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精选13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5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1

[ 作者:四川达州七小 王仕斌    转贴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747    更新时间:2003-10-30    教案录入:xxywja ]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 减少 扩大  家具  随着  冒出  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 何处 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课文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2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了解交流我国环保现状,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与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环保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出示课件(美丽的村庄)同学们欣赏.

2,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学生描绘,老师当场画简笔画.齐读课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淙淙地流着.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座座房子掩映在绿荫间,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3,我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描绘这个小村庄的美丽,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这村庄的美丽是谁带来的

4,(出示课件):"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该怎么读读好以上词语再学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课件)看看故事结尾,最后这个小村庄变成什么样(展开想象自由说)

6,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毁灭,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器具起了毁灭性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斧头)

二,抓重点词,句自主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出现了几次"斧头".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

2,(出示课件):"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在这"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为什么不用提而用拎呢(当地居民砍树很随意,根本不受约束)

3,哪个词体现了砍伐的数目非常大(一棵一棵,学生边说老师边一棵一棵地搽去黑板上的树木.)

4,看老师的这个动作,你们心里感觉怎样学习朗读这一句,如何念出心疼的感觉

5,理解"裸露"(看课件理解)

6,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不断扩大……"哪个词可以体现这样的烂砍伐树木行为还在继续这个"……"代表什么

7,(出示课件)创设情境采用"叠加式"朗读"一年年,一代代——"一句.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树木都有哪些作用

9,(出示课件)读读课文,了解树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什么好处

填空树木都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理解"应有尽有",了解排比句)

10,哪些词语体现了被砍伐的树木数量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11,(出示课件)"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空中了."读到这,你想说什么(树木被廉价使用)

12,(出示课件)对比句子: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样"不错的日子"到底指什么样的日子呢联系上文理解自然的给予让村庄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第一句话作者是真的在称赞当地居民的日子过得不错吗

13,(出示课件)理解"大雨没喘气儿"(拟人化写法).

14,看课件感受"咆哮的洪水".在这咆哮的洪水来临时原本谁可以保护这美丽的小村庄呢学习朗读.

15,(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回顾:"树木为这小村庄带来了什么",感受:"现在洪水又带走了什么"结合理解"一切"(出示课件):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随着同学的回答,老师一一搽去黑板上的板书)

16,这锋利的斧头看似为小村庄居民创造了不错的生活,可它们也是毁灭村庄的间接杀手,而真正毁灭村庄的罪魁货首又是谁呢

17,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居民说请写在书上.(学生汇报)

18,现在再看这课题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了解我国的环保现状,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

1,(出示课件):环境受污染的图片.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谈谈关于我国环保现状.

3,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句广告语.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3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你们在预习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交流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你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

理解:犁――出示犁的图片,直观认识犁的样子及作用。

裸露――课文中说了“裸露的土地”,是说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的树木,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现在土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了!

一栋栋房子――还可以说:一幢幢房子、一座座房子……

咆哮――什么(谁)会咆哮?(台风、洪水、生气的爸爸……)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如“没喘气儿”的读法、“裸”的读音等)。

4、出示图片,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学生自由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中有一段话就是描写这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也来读一读。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及时正音:郁、澈、湛(特别是“湛”,不是形声字)。

(3)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4)你喜欢这一段中哪个词?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做连线的练习:

郁郁葱葱空气

清澈见底森林

湛蓝深远河水

清新甜润天空

(5)赛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自由练读、指名读)

3、同学们,清澈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像一道巨大的屏障。这里空气清鲜,庄稼长得很好,的确很美。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郁、湛、砍、裸、扩、栋、喘。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这样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偏旁在左的字一般都是左窄右宽,拿“郁”字进行区别)

3、自由练写这7个字,交流要互相提醒的地方。

4、再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5、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9个生字,还写好了7个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新词:郁郁葱葱、忧郁、清澈、湛蓝、犁地、裸露、赤裸裸、扩大、扩充、一栋栋、栋梁之才、咆哮、哮叫)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二―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问:看了这两幅插图,是什么是小村庄发生了变化呢?

