验熟读成诵的妙处。

师:二十几年前老师读中学时都学过这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第一段确实写得很美,现在老师还会背,你们帮老师听听。

师背第一段。

师:读书时有不理解的地方,你就反复读,读到会背,自然就明白了。熟读成诵是理解课文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生试背第一段。

4、提示朗读方法。

师:诵读时还有个秘诀,把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读重音,朗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二、抓重点句段,在练习中理解。

1、出示重点段落,反复读。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把朗读方法用到这一段话中,看看读得如何?

生齐读,师强调必须注意的重音(如上加粗的词),生再齐读

2、整体入手,体会课文。

闰土经历的希奇的事指的是哪些?出示小黑板中的第一行。

(小黑板)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的内容,并在相应的段落旁写出这些小标题。

师:用这几个小标题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试试看。

指名说说概括方法。

生:刚才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的方法:一是用上课题,二是把人物做过哪些事说清楚就可以了。凡是写人的文章,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在练习中理解感悟。

(再出示练习)

快速反复阅读课文,按要求在相应段落旁作答。

1、瓜地刺猹——标出你感觉用得好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情景。

2、雪地捕鸟——把文中的动词圈出来,再仿说一段话,要求用上几个连续动作。

3、海边拾贝——试用“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海边的贝壳,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4、看跳鱼儿——关于跳鱼儿,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写在书页边。

师:仔细观察阅读要求,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一个题目都要边看边记下来的。

师用红笔标出

师:对。不动笔墨不读书,记住,真正读透一篇课文,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边记。请大家按上面的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生按要求阅读练习。

三、朗读,练习,交流,提炼学法。

1、抓重点词理解课文。

师:文中有重点句,句中有重点词,抓住关键词句,能帮你很快地读懂课文的。雪地捕鸟这段中圈出的动词就是重点词。朗读时,注意你刚才圈出的动词要读重音。

生齐读自由读第6段。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师: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些鸟你们见过吗?贝壳长成什么样的鬼见了都会怕?真的有两只脚的跳鱼儿吗?

这些都是我素不知道的新鲜事,可是与我们年纪相仿的闰土,不仅知道沙地上树木里这些鸟雀的生活习性,还有海边的那五色的贝壳,潮汛要来时的跳鱼儿……这一切令人无限向往,这样的生活令人羡慕,闰土的知识丰富也令人敬佩。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表现了作者惊奇、羡慕、敬佩。

生再反复齐读“啊……”这一段。

3、快速拓展练笔理解课文。

师:四角的天空说明生活圈子极小,生活方式单调,所以闰土所讲的事在作者看来不仅希奇,而且引起了作者和我们无限的想像和疑问:那海边躺满了奇形怪状、颜色各异的贝壳,一定极为美丽;沙地上有不断跳着的跳鱼儿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快速练笔比赛,老师请你们从这三个问题中,(师用红笔画出)你自己选择其中一题,写下来。从老师说开始,手不能停,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写的内容最多。

经常作这样的练习,你就能写好作文。

……

2、雪地捕鸟——把文中的动词圈出来,再仿写一段话,要求用上几个连续动作。

3、海边拾贝——试用“奇形怪状、颜色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海边的贝壳,想好了自己写一写。

4、看跳鱼儿——关于跳鱼儿,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写下来。

4、生自由选择作练笔。

5、小组轮阅后师就典型练笔稍作点评。

6、在练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广阔天地锻炼,我们就会知道原来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我们也会像闰土一样,见多识广。

同桌互相说说这一题。

闰土是个-----------------------的孩子,他的-----------------------------------令人羡慕,他的------------------------令人敬佩,“我”渴望着-----------------------------------------的生活。

7、自由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师:理解课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对我们来说,最为主要的理解方法是反复朗读,在读中你就会有所体会。

现在打开课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复读课文,你肯定会有所感悟的。

四、拓展延伸,全面感悟。

1、听读与闰土第二次见面的内容,加深理解。

师:本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一段,这篇小说写我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主要通过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变化,写当时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生活。

这样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勇敢、见识丰富的少年,二十年后是什么样的呢?

