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课题名称19《蓝色的树叶》学科语文总课时数1课时版本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页码89页-91页执教者龚晓红单元章节名称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年级二年级册次上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教学目标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重点4、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来问问: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常看到的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19课中找找答案吧!(设计意图:由自己以往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回忆,引发孩子对课文中蓝色树叶的好奇和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二、感知体悟1、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师播放课件) ①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③师小结:这篇课文就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故事。 2、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读文) ①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 ②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在同位间说说吧) ④那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吧!(生可先自读品味,再齐读) ⑤那谁能说说她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回答?(心里不想借,找理由)4、因为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这次李丽第二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请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①谁来说说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②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③那她为什么没有立刻借笔给李丽? ④师小结:从刚才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丽第二次借笔还是没有借到。 5、因为李丽一直向她借笔,后来,林园园终于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生可边读边画出) ①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②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出,林园园是要求李丽要怎么做? ③那大家想想,在画画时提出这些要求行不行?(请快速在同位间说说) ④林园园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6、是啊,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 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还是没有借) ①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②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③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笔。她借笔三次都没有借到,此刻她的心里会 怎么想呢?(指名说)(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讨论和联系实际、回忆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渗透。)三、讨论探究 1、是啊,李丽一定也和大家想得一样。所以她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蓝色的树叶。看到这一片片蓝色的叶子,林园园有什么反应?(脸红了)那她为什么会脸红?请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说说吧!(四人一组讨论)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有时候帮助别人需要舍弃自己珍爱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自私,就会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四、拓展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相信林园园一定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她以后一定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那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1、指名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事情。 2、师小结:嗯!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很感动。因为你们都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都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伸出手。的确,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号召身边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帮助别人的快乐吧!(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怎样做?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或小例子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充满温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五、小结质疑 1、学到这里,一节课的时间就快结束了,老师想来问问,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什么? 2、还有想要知道的吗? (设计意图:超脱文本,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提出疑问,自己在师引导下和同学们共同解决疑问,在了解本课主旨基础上做深入思考。)六、作业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你周围更多感人的故事吧!(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感情渗透,教会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做个会欣赏真善美的人,学会做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深层次加工本课主旨。) 附板书: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 没画完 又借 怕笔尖断 借 三个不要 (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
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描红
3.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四、作业布置:1、家庭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吞吞吐吐、不要、不要——小气、自私
教学后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什么事都是大人迁就小孩,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观念,要帮助别人的想法离他们似乎有些遥远。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我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这篇课文很容易上成一堂思品课,要充分利用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但必须注意,不要让这次说话训练成为对林园园的批判会。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很多。可引导同学们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会。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89—91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难点:初感知课文按发展顺序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实物、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 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树叶一都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班19课。(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
(1)小明削好铅笔,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他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我的笔弄坏了。
2、重点指导:“术、惹、桌、注、皱”的读音。
(吐:tu 削:多音字,在本课读xiao)
(四)利用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下列汉字。
木—术土—吐 住—注 沿—铅
(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吐、注、课、铅”:左窄右宽。
老师范写:上下结构的“笔”字。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蓝色树叶是怎么回事?
三、板书设计。
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第二课 时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说一说:林园园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理由。(树叶那么绿,真惹人喜爱。)
自由认读。
二、观察第一幅图,想象一下他们说了些什么。
1、读一读课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说了什么?
2、角色读对话:读出语气。
三、观察第二幅图。
1、自由读课文:课文哪部分写的是图的内容?
2、李丽和林园园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3、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4、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出语气。
四、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些什么?(结合课文内容,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六、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绿树叶——惹人喜爱
互相帮助
蓝树叶——不由得脸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品德。
3.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为什么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本课放大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提问式,引出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
(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树叶)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蓝树叶”。板书课题。树叶怎么是蓝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
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问题的答案。
生:因为图画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画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色画笔画树叶了。
过渡语:为了很好的学课文,我们还是先学习生字。
(三)读课文,划不认识的字。
(四)自学生字。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带音节读生字。
2.指名不带音节读生字。
3.齐读不带音节读生字。
4.说一说,你是怎样记每个字的?
抓重点字指导。
(1)用比较方法记字形。
“术”与“木”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两个字不同点就是“术”比“木”多一个“丶”。
“李”与“季”比较不同点是什么?