自由读课文2-5段。

2、重点点拨(体会意思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1)“谁家想盖房……裸露的土地。”

[引导学生理解“裸露”的含义(没有东西的遮盖),想象土地裸露之后会怎样?体会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开始恶化。]

(2)“一年年,一代代……消失在天空中。”

[听了同学的分析,你对这段话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①引导从“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小村庄长期遭受破坏。

②从句中的省略号,体会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

③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从三个“变成了”体会小村庄的人们滥用树木,用斧头把大量的树木劈成柴火烧掉了是多么低效、多么浪费。[媒体演示]

(3)读第5小节,体会人们遭受大自然惩罚的惨痛后果。

[读到这儿,大家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再读第2、3小节内容,认识小村庄被冲走的原因。]

导读第1、4小节,体会人们原来生活的甜美以及后来的悲惨遭遇。

引发思考:通过乱砍滥伐而换来的甜美生活能长久吗?

(4)过渡:这种甜美的生活最终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节。

导读第5小节,引导反刍第3、4小节。

[导: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什么?读:读第3、4小节]

三、整体深化,读写结合,训练能力

大家体会真深刻,相信大家的感触也很深吧。请你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情感。

1、齐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

[如果时间允许,便让学生当堂写一写心里话。]

四、写字教学

1、出示要会写的6个字:森、葱、盖、犁、柴、黎。

2、说说这几个字的特点,自由练写。

3、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如“葱”字中的一点,黎的右上部及下面的写法等)

4、再一次自由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五、布置作业(两题任选一题)

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4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5

温馨寄语:当你的心灵美了,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美丽的景色。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森、郁、葱、湛、盖、犁、砍、裸、扩、栋、柴、喘、黎”13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赛读,在读中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通过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习指导: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学习生字词,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中要多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

知识链接:《母亲河,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对不起,过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让你伤心,不再清澈见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爱着你,

这片土地因为你变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颜,

就像夜晚不再出现月亮与星星,

每个人每颗心都将会痛惜。

母亲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让你在这片土地上奔腾不息,

每滴水支持着生命的跳动,

每条河支撑着生命的延续,

不息的流淌滋润着大地的生机。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远永远保护你!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小节。

3、带问题读课文,思考:“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2)字词

1、自主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可运用增加或减少偏旁的方法识记,如:“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等,也可用象形字加以识记,如:裸和棵、森和林、砍和次等方法识记。)

2、我会看拼音些词语(把难记的字、易错的字圈出来)

zhàn lán  luǒ lòu   lí míng   fêng  lì   jiā  jù

(      )(      )(     ) (      ) (     )

yù yù cōng cōng        yīng yǒu jìn yǒu

(                 )     (               )

书写时应注意的字是                    ,读音应注意的字是                  。

【合作探究】

1、品读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把这句话大声读一遍,边听边思考,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靠斧头得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边读边把你找的答案用笔圈起来)

2、自由研读,理解词句。

(1)你从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

(2)指导朗读

自己试着读,怎么读才能读出人们砍树的随意性呢?(指名读,评议,体会重音)

3、句子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力:补充下面的句子,想好后,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出示练习题)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些树木的用途实在是太多了!)