师读《故乡》中描写我与闰土的第二次见面的段落。

2、诵读名言提升理解。

出示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生齐读

师:这一段话是我们将来读中学才会学到的,现在读起来,可能你会有点感觉,可能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也可能再次读到时你会印象更深。这些都是读书的妙处。自由自在地读书,在不同时期,读同一本书,你会更多的收获的,这也是编书专家所希望的。

3、总结学法

师:鲁迅先生对踏出希望之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二十多年前的少年闰土,也正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的代表。他们聪明可爱,知识丰富,勇敢机智,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城里少年无比羡慕,无限向往。

这节课上到这儿,张老师也要与大家话别了,今天能与大家一起学习,真的很高兴,你们的聪明可爱,认真学习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记住这三个学习秘诀,希望这三个读书方法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示

不动笔墨不读书    熟读成诵会理解   想像提问变聪明

教后反思:

很高兴有机会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以课堂的方式来跟大家交流。

《少年闰土》一课为经典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事实上,很多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即使是教师没有上过的课,学生也不是我们想像中的白纸一张,他们大多开学初发新书那几天就把课文看过,有的还看过好几遍。不少学生喜欢找哥哥姐姐的课本看。另外,有个操作上的问题。我们平时的授课中强调要把读挤进课堂,甚至要求读书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这个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操作中,老师通常在早读课上,提示学生,要教的新课须学生反复朗读,加上预习,许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是十分熟悉,如果课上再按部就班地要求三分之二的朗读,学生很多读得并不起劲。所以,这就如三维目标,很全面,但并非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三维。所以,我的意图是提供一个长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尝试,一是重点要有所侧重,抓两个重点句段来理解,二是要求要略有提高,比如小练笔,比如课外的拓展,三是学习方法要反复出现,归纳出学法并成系统。

这个课有三个特点:

一是整块教学,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现在都知道不要把课教得支离破碎,但却找不到途径,比如一般听到的课是这样:《学弈》学是什么意思?弈是什么意思?学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评课就说,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其实一个简单的内容叫了三四个学生回答,这本身就是浪费时间,很多课堂纪律问题都是在提问时出现;而且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学生这样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这样。所以有以点代面的嫌疑。另外,像这样问一下答一下再读一下,反复地这样,导致学生疲劳厌倦,课堂上景观很不尽人意。整体教学体现在:比如练习要求全部出现,在整个时间块内学生一个一个地学习下来。比如,三个较高要求的内容,让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自由选择快速练笔后轮阅交流,每个学生只写一个,可是学了三个内容。

二是学习方法成系统的交给学生。并不是所有学法都要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学生毕竟有局限,所有有的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有的是在教学内容中水到渠成地总结,是需要平时不断渗透的。平常教学我经常以秘诀的形式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都比较专注也比较兴趣。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朗读的方法,阅读的习惯。

三是关注所有的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很苦恼:为什么学生在课上都听懂了,做起练习来还是有许多不会?这其实是因为课上我们所提问的只是个别,个别会了我们就以为是全部会了此其一;其二,有学生发言,对其他学生来讲,就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多数学生就不会再动脑筋去想,这就是教师没有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我的课特点是比较少叫学生个别地一个一个回答,因为一是大班化,二是交流形式可以以小组或同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而不是当听众,三是时间有限。我认为课堂就是组织所有学生在学习,他们在读在想在写在记就是全员全程参与学习,真正实现课改的最高要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点评:

本课系惠安县优秀教师讲学团示范课。

张老师的课理性、干练,视角独特,准确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加以突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基础上巧妙整合,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清晰地贯穿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让人感觉不露痕迹自然而然,比如如何概括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有感情朗读句段、拓展示延伸要联系课文、不同时期读同一个文章等等,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如何以教材为凭借进行学习,并掌握学法,这一切又都让人感觉水到渠成。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坚持这样做,那就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观察张老师的整个课堂,四十分钟中,几乎每一名学生都在忙,都忙着读、忙着写、忙着说、忙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学生是配角,没有学生在当听众,给每个学生的充分的学习自主权,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是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最大面积地受益。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练笔后再轮阅,这样就逼着每个学生要独立思考,要自己去动脑,长久这样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何悉不发展?而独立思考之后的轮阅,则是集体智慧的分享,这样科学安排,真正扎实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些细节体现了张老师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高屋建瓴,又长期在一线教学,才有这样巧妙细致的安排。又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口不能停地反复读课文,这样促使学生一定要读,而大家都读就有一定的氛围,这样的氛围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也解开了我们平时的疑难,可学可看,不再是看得来学不来。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2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健康可爱等个性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其它答案略)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叉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生: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

师:谁愿意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学?

