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15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三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四 教学步骤
1课时
一 作者简介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二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 重点字词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淡静,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XX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XX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XX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
四一词多义
于
1游于三辅( )2虽才高于世( )3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因
1因入京师,观太学( )
2……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3伺者因此觉知( ).
征
1公车特征拜郎中( )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五 文言句式
①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②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介词结构后置
④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六 思考讨论
1结合“语言、思维”题,说说本文的内容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a“从容淡静”“不慕当世”。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
b忧国忧民
——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
c才高于世
——“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张衡在文学上、科学上、政治上的成就是什么?
七本文叙事按时间顺序写,而且详略得当。课文是怎样按时间顺序的?写得最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1时间顺序:永元中 、顺帝初、阳嘉元年、永和出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
3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八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九本文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
2课文语言质朴简练。
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1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太史令、侍中、河间相一类的官。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汉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任侍中期间,遭受宦官谗毁,遂作《思玄赋》以宣情述志。59岁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之年,“郡中大治,称为政理”。以后又征召为尚书,不久即去世,终年62岁。有《张河间集》存世。
张衡勤敏朴实。崔瑗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里说他是“约己博艺,无坚不钻”,“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他的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一首七言诗。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汉代韵文七言句逐渐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他也研究过地理学,绘出一幅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图记》卷四里又把他列为后汉时期六大名画家之一,在数学方面,他对圆周率也很有
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碑题词)
(摘自沈祺文)
2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张衡传》选自《后汉书》,原文较长,课文只截取了其中的几节。
文章首先介绍张衡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为人和文学才能。按照传记体例,文章先介绍了人物的姓名、表字、籍贯。接着记叙了张衡的求学历程,作者用“通五经,贯六艺”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张衡考察、求学的成果,然后从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和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了他写作《两京赋》的情况。
文章主体记叙张衡在科技史上的杰出贡献。文章先概述他的特长,擅长制作,尤其精通天文、阴阳、历算等方面的学问,并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科技成果。作者集中笔墨介绍候风地动仪,对其制造时间、材料、大小、外形、构造,直到作用和征验等都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文章同时还穿插介绍了他的宦历情况。“不慕当世”是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的根本原因。这既说明他始终不改自己的操守,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社会现实。
末尾记叙张衡的政绩。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又被宦官排挤出京师,出任河间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与豪强作了坚决的斗争。他任职只有三年,却把河间治理得“上下肃然”。
知识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西鄂(è) 属文(zhǔ) 连辟(bì)
傅会(fù) 邓骘(zhì) 璇玑(xuánjī)
算罔论(wǎng) 蟾蜍(chánchú) 骸骨(hái)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通假字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傅会”同“附会”)
员径八尺(“员”通“圆”)
形似酒尊(“尊”通“樽”)
一时收禽(“禽”通“擒”)
如有地震,尊则振龙(“振”通“震”)
2.一词多义
公
关
征
3.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用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4.文言虚词
乃
5.特殊句式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介词结构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句)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介词结构后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6.古今异义
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7.相关成语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
四、文学常识
1.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2.张衡(公元78~139年),河南省南阳石桥人,我国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著有《西京赋》《东京赋》等22篇文学作品。公元1XX年官拜郎中,后调任太史令,发明有浑天仪、候风地动仪。郭沫若称其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
3.《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五、名篇名句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剖析:本句记叙了张衡的求学经历,作者用“通五经,贯六艺”六个字,概述了张衡的勤于学业和博闻强识,其中包含着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这就为下文重点写他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基础。请注意积累句中三处文化知识:①三辅,汉代首都长安周围的三个地区;②太学,古代设于首都的全国最高学府;③五经、六艺,“五经”是儒家的五种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古代读书人必修的六种学问技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包括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乐包括舞蹈、音乐等,射指军事武功方面,御指驾车,书指文学及历史方面,数指科学方面。
句中的“游”“观”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游览参观,而是古代读书人的学习方式,即游历、考察、学习。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剖析:这里涉及汉代的“征辟”制度。“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在社会上颇负声望的人物,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辟”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汉时人也称为辟召、辟除。此句以“不行”“不就”的具体事例印证上文的“从容淡静”,表现了他清净高洁的品质。
3.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剖析:这里介绍了他写作《两京赋》的情况。文章从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和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两京赋》突破了西汉以来的“赋颂传统”,比较真实地描绘了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详细生动地记叙了许多民情风俗,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充满强烈的批判精神,因而受到后代的赞赏。正是这篇著名的大赋,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他“精思傅会”的创作态度和“十年乃成”的坚韧精神,一直成为文坛佳话。
4.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剖析:先概述了河间一带严峻的形势:刘氏宗室骄横淫逸,不遵法令,又与豪门大族勾结,为非作歹。这为下文作了铺垫。接着写他到任后所采取的措施: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毫不畏缩,而是一到任便“治威严,整法度”,深入调查,将奸党一网打尽。这不仅表现了他政治家的气魄,也表现了他的才干和经验。
二、重点语段
1.“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至“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剖析:记叙张衡在科技史上的杰出贡献。文章先概述他的特长,擅长制作,尤其精通天文、阴阳、历算等方面的学问,并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科技成果。这样写既与上文呼应,又为下文重点写候风地动仪作了准备,使这件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发明更加突出。文章同时还穿插介绍了他的宦历情况。因为“不慕当世”所以“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这既说明他始终不改自己的操守,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社会现实。这段话写得十分含蓄,作者颇有“微辞”,正是史书笔法。
2.“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至“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剖析:作者集中笔墨介绍候风地动仪,对其制造时间、材料、大小、外形、构造,直到作用和征验等都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写得条理井然,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可以说是一篇出色的科学说明文。如写外形,“合盖隆起,形似酒尊”,极为形象生动。再如“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仅寥寥数语,就把这样一个精巧的仪器介绍得详细、具体、准确,真可以说达到惜墨如金的程度。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复制品,就是根据这段记载才把这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精妙无比的仪器再现在人们的面前的。尤其是用具体事例说明其征验的一段文字,更是写得摇曳多姿。先用“咸怪其无征”,造成悬念,使文势陡起小澜。后面一“果”字,使疑惑顿释,而且有力地突出了其灵验与神妙。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结果,众人“皆服其妙”。“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皆服其妙”,作者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结构图解
主旨探讨
有关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反映了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
2.本文通过记叙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成就,表现了张衡的文学天赋、科学精神和政治才干,全面反映了张衡的才能。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美鉴赏
顺序进然语言质朴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顺序井然,按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来写,充分展示了候风地动仪的精致灵巧: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
本文语言质朴通俗,读来朗朗上口,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二百余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之简洁;用“酒尊”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问题探究
问题: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有很多的事迹可写,仅在地动仪的发明上,就可以大做文章。那么这段不足600字的人物传记,是怎样表现张衡的一生和他的贡献的?
