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 >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通用3篇)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通用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7

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篇1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内容:1)经济方面:工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p61

2)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

3.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经济改革重点:重工业

结果: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2、内容:先经济,后政治

3、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

1、解体时间:1991年

2、解体经过:“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3、解体标志:戈尔巴乔夫下台

4、解体原因:1)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

3)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4)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6)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外因)

5、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结束

四、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①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②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③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④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五、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或启示)?

1.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2.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是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噪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篇2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难点:苏联的解体。

讲授新课: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引导学生回忆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一、赫鲁晓夫改革

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生平,出示一些有关赫鲁晓夫的材料,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先指导学生阅读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小字内容,提出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的两项重大措施(种植玉米和垦荒)。然后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讨论“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改革是失败的?”

对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依据教材小字内容介绍,使学生能较好地衔接前后历史,不必补充。

二、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就戈尔巴乔夫上台背景,改革措施(特别是政治改革中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提出及泛滥,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等内容补充相关资料,以谈话、讨论方式使学生对戈尔巴乔夫改革能有自己的评价。

“八一九事件”及苏联最终解体

结合动脑筋中的题目“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全体同学讨论。总结时可以适当补充对苏联解体原因分析,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1991年12月底,苏联正式解体。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归于失败,仍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最后一次以苏联总统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并把“核匣子”转交给叶利钦。7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降下;7时45分,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克里姆林宫换了主人,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开展讨论:“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篇3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2、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重点: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

难点:“苏联的解体”

一、设问导读

(一)、赫鲁晓夫改革

1.前提  (1)1953年,      逝世。               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2.主要内容

(1)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    、    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3.结果和影响

⑴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                 体制   ⑵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年,赫鲁晓夫          ,改革失败。

(二)、苏联的解体

1、原因:⑴      年            上台后,首先把           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⑵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        ,此后,苏联的          急剧变化         分散,                    的趋势随之加强。

2、过程

⑴    年 月 日,由   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               ”发动政变,遭到失败。

⑵政变未遂事件使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                             ,  俄罗斯领导人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           进一步加快。

⑶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首先宣布成立              。3、结果:       年    月    日,苏联解体。

二、问题探索

1.读下列材料答题:

1956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错误地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二十大”后苏联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请问:⑴赫鲁晓夫何时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⑵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⑶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阅读下面的材料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方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七十年之久的苏联最终解体。

回答:⑴苏联是何人在何时建立的?

⑵二战后到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⑶继戈尔巴乔夫之后入主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领导人是谁?

⑷苏联的解体又把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课堂测试

(一)、选择题

1.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勃列日涅夫 b.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  )a.政治b.经济c.军事 d.外交

4.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苏联政体是(   )a.无党制b.一党制c.两党制d.多党制

5.政变事件后得以控制全局的俄罗斯领导人是( )a.利加乔夫b.安得罗波夫c.叶利钦d.普京

7.苏联解体是在哪年的年底(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8.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9.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b.使国家权力分散

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d.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

10.“九一八事件”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

a.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b.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c.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d.使苏联立即解体

11.首先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     b.白俄罗斯   c.立陶宛 d.乌克兰

12.导致世界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13.关于苏联解体的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两极格局终结

b.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机会c.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d.为中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五、教(学)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通用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抗日救亡运动(精选13篇)

    抗日救亡运动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 握 九一八事变...

  • 戊戌变法(通用15篇)

    戊戌变法篇1教学目标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失败...

  • 第1课 抗日救亡运动(精选2篇)

    第1课抗日救亡运动篇1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

  •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精选12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篇1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含义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和历...

  • 八年级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精选2篇)

    八年级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篇1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

  • 国命大革命(通用2篇)

    国命大革命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了 解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

  •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通用2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篇1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

  • 思想文化(精选14篇)

    思想文化篇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知道林则徐、魏源、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记住魏源写的《海国图志》,理解“师夷长...

  • 历史工业化的起步(精选2篇)

    历史工业化的起步篇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

  •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精选2篇)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展示家庭、社会不同时期有关“衣、食、住、行、用”的照片,反映我国家庭、社...

  •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精选3篇)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篇1第二单元第8课 铸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班级_____ 姓名_____一、学习任务1、能说出“两弹一...

  • 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精选2篇)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1第1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2、指...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