生:我想锻炼我的胆量,把我感兴趣的事读给听课老师听后再谈谈我的感受。

生:我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打算用读进去、想进去的方法学。

生:老师,我觉得我和好朋友一起学比较好。

生:老师,我打算用画漫画的方法学行吗?

生:我想用做批注的方法写出我的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对看瓜刺猹这件事最感兴趣,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闰土很善良,因为走路的人摘瓜吃他们不算是偷瓜没有惩罚,二是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他都不怕,还敢刺,说明他很勇敢,三是他经验丰富,因为他听到响声就能判断是猹,说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从“轻轻地走去”也能体会到他经验丰富,因炽有轻轻地走才不会把猹吓跑。

生:老师我有没的感受,我觉得闰土这么小就能帮父母看瓜地,他真是太懂事了。

生:我觉得闰土看瓜还能说明他能干。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得这么深,真不简单,老师想请女同学读第10小节,要读出闰土的经验丰富,请男同学读13小节,要读出闰土的勇敢。

师:一个经验丰富、勇敢的闰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生: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海边拾贝,我想到闰土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回家后,他把这些贝壳做成各种装饰品送给了乡亲们。

生:我觉得闰土不只是捡贝壳玩,他还能在玩中学,你看他能叫出鬼见怕、观音手这些贝壳的名字呢。

师:请喜欢捡贝壳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捡贝壳的乐趣。

生:我对雪地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我在第三句后做的批注是闰土真聪明、经验真丰富,因为闰土用短棒支竹匾,如果一拉,匾很快就会落地,鸟想逃也来不及了。

生:我和他的体会一样,但我是从闰土用秕谷引诱鸟上当和他在很远的地方拉绳子体会到的,因为如果离得近会被鸟发现。

生:我是从闰土选择下雪之后捕鸟体会到闰土很有经验的,因为下雪之后,鸟找食困难,这时用秕谷引诱他,鸟一定会上当。

生:我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闰土不但了不起而且知识很丰富,像稻鸡、角鸡等等,我们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但抓过,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闰土多了不起,知识多丰富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件事特别有意思,我画了幅漫画。

看,我画的小跳鱼儿一只在举重,另一只在做上举运动。它们一个共同的愿望,锻炼身体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让我们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鼓掌。

师:请大家齐读15小节,边读边想像跳鱼儿跳的样子。

师: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默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疑问。

生:“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闰土知道那么多,我为什么不知道?

生:“往常的朋友”指谁?

师:建议同学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生: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生活在四合院里,只能看到院子对着的天空。

师:这是四角天空的本意,谁有更深的体会。

生:我认为“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就有如笼中之鸟没有自由。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我”生活的空间太小了,不能像闰土一样广泛地接触大自然。

生:我认为“我”有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师: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觉得特别希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师:谭文学到这儿,教师想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填空:的“我”,可以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填,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少年时代鲁迅的了解填。(答案略)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老师想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开个小小的辩论会,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辩论要求:

1、先思考,再准备充分的理由并写出发言提纲。

2、先说观点,再陈述理由,做到语言文明、简炼。

3、别人在陈述理由时,你要认真倾听,想出反驳对策。师:时间到,请做闰土的一方先陈述理由。

辩论词

正方: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可是课文中的“我”就不那么自由了,难道你愿意做一只笼中之鸟吗?

反方:课文中的“我”(指鲁迅),最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可闰土又有什么呢?难道课文中的“我”没有在展翅高飞吗!

正方:是,课文中的“我”确实高习了,难道你说闰土没有高飞吗?一个人,只要他飞过了,做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已经很伟大了。

反方:我们承认,闰土是很自由,但这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就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读书和学习中获得许多快乐,我们的快乐并不比你们少啊!

正方:闰土喜爱大自然,他很自由,他可以去雪地捕鸟,可以到海边去拾贝壳,可以看瓜刺猹,可以去看跳鱼儿,但课文中的“我”不能,闰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方:可是闰土不是也学不到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吗?

(补充)知识不等于实践,如果没有知识就去实践,也只是盲目地去实践。

正方:闰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会刺猹,可课文中的“我”呢?他连猹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反方: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请问你觉悟得你的生活自由吗?

正方:我当然自由。

反方:可是你知道猹是什么东西吗?

