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生物教学反思 >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5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和收     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本节课《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是属于后者。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此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和收的关系,教学设计上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上侧重于哪些部分。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年幼,很难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凭空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究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组织学生针对书本上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计自己有创意的探究实验。教师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习的收获,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

     2)设计开放式的实验场地     开放性实验场地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时,将所有的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室的两边,(刻意设置了两个实验陷阱:100摄氏度、37摄氏度的水浴、0摄氏度的冷水;大小不一的试管)让学生自主地选取器材进行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利于创新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选取了大小不一的试管;有的几支试管都没有贴标签;有的将试管都放入了100摄氏度的高温水浴中。有的在参考书本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在试管中加入了大约1ML醋,发现唾液在酸性环境中,作用降低;加入了一半唾液一半清水,发现唾液的浓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有的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发现在口腔含着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比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后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慢……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师平时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有所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运用知识,学以致用。本节课开始就是从平时我们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吗?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是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在最后又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答:细嚼慢咽!)。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得出:"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不利于消化。"……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应贯穿整个探究实验过程的始终。

     4) 体验成功,鼓励创新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初一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表现为探究过程中的"好问"。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及时进行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例如:本节课中有学生问道:"加入醋,唾液还会起作用吗?"、"唾液如果变稀了,对淀粉分解有影响吗?"、"不放在水浴中,直接在常温下进行实验有什么不同吗?可以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实验吗?"……此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鼓励他们用实验去验证。对于这些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拓展创新意识的培养空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师不应随意地进行否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本节课中有一组学生将三支试管全部放入100摄氏度的热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碘液发现三支试管全变蓝了,与别的小组实验结果都不同时,他们很失望,认为自己失败了。这时候教师并没有否定他们,而是微笑着拿起这三支试管,请全班同学一起帮他分析"为什么这三支试管都变成了蓝色?"经过讨论分析后得出:原来他们将试管全部放入100摄氏度的水中加热。这时老师又问:"从他们的结果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学生回答:"唾液在高温下不能使淀粉分解。"老师:"虽然这一组同学模拟的不是口腔中的环境,但是却意外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唾液在高温下不能使淀粉分解。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再尝试如果将它们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又会有什么不同?好吗?"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探究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意识得到发挥、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设想、与众不同的创意,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失误",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努力创造新情境、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高三生物复习中应注意把握五个“量”

    复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巩固前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解题能力的过程,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死记硬背的过程。高三复...

  •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课后反思

    所属学科或领域:生物 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 设计者:刘世雄 教学实施者:刘世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设计者将本...

  •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7个。课虽说不太多,但是兼顾...

  • 比较法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

    复习课往往使学生和老师都比较头痛的事情。一般地,老师们的计划教学任务完成以后,一到复习课就捞头皮。要么就把所教...

  • 生物活动课的内涵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1生物活动课的内涵1生物活动课的产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有实用技术的人才,而学科课...

  •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 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 《植物新陈代谢》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实验也主要是验证性的。而新的教学理念则强调:形态结构是生理...

  • 《海洋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也是从海洋中孕育而生的。于是,海洋一直给着我们神秘感。《海洋生物》就是围绕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和学生进行有趣味的教...

  •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吗?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

  • 如何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习的意识做起。新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海洋生物的自卫》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班上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我们们中班年级外围的环境创设,深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美...

  • 生物教学中导入技能反思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