生:“李”比“季”多一“”。
“已”与“己”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已”竖弯钩出头,“己”竖弯钩不出头。
(2)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怕:“白”加忄旁。
拿:“合”加手字部。
连:“车”加辶旁。
忙:“亡”加忄旁。“亡”的第二笔要出头。
(3)重点指导笔顺。
铅:右半部的写法,上面是“”,第二笔是“”没有钩,下面是“口”。
由:共五笔,。“由”和“电”二字的区别。
5.理解意思。
她:第三人称(女的)。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怕:害怕;畏惧;担心。
拿: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
连忙:赶忙、急忙。
不由得:不禁。
6.口头组词。
术:技术医术战术算术
铅:铅笔铅芯铅字铅铁
经:经过经验经常经理
桌:桌子桌面桌角餐桌
怕:害怕不怕恐怕
连:连长连接连续连队
忙:连忙农忙很忙帮忙
由:理由由于由此自由
7.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六)巩固生字。
1.把下面的8个字组成4个字,看谁说的快。(投影)
木女合辶子也手车
()()()()
2.看音节把字补充完整。
(七)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蓝树叶。
问: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习这课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的疑问,学习课文,找出理想的答案。
(二)老师讲蓝树叶的故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讲故事。
思考:这篇课文讲谁和谁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色的画笔呢?我们一起先学课文的第1自然段。
(三)细学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划在书上。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
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生: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脸红了。十分难过,暗暗地想:自己没有借给李丽绿笔太不对了,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可自己却没有那样做。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见同学有困难,应该伸出热情之手,去帮助同学。
(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4)指导朗读。
我们读这段应该把李丽认真画的态度读出来,还要把林园园羞愧的语气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2~4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林园园不愿意借给她。因为林园园已经把树画好了。李丽跟她借绿笔,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从林园园的语言可以看出不愿意借给她。
理解:“已经、吞吞吐吐”的意思。
(2)看图1。
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
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
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
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
(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读2~4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指名回答问题。
(四)读全文(分角色)。
讨论:林园园做得不对,你应该怎样做?
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小声吞吞吐吐怕把笔尖弄断
“要……不要……不要……不要”
连忙皱着眉头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常常会发生在小朋友的身边,读来会有一种亲切感。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它不应成为一句口号。我们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喜欢帮助别人,但也有个别孩子比较小气,即使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仍会像文中林园园那样不舍得借东西的时候,经过这篇课文和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学生已经能够从思想上明白乐于助人的道理。本课生字学习中,学生对于“盒”“皱”应该会不容易记住,教学时要重点突出强调。在书写生字中,易错字是“桌”“铅”“拿”。
第_1_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认真地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 笔盒 课桌 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 削铅笔 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 吐、土
注、住、往 削、消 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 绿铅笔 惹人爱 吞吞吐吐 桌子 盒子 注意 皱眉头 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一( )铅笔 一( )树叶 一()同学 一( )椅子
一( )刺猬 一()板凳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
2、提问:如果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3、师点评。看老师加上:蓝色的。你看行吗?生议论。
4、是啊,生活中,我们都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大家都很想知道是为什么?那就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89页,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
[开篇入题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且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美术课上,李丽找不到绿铅笔,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所以就用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
3、出示词语:美术 铅笔 桌子 风景 注意 拿
(1)学生认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齐读。
[多种形式的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好地掌握读音。]
(2)记生字:看着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什么字?
学生交流,各自谈谈自己的好方法。
[这样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记住生字,又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方法的巩固。]
(3)教学“笔”:
①你看着这个字,猜猜以前的笔是用什么做的?
②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毛。这种笔叫什么笔?你见过吗?(毛笔)
③你知道除了毛笔、铅笔,还有什么笔?
(4)教学“拿”:这个字由哪两个字组成?它跟什么有关?做一做“拿”的动作。你还知道有那些跟手有关的字?
[利用字的造字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很快就记住这几个生字,而且理解字的意思。然后进行归类拓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类的意识。]
(5)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会做很多事情,用我们的小手拿起铅笔写一写“拿”。①范写,找准压线笔,生书空,再在书上写两个。
②刚才我们写的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找找看,我们这节课学的生字中
③还有哪几个是上下结构的?我们也来写一写。写字:笔 桌 景
[写字时进行写字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自学能力。]
(6)我们有两个词会变魔术,出示“美术 美术课 铅笔 铅笔盒”两组词,看看你发现加上一个字后有什么变化?
像这一类词你还知道有哪些?(若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做提醒:电脑 照相 衣服 洗脸等等)
[归类拓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感悟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事?板书:李丽 林圆圆
2、看图,说说这蓝色的树叶是谁画的呢?你觉得蓝色的树叶好看吗?那林园圆画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 ”画出来。
3、交流后出示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1)读句子,读出树叶的可爱。
(2)句式练习:( )那么( ),真( )。
[通过在文中找出句子,再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林园园绿树叶的漂亮和李丽的蓝树叶的难看、奇怪的对比,为下文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及林园园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太好做好了铺垫,学生也不会把林园园作为批判的对象。]
4、看着这么奇怪的树叶,林园园怎么样了?