4、小组讨论交流:“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5、学生交流自己课下收集的环保资料或者把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的讲给大家听。

【拓展延伸】

1、留心观察。创建后我们荥阳都有什么变化。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

2、以“如何让山更青,花更红,水更绿,天更蓝”为话题展开讨论,我们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示: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地球妈妈只有一个,它被破坏了,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因此,全世界都在行动,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高声对世界说:让天空更蔚蓝,让河水更清澈,让草木更茂盛,让动物更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们牢记这个小村庄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一起携手共同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当堂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

犁(  )栋(  )砍(  )喘(  )盖(  )郁(  )

黎(  )冻(  )次(  )端(  )盘(  )部(  )

二、把下面的字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裸    (    )  犁    (    )  咆     (    )  砍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森林 (     )的河水 (    )的天空   (     )的土地    (      )的工具  (     )的家具  (    )的斧头(     )的洪水    四、发挥想象,补充句子。

1、人们砍下的树木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课后练习:(任选一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3、留心观察,发现身边一些保护环境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并说一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6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字词练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舒适的生存环境。回想一下,第二单元都有哪些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对,我们要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1、板书:小村庄。上课前,老师先带领大家到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怎么样?美吗?谁能用你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这美丽的小村庄?你们说的太美了!我也说一说:早先……你们喜欢它么?

2、现在老师再领大家到另外一个小村庄看一看,(课件背景音乐)请你把看到的画面跟大家说一说!同学们,其实,这是同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我们喜欢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会变成现在这种可怕的样子呢?想知道答案吗?

3、那好,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村庄,看看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从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你们都很想了解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不用着急,咱们先把文中的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了,这样才能更清楚的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一读课文。

2、老师发现大家读书时都很认真,那么下面这些字词你们能读准么?通过预习,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学生从音、义分析。

3、大家刚才读字词时,准确、流利,那你们能不能也准确、流利把课文读出来呢?下面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围绕着这个小村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说得真好,说明这位同学认真读书并动脑思考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

6、下面老师想提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就得好好再读课文,使劲儿钻研,钻研的越透彻越好!看我的问题是:(课件问题)

现在请再读读课文吧,动笔画出你认为重点的句子。问题想好后到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

7、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村庄美丽 树木减少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这篇课文的思路,谁发现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后,我们再写事儿的文章时,就可以按这种写作顺序来写。

8、(1)小村庄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个组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一下?

(2)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对,乱砍滥伐造成了这个小村庄出现这种可怕的后果。其实,这也是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大问题。老师课前查阅了资料:(课件)像这样的情况离我们远么?不远了!

9、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之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阅读的时间,就请你们把手中的有关书籍带来,利用中午的读书时间,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从中找到答案!

10、教师小结: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村庄,这些村民们只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用手中的一把斧头砍到了树木,破坏了美好的家园!这是多么低级的错误呀!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我想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说上一句更严重的话那就是:罪有应得呀!同学们,现在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呀?如果用酸甜苦辣来说的话,是哪一种味儿呢?是呀!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就请你们通过朗读中表达你们心中的滋味吧!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二,三自然段。穆玥彤读4、5自然段。

(三)、写生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全班齐读。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葱、黎、裸、森”很多独体字,在做偏旁时,具体的形状要发生变化。

3、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四)字词练习:

1、字音连线;2、形近字组词;3、加不同的偏旁组字并组词;

4、多音字组词;5、近义词;6、反义词;7、词语搭配;

(五)、总结全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令人遗憾,引人痛惜,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地球妈妈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再不行动起来,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从而保护我们的家园。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请课下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六)、板书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村  庄   美 丽

树  木   减 少           土  地   裸 露

什么 都 没 有

保护大自然=保护我家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7

【背景】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沪教版的第五册教科书上第9课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变迁的故事。小村庄原先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后来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在许多年后,一场连续的大雨引发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文本揭示了乱砍滥伐、不爱护自然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旨在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笔者觉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实现言语训练,使得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语感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预设上,主要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在课堂实施中,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发现,讲讲自己的感触,读出自己的滋味,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启迪。

【片段一】

师: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个小村庄。(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可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村庄,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一说。 

生1:那里是一个古典的村庄,你瞧,那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树木茂密,那里的人肯定很喜爱这个小村庄。

师:最好把“古典”改为“恬静”,这样显得更为恰当。

生2: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你瞧,清澈的河水从村前缓缓流过,村后山坡上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一块大型的绿色屏障。

生3:这是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油油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吃着草儿,鸟儿们在鲜嫩翠绿的树叶上啄着露珠,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许多人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师:你们的语言可真丰富!对呀,整个小村庄里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祥和的气氛。有段话是这样描述的: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出示读)

师:如果你住在这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4: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如果我住在这里会感到很快乐!