导思: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能引导我们注意文章剪裁的详略、结构的安排等特点。
探究:(1)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加以概括和分析,注重文章记叙的角度,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2)张衡传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详略得体地记叙了张衡的一生。文章开头先按照传记体例,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接着介绍张衡的文学才能、不平凡的求学经历以及渊博的知识。然后介绍张衡的为人。再介绍他在科学方面的贡献和政治方面的才干。这样就将张衡各方面的成就都涉猎到了。文章这样安排的目的也就明确了。
(3)我们再仔细研读文本,可以发现,文章的主要部分是介绍张衡在科学方面的贡献,这是其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令后世敬仰和称赞的方面;但文章始终贯穿着他官职和政绩的情况,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后汉书》在记叙张衡的事迹时,并没有遗忘他是一个政府官员和一个政绩卓著的臣子。这样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张衡就全面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左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
(传记)(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果
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然而(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
五、作业
范 晔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三、教学时数:
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 于三辅(3),因入京
县 写 游学 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 五经(6),贯 六义(7)。虽才高于世, 而无骄
学习 通晓 熟悉 比世人 但 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 之情(8)。常 从容 淡 静,不好交接俗 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 神情 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 庸俗 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 行(10),连 辟 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 就职 太平
不逾 侈(12)。衡乃拟 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 就模仿 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 思 傅 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精心构思细致安排 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 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 致力钻研 常听说 术数方
学, 公车特 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 核(7)阴阳,
面的学问 特地指名征召授给 升 就 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 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 尽 璇机 之正(8),作 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 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 制造出 写了
《算罔论》(10),言 甚 详 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 转 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 当 世(12),所居 之官
再次调转 趋附当时的权贵 担任 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 积年不徙。 自 去 史 职, 五载 复还。
往往多年 升迁 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 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 员径 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 盖 隆起(3),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 杯 作装饰用 图形 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 八道(5),施 关 发 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 根杆 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 牙 机 巧 制(7),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
接它 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 铜 严
密无际。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 发 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 动 清
扬, 伺者 因此觉 知。 虽 一龙发机,而七首 不动,寻其
脆响亮 在旁守候机械的人 觉察知道 虽然 龙首 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 合契 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 用事情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 书典所记, 未之有也(10)。尝 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 曾经
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 驿(12) 至,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 它没有验证 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 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 巧妙 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 为河间 相(15)。时国王骄 奢,不遵典 宪(16);又
离开(京城)做 王 逸 华 典章制度
多 豪右(1),共 为 不轨。衡下车(2),治 威严(3),整 法 度,阴 知(4)
很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 一到任 树立威信 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 收禽(之),上下 肃然, 称 为政 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 举国上下严谨守法 称赞是政治清明 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 征 拜 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 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 享年 去世
第二课时
小结: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XX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四
《张衡传》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4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6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7关
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
8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9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10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11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12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未尝闻之)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
(2)状语后置
①果地震(于)陇西 ②讽议(于)左右
3.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①果地震(于)陇西 ②讽议(于)左右
二、重点文言虚词及知识。
(一)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二)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三)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2.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3.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
4.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四)关于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张衡传》示范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课堂综合拓展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物种起源》导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2.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篇1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
《咬文嚼字》教案篇1教学目标 :一、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二、如何克服“套板反应”。预习提示:1.词语积累:锱铢必较清沁...
《米洛斯的维纳斯》缺憾美教案篇1美丽的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却是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可她们都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能力目标1...
《氓》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2、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
《边城》教案篇11、知识链接(见学案)2、导入新课在现代文学名著里,以“城”为名的有哪些,能举出一些吗?有沈从文的《...
日记·年谱·小传与死亡分析报告——《祝福》教学方法新探篇1        《祝福》是高中语...
求同·求异·求解——《祝福》教学一技谈篇1        从“同化”到“顺应”是学生学习一...
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读孙犁的《荷花淀》篇1    孙犁的《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怎样保...
《石钟山记》教学要领探微篇1    《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亲自对石钟山得名由...
游褒禅山记教案篇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3.学习...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