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5
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十二章第六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具体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释放核能的核反应过程;认识什么样的核反应是裂变;了解铀核裂变的规律;粗略了解核电站的工作。
2.过程与方法
统观各类核反应的能量状况,原则考虑释放核能过程的共性,经历理性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听取科学家发现铀裂变的史实,获得科学发现的间接经验;对核能利用做可行性分析与论证,体验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领略微观物理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探究自然界规律的艰辛与喜悦;陶冶崇尚科学,仰慕科学家,欣赏物理学的奇妙与和谐的情愫;学习科学家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判断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文本资料;元素原子核子平均质量随原子序数分布规律动画;铀核裂变的液滴模型动画;链式反应模拟动画;核反应堆、核燃料、核电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的蘑菇云等资料图片动画。
(2)枪式与内爆式原子弹纸介质挂图。
设计理念 本课教材简洁地介绍了核能利用从理论到实践的主要线索。在知识内容上,教材分三节讲述了什么样的核反应可以释放核能;裂变的特点;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在知识陈述的同时,知识的“背景”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拓展点,可以开展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创新意识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基于教材知识点浅显直白,而知识“背景”丰厚、人文,本案设计“以人为本”,突出展示人类开发核能的过程、思路、方法,在让学生学习核裂变基本知识的同时,感受物理与科技和人文的浸润和谐,体现物理教育在个性品质、好奇求知、质疑创新、科学美及责任心等方面的价值导向。
本课总体设计思想是:课堂教学以核能开发历程为线索,从原则性与可行性出发,理性分析释放核能的过程应具备的特点,以史实为据,介绍裂变的发现历程,从反应堆实际运用──反应堆为载体,渗透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思想,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及教师解说,着力于撼动青年学生崇尚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有些会放出核能。例如在天然衰变中:(幻灯显示)
。
。
请同学分析通过上述天然衰变获得核能的可行性后归纳:
(幻灯显示)天然衰变反应速度慢,放出功率小,无法控制:实际运用不可行。
又如在人工转变中:(幻灯显示)
,
。
请同学分析通过上述人工转变获得核能的可行性后归纳:
(幻灯显示)人工转变发生反应机会少,加速轰击粒子要耗能,实际运用不可行。
(设问)请同学从原则上与可行性上考虑,什么样的核反应过程可以释放核能?
1.从原则上考虑──分析释放核能的核反应过程的必备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规律——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静电的利用和静电的防止;知道静电的利用原理.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对有害静电提出有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l、深化对电阻的认识,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2、知道半导体、...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功是指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2、理解电...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动势的定义.2、理解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2、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3、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对测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现象.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知道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掌握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及单位.2、知道用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3、知道什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表的基本构造.2、知道电流表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3、了解电流表的基本特点能力目标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知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