师:那就把你这样的感受带入这个句子之中,读出来。(生4读,评价)

生5:这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果我住在这里会感到很幸福。

师:那就把你的感受带入这个句子之中,读出来。(生5读,评价)

师:请大家再看着景色图片,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些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并试着把它积累下来。

学生积累词语。

(出示课件)师:原本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是什么样子?

生6: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困惑呢?

生7: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8: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师:带着问题,让我们走进第9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进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探究竟。

【反思】:

这样的引题新颖别致,通过图片及背景舒缓的音乐的展示,让学生想象村庄的美,再对比后来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做法可谓是一箭多雕。一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调动学习兴趣;二是把言语对象转化成鲜活的表象,增加了学生对小村庄原来如此美丽的认识,从中引发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赞叹、向往,达到了由表及里的认识,为朗读指导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三是为学生搭造了语言学习的平台,不仅进行了说话训练,还积累了词语;四是设伏笔,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与后面什么都没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这时会为美丽的小村庄的消失而感到吃惊、痛心、疑惑,这样不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反差,激发思维上的困惑,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兴趣。【片段二】:

当学生理解了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特指: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从房顶上冒出的柴烟……

师:所有靠斧头得来的一切本来应有尽有,后来为什么都没有了?

生9:因为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出示训练,加深理解:

去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今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明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生10:去年,谁家想做窗户,谁家想做床,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今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桌子,谁家想柴火来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明年,谁家想做椅子,谁家想造门,谁家想做床,谁家想做柜子,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师:从“谁家”可见非常随便,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这就叫——(生接:乱砍乱伐)。对这种行为你感到怎样?

生11:我感到很伤心。

师:请你把这种感觉放进句子中读出来。(生读,评价)

生12:人们的做法真是太随便了、太自私了,我感到愤慨。

师:请你读出这感觉来。(生读,评价) 

师: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后,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山坡没有裸露之前会怎么样?裸露之后会怎么样?

生13:没有裸露之前山坡上面有很多树木,好象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裸露之后,山坡没有东西遮盖,什么也没有。

师:于是——(生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先通过文字字体的加大和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画面的不断扩大,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增加学生对这句话表象的理解。

师:这句中,“扩大”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失去的仅仅是不计其数的树吗?还失去了什么?可以用上以下的句子: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    )变得(            )。

生14: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光秃秃的;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生15: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荒芜;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浑浊了;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变得不再湛蓝。

生16: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不再郁郁葱葱;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不再清澈;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空气变得浑浊的。

师:此时你的语调这样低沉,你的心情怎样?

生16:沉重又担心。

师:你为什么沉重而担心呀?能说说理由吗?

生16:因为村庄里的人们只顾自己物质生活的需要,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造成了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环境在不断恶化。我担心以后遇到灾祸。 

师:对呀!(吟诵诗《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郁郁葱葱的树木可是我们地球最好的朋友。

风沙来临时,它是勇敢的守卫者;

雨水咆哮时,它是坚实的阻挡者;

空气污染时,它是神奇的过滤器;

气候多变时,它是奇妙的调节器;

噪声满天时,它是厚厚的隔音墙。

师:你的担心成了现实。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请闭上眼睛,听一听狂风暴雨、洪水来临时的声音,让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雨,怎样的洪水?你还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17:这是一场不停歇的大雨和来势凶猛的洪水。

生18:我仿佛村民们害怕极了,呼喊着,逃窜着,可还是很多人被卷进了洪水,有的拼命挣扎着,有的被洪水冲走了。

生19:我仿佛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人们挣扎着、哭喊着,眼睁睁地看着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被洪水卷走了。                                         

师:洪水过后,小村庄又是什么样?