正方:我不知道。

反方:既然你觉得你自由,而你却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那对于课文中的“我”,不知道猹是什么就有情可缘了。

师:大家刚才的辩论都很精彩,你们各有各的想法,这也很好,但这个故事发生在旧中国,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请大家课下好好思考思考,我们就把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为下周论坛的主题。

师:同学们,当作者三十年后重返故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闰土瓜地刺猹的情景,接着从回忆闰土的外貌以及四件趣事中,把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篇课文只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节选的一部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读《故乡》这部小说,相信你在读后会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以及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少年闰土》教学点评

《少年闰土》是第三学段的一篇课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及阶段目标中针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来评价刘老师所上的这节课,其特点如下:

一、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育中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刘老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谆谆诱导上,还是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性。

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优点,但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的话,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好。

一是要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范畴,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二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养成一个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希望刘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大改革和实践的力度,放开手脚,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3

作者:刘丽艳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生活经验丰富、能干、健康可爱等个性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全文,并且了解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学习共同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和“我”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点,更欢迎填几点。

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

生:我觉得应该填“经验丰富的少年闰土。”(其它答案略)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闰土健康、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等这么多的特点,真是了不起。

师:你们是怎么体会到闰土这些特点的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从哪儿可以感受到闰土的健康。

生:我是从紫色的圆脸感受到闰土很健康的。(出示句子)

师:从这段话中你还有其它的感受吗?

生:我从头载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感到闰土还很可爱。

师:作者正是抓住紫色的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这三个特征,把一个健康、可爱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师:刚才,我们从闰土那种典型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外貌中感受到了他的健康、可爱。闰土机智、勇敢,经验丰富这些特点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

生:我是从闰土敢用胡叉刺猹和潮汛要来时他去看跳鱼儿体会到的。

生:我来补充,还可以从闰土捡贝壳、下雪时去捕鸟体会到这些特点。

师:也就是从闰土对“我”讲的那四件希奇事中体会到的。谁愿意读读这四件事。

师: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后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是四件什么希奇事。

生:我把这四件事概括成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下面让我们从这四件事中共同体会生活中那无穷的乐趣。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下来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打算按老师给出的方法学还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学。

生: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学。

师:谁愿意说你想用什么方法学?

生:我想锻炼我的胆量,把我感兴趣的事读给听课老师听后再谈谈我的感受。

生:我想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丰富,打算用读进去、想进去的方法学。

生:老师,我觉得我和好朋友一起学比较好。

生:老师,我打算用画漫画的方法学行吗?

生:我想用做批注的方法写出我的感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对看瓜刺猹这件事最感兴趣,我有三点体会,一是闰土很善良,因为走路的人摘瓜吃他们不算是偷瓜没有惩罚,二是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他都不怕,还敢刺,说明他很勇敢,三是他经验丰富,因为他听到响声就能判断是猹,说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我觉得从“轻轻地走去”也能体会到他经验丰富,因炽有轻轻地走才不会把猹吓跑。

生:老师我有没的感受,我觉得闰土这么小就能帮父母看瓜地,他真是太懂事了。

生:我觉得闰土看瓜还能说明他能干。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得这么深,真不简单,老师想请女同学读第10小节,要读出闰土的经验丰富,请男同学读13小节,要读出闰土的勇敢。

师:一个经验丰富、勇敢的闰土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

生:我最感兴趣的事是海边拾贝,我想到闰土光着小脚丫在海边捡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回家后,他把这些贝壳做成各种装饰品送给了乡亲们。

生:我觉得闰土不只是捡贝壳玩,他还能在玩中学,你看他能叫出鬼见怕、观音手这些贝壳的名字呢。

师:请喜欢捡贝壳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师:你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捡贝壳的乐趣。

生:我对雪地捕鸟这件事很感兴趣,我在第三句后做的批注是闰土真聪明、经验真丰富,因为闰土用短棒支竹匾,如果一拉,匾很快就会落地,鸟想逃也来不及了。

生:我和他的体会一样,但我是从闰土用秕谷引诱鸟上当和他在很远的地方拉绳子体会到的,因为如果离得近会被鸟发现。

生:我是从闰土选择下雪之后捕鸟体会到闰土很有经验的,因为下雪之后,鸟找食困难,这时用秕谷引诱他,鸟一定会上当。

生:我有不同的感受,我觉得闰土不但了不起而且知识很丰富,像稻鸡、角鸡等等,我们都没见过,而闰土不但抓过,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闰土多了不起,知识多丰富哇。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觉得看跳鱼儿这件事特别有意思,我画了幅漫画。

看,我画的小跳鱼儿一只在举重,另一只在做上举运动。它们一个共同的愿望,锻炼身体保卫自己的家园。

师:让我们为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鼓掌。

师:请大家齐读15小节,边读边想像跳鱼儿跳的样子。

师:从这四件事中,我们不仅品味到闰土的个性特点更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默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疑问。

生:“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闰土知道那么多,我为什么不知道?