出示句子:林圆圆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5、林圆圆为什么会脸红呢?(因为她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6、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绿铅笔给李丽?在文中用波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
7、交流出示林圆园说的话。
①读句子,你从林园园的什么表情中读出她的不情愿,圈出来。
②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请你吞吞吐吐地读读这句话。
③表演读,皱着眉说。
④朗读指导,读出林园园的不愿意。
⑤从她的脸红了,我们可以知道她很后悔,对吗?
看着上面的句子,用上“我不该( )。”说说此时林园园的想法。
[在反复琢磨林园园的表情和语言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林园园的人物性格,又从林园园自己认识到不应该这样做,进行说话训练,从而避免了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价值导向。]
8、小结。林园园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太好,我们相信她以后会做得更好的,是吗?我们小朋友之间也一定会互相帮助的。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绿铅笔舍不得
吞吞吐吐皱着眉
注意 不要 不要 不要
还要画小草
画了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风景图:远处有小山,近处有美丽的房子,房子周围有小树,但树叶是蓝色的。这是二⑴班李丽同学的作品,好看吗?
2、看看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吗?
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课题:这幅图画是有点怪,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2、交流: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三、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书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2、自由读生字,四人小组读,互相正音。
3、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读句子识字。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⑴“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⑵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5、采用多种形式如:
小组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认读。巩固识字。
四、再读课文,结合课件,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同桌之间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小组交流。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小组内互相谈一谈后集体交流。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复习生字:
美术惹事吐出课桌盒子注意削铅笔皱纹
2、采取多种方式复习生字,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抢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
二、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由术吐注铅桌笔景拿
3、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并进行扩词练习。
4、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5、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三、读说练习
课件出示: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个我了吧。
1、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3、集体交流。
四、整体欣赏感悟
1、课件朗读全文。然后小组内互相表演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2、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接下来她会怎样做,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五、作业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林园园李丽
【教学后记】
结合句子让学生认字,学习效果较好。指导学生朗读时,特别是对话中人物的语气,通过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示范朗读,学生从中感悟。教学中,结合插图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效果较好。复习生字时,引导学生进行扩词练习,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写字时,充分给学生练写的时间,争取做到当堂写会、写规范。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⑴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⑵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⑶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读第三次对话:
①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⑹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读第五自然段
⑷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⑸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画的是什么?那么你们在夏季看见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
(2)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颜色的叶子吗?(板画蓝色树叶)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吗?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19课《蓝色的树叶》。
2、提出学习任务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小组内展示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识字方法,我会给生字组词并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全班展示
1、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2、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3、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4、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5、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6、我从课文插图中知道了什么?
7、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们小组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9、指导写字
(1)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a、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b、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c、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三、课外延伸
1、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
2、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绿色、红色)那么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呢?(出示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画出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读出人物表情与对话的语气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4)、能用语气词“吧”“吗”说一句话。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小组内展示
(1)正确、流利、有朗读课文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试用语气词“吧”“吗”说一句话。
(二)、全班展示
1、我能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我想她们说了些什么。
3、我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生1: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
生2: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生1: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生2: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我能用这些词说话。
生3: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生4: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7、学习第五自然段
生1|:出示第二幅插图,我能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生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生3:我能读第五自然段
生4:我知道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5:假如我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创造性展示
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我能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我能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我能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我能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2、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 的美丽世界。
3、作业设计
(1)我能仿写句子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2)、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他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情感目标: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第二课时
一、自主阅读。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李丽和林园园。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⑴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答应借了吗?
⑵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出,画上波浪线。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想林园园借铅笔?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事”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人教版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依据《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_《识字3》一课的教学片段篇1教学课文中31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词语,师出示词串,让学生自己找规...
《邮票齿孔的故事》作业设计篇1第一部分:本课分层作业★(人人必做)一、我会连发行 问题 小刀 ...
《问银河》教后修改--小行思语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by:思语]《24问银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蜗牛的奖杯》课堂实录篇1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蜗牛的奖杯》这边课文,这些生...
《画风》教学杂谈篇1《画风》教学杂谈中国语文网编辑整理【湖北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学李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
二下扩词篇1第一单元识字1春节 清明 水饺 饺子 拜年 结拜 拜会 拜师学艺 扫地 打扫 清扫 扫墓墓地 踏步 踏青 脚踏实地 ...
《远行靠什么》说课设计篇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是北师大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
苏教版二年级四册语文《识字6》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现在正是旅游的好时节,老师想带你们到野生动物园游...
《我必须去》第二课时教案篇1知识目标: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犹豫”“急促”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
古诗两首--《雪》《江雪》篇1教材简析: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
《蜗牛的奖杯》教学公开课篇1【教学课题】蜗牛的奖杯【教材版本】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执教:侨兴学园 郭新美)【...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