生20: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21:洪水过后,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师:想到村庄中的人们在洪水中垂死挣扎,想到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此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22:村庄里的人们,你们后悔吗?我想你们当然后悔。因为你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忘了整个村庄的未来。你们不停地用锋利的斧头去砍伐树木,导致大量的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来了,一切都没有了。你们真是目光短浅呀!

师: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听到后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生23:我想对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说,都是贪心惹的祸!有了斧头,你们乱砍乱伐,拥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了。你们知道后悔了吧!别以为砍伐树木就可以过得很好,只顾目前,不顾以后,会受到惩罚的!以后不能乱砍乱伐树木了!

师:你的告诫让大家深思。确实,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会遭到危险,受到惩罚。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我们不但应该对小村庄里的村民说,还应该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呼吁:让森林常绿茂密,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成为好朋友,共同来保护、打扮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吧!

【反思】:

课文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能领悟到,而有些内容则需要教师设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帮助其通过自己的想象,建构起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从而增强语感,陶冶情操。

在片段2中,通过“去年、今年、明年”想象“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谁家”是指非常随便,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这样激起学生对村民乱砍乱伐的正确认识,也激发了朗读的基调。

在“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让学生想象省略号所指的—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森林变得不再郁郁葱葱,河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的,天空灰蒙蒙的。这样引发了学生们的担忧,通过教师朗诵诗《你知道吗》,点出了树木的作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乱砍乱伐,这是导致村庄消失的主要原因,而一场大雨引发的洪水起到了加速作用。这样,学生就达到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创设暴风雨、洪水肆虐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到人们及村庄的悲惨遭遇。情境的创设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震撼着、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通过“此时,你想说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就喷薄而出,语言也就显得精彩纷呈。“言为心声”,在对话、交流中,学生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加深了对文本的领悟,积累了语言,增强了言语表达能力,也达成了情感的内化与升华,滋长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同上,教师如在设计时激活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拓展文本,学生在接触、咀嚼、品味、揣摩、感悟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就会相得益彰,课堂就会呈现出灿烂的生命活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篇8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它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多元阅读、感悟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剧力量

我设计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张开状态。并通过各种层次的读来展示小村庄的美,如个人读、齐读、范读等,并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随机板书:美丽)在学生赏心悦目的欣赏时,教师适时地出示洪水过后小村庄的图片,(板书:什么都没有了)然后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种设计有两个意图:

1、重视文本阅读。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读书,直接与文本对话,体会出小村庄的美。

2、加强语言文字积累。

读了首尾两段后老师导言过渡:“同学们,一个如此美丽的小村庄在若干年之后被一场洪水无情的卷走了。是什么原因吗?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小村庄,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这样设计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呢理解村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依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这一环节分为两步:

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主要是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讨论学习。

第二步,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3个重点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重点理解“谁家”、“拎起”、“一棵一棵”“裸露”等词语时。

2、“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在学习这句话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还”的用字之妙,懂得人们的幸福生活过得很勉强,不会长久,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较少,裸露的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房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通过学生对“一年年,一代代”;两个“不断”连用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同时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排比。强烈的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自私、随意。

4在读学此句时我设计了口语练习。“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此处拓展练习,结合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语,激发学生想象森林遭到破坏后,环境日益恶化的情景,这样的设计,原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训练实在而灵活,真正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所以在学生领会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此环节我采取自己读、合作读、范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注重语言训练的由浅入深,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将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学完本文后,我联系实际用课件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现象,让学生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接着问:“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随机板书:破坏环境,受到惩罚)设计意图是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交流感受时,我适机出示“保护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使教学达到又一高潮,唤起学生们的热爱家乡美好情感和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走进生活,升华文本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生活”我设计的作业是:自主选择一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