生:“往常的朋友”指谁?

师:建议同学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生:四角的天空指的是“我”生活在四合院里,只能看到院子对着的天空。

师:这是四角天空的本意,谁有更深的体会。

生:我认为“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就有如笼中之鸟没有自由。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我”生活的空间太小了,不能像闰土一样广泛地接触大自然。

生:我认为“我”有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

师: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觉得特别希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师:谭文学到这儿,教师想请同学们再完成一个填空:的“我”,可以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填,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少年时代鲁迅的了解填。(答案略)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老师想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开个小小的辩论会,主题是: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辩论要求:

1、先思考,再准备充分的理由并写出发言提纲。

2、先说观点,再陈述理由,做到语言文明、简炼。

3、别人在陈述理由时,你要认真倾听,想出反驳对策。师:时间到,请做闰土的一方先陈述理由。

辩论词

正方:闰土的生活是自由的,可是课文中的“我”就不那么自由了,难道你愿意做一只笼中之鸟吗?

反方:课文中的“我”(指鲁迅),最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可闰土又有什么呢?难道课文中的“我”没有在展翅高飞吗!

正方:是,课文中的“我”确实高习了,难道你说闰土没有高飞吗?一个人,只要他飞过了,做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已经很伟大了。

反方:我们承认,闰土是很自由,但这不代表我们的生活就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可以从读书和学习中获得许多快乐,我们的快乐并不比你们少啊!

正方:闰土喜爱大自然,他很自由,他可以去雪地捕鸟,可以到海边去拾贝壳,可以看瓜刺猹,可以去看跳鱼儿,但课文中的“我”不能,闰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方:可是闰土不是也学不到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吗?

(补充)知识不等于实践,如果没有知识就去实践,也只是盲目地去实践。

正方:闰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会刺猹,可课文中的“我”呢?他连猹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反方: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请问你觉悟得你的生活自由吗?

正方:我当然自由。

反方:可是你知道猹是什么东西吗?

正方:我不知道。

反方:既然你觉得你自由,而你却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那对于课文中的“我”,不知道猹是什么就有情可缘了。

师:大家刚才的辩论都很精彩,你们各有各的想法,这也很好,但这个故事发生在旧中国,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请大家课下好好思考思考,我们就把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为下周论坛的主题。

师:同学们,当作者三十年后重返故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闰土瓜地刺猹的情景,接着从回忆闰土的外貌以及四件趣事中,把一个健康、可爱、机智勇敢、经验丰富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篇课文只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节选的一部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读《故乡》这部小说,相信你在读后会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以及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少年闰土》教学点评

一、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语文教育的生命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供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为他们的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凸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语文教育中凸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至关重要的。这节课刘老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谆谆诱导上,还是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生活性。

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优点,但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的话,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好。

一是要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范畴,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二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积累,养成一个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最后,希望刘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大改革和实践的力度,放开手脚,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duoxuexi.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4

一、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新课。

(1)教学过程 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 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 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健康

C:颈——银项圈活泼

D:怕见人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向同学们推荐《中年闰土》、《故乡》,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è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词义: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6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5.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绘有闰土看瓜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理解.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闰土的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请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逐件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自学.

2.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3.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4.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多形式读,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6.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的"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7.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8."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总结"看瓜刺猹"的学习方法.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5.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2)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划出.(急,躲,哭,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板书:难舍难分)

八,总结全文.

1.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课文通过什么来写出闰土的这些特点的

(闰土朴实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课文是抓住他的外貌,语言,行动来写的.)

2.选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九,模仿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板书:

少年闰土

《故乡》1921年

我闰土

少爷忙月的儿子

喜欢海边农村少年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佩服聪明能干捕鸟

活泼可爱捡贝壳

看瓜刺猹

看跳鱼

怀念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感受少年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本文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这少年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2、学习第二大段。

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稀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用小标题表示。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

4、在这几件稀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5、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6、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指读有关句子。(此处重点处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后发言。(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自圆其说即可)

再浏览全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1)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①月夜闰土刺猹的场景。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②“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这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去读。

(2)闰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注意: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闰土的形象。

教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布置作业

课文中闰土那纯朴可爱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吧。

板书设计:

26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