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C+O2=== CO2
【板书】2.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3.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5O2====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2O2==== Fe3O4
[1] [2] [3] 下一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提纲]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液态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无__色_无__味的_气_体__,_不易_溶解于水,比空气_略_重__。 2.液态氧为_淡_蓝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物_理__变化。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 [引言]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做课堂练习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加深记忆 及时反馈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带火星的木条反应 [演示]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观察提纲]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讨论]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讲解]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实验来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记录 观察、记录。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展示硫粉 [观察题纲]1观察硫粉的色态 2点燃硫粉后放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3把点燃的硫粉伸入纯净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4生成物有气味吗 [讨论题]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讲述]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提问]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板书]3.氧气与铝箔反应 [演示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题纲]1.观察铝箔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铝箔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讨论题]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落到瓶底而炸裂集气瓶 [提问]怎样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铝+氧气—— 氧化铝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铝箔是银白色的固体,一端裹着火柴。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讨论]1.氧气能与木条、硫、铝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回答:氧气 思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化学反应 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讲述]1什么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 2什么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两者:前者为过程,后者为结果。 回忆 分析、归纳并回答。 例子:天然气燃烧、铁生锈、煤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石蜡的熔化、水蒸发成水蒸气、木材变成桌子等都是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在化学反应中,还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课后记:从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C+O2=== CO2 【板书】2.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3.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5O2====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2O2====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 【板书】6、石蜡的燃烧 【实验】【实验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小结】 【作业 】P141.2 【教学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 【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点燃 【学生板答】化学方程式:C+O2=== CO2 点燃 S+O2====SO2 点燃 4P +5O2====2P2O5 3Fe +2O2==== Fe3O4 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板书】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归纳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Ⅱ、特点:多变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 A、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锌+稀硫酸→ 硫酸锌+氢气 点燃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A、C+O2=== CO2 点燃 点燃 B、S+O2====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5O2====2P2O5 【板书】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 性质 依赖决定用途 【投影】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航空 氧气的用途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课时)一.教学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二.重、难、疑点 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 (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二氧化碳)、h2o(水)等。(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 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讲解]: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板书]:一.氧气的存在[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结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讲解]:除了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性质外,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得到氧气的其他性质。[板书]: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度 三态变化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 不易溶于水 -183℃淡蓝色液体 -218℃雪花状淡蓝色固体[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演示[实验1—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 co2[实验]:演示[实验1—3]硫在氧气中燃烧[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论:硫+氧气→二氧化硫 s + o2 → so2[实验]: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3.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浓厚白烟。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实验]:演示[实验1—4]铁在氧气中燃烧[提问]: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4.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 fe3o4[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实验]:演示[实验1—5]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板书]: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教师活动]:演示和观察按以下四步进行:(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 (2)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空气中是否能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 (3)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光与火焰的区别); (4)对生成物的色、味、态的描述或检验。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讨论]:前四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板书]:*化合反应:(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2)特点:“多变一”a+b→ab[讨论]:以上五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板书]:*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讨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小结]: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判别某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描述化学反应类型的方法。有氧气参加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板书]:四.氧气的用途[讨论]:课本图1-9氧气的用途,各种用逮分别体现出氧气的什么性质?[板书]:(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a 炼钢 g,宇航 c.气焊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四)总结、扩展 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硫、磷、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五个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同时要学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四.布置作业1.列表对比记忆五个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C+O2=== CO2 【板书】2.硫的燃烧 【实验】【实验1-3】 【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3.磷的燃烧 【补充实验】磷的燃烧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5O2====2P2O5 【板书】4.铁丝的燃烧 【实验】【实验1-4】 【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点燃 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2O2==== Fe3O4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 【板书】6、石蜡的燃烧 【实验】【实验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小结】 【作业 】P141.2 【教学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 【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 点燃 【学生板答】化学方程式:C+O2=== CO2 点燃 S+O2====SO2 点燃 4P +5O2====2P2O5 3Fe +2O2==== Fe3O4 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板书】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归纳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Ⅱ、特点:多变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 A、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B、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C、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锌+稀硫酸→ 硫酸锌+氢气 点燃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C )。 A、C+O2=== CO2 点燃 点燃 B、S+O2====SO2 点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5O2====2P2O5 【板书】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新燃烧 【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 【板书】五、氧气的用途 【讲解】 性质 依赖决定用途 【投影】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航空 氧气的用途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记笔记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进行环保教育。 【板书】2.硫+氧气二氧化硫记笔记 【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的物质叫五氧化二磷。 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请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颜色、形态。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观察并描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回答:白色、固体 总结反应表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板书】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记笔记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实验现象: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记笔记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做练习强化训练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 (更剧烈)(活泼)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学生氧气的检验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真情为,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及时复习科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做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变成无色液体(D)在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附2:课堂练习二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镁带(B)红磷(C)硫粉(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A)氧化铁(B)三氧化二铁(C)四氧化三铁(D)氧化亚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A)硫粉(B)铁丝(C)木炭(D)镁带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燃(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闻氧气的气味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要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 (A)碳(B)硫(C)蜡烛(D)磷 9.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C3.C4.C5.A6.B7.B8.D9.略 附4:随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B)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气为无色(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磷在氧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A)发红光(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火星四射 (D)产生大量白烟(E)发出淡蓝色火焰(F)发白光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B)能支持燃烧(C)不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B)伸入燃烧的木条 (C)加水观察气体的溶解性(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1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科学思想: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科学品质: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难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建立及对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1请说出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请写出碳、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倾听、回忆 回忆并且回答: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反应 复习旧知识 为获取新的知识伤脑筋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字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引言]不但碳、硫、磷、铁可以与氧气反应,蜡烛也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反应前集气瓶是否干燥 点燃的蜡烛放在空气中火焰的焰色。 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纯净的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反应后触摸集气瓶壁并观察反应后有什么现象 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变化 倾听 观察并记录 反应前集气瓶是干燥的,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火焰为黄色,放入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后,石灰水变浑浊。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题]1为什么反应前集气瓶壁必须是干燥的 2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问题? 3怎样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讨论并回答: 1.因为生成物中有水,所以反应前集气瓶必须是干燥的,否则无法观察到水。 2.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学习科学的方法。 巩固文字表达式的写法。 [问题讨论]从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化学反应类型很多,为了便于我们学习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合反应。 [提问]怎样简单的表示出化合反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反应物都是两种、生万物都是一种。 领悟。 回答:多变一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认识反应特征。 [板书]三、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表示方法:a+b→ab 阅读课本第16~17页,并划出重点。 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1.列举出学习过的几个反应由学生鉴别 做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重点知识。 [引言]我们家里吃的盐是氯化钠,如果把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是什么变化? [讨论题]1化合反应属于什么变化? 2.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属于什么变化? 3.形成盐水的过程是化合反应吗? 4.说明不是化合反应的原因。 思考讨论并回答。 1.属于化学变化 2.属于物理变化 3.不是化合反应 4.因为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化合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质疑、探索。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碳、硫、磷、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除反应类型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 [讲解]因为反应时都有氧参加反应,所以称为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时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领悟。 阅读课本第17页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无“剧烈”二字,举例说明。 [讲解]像铁生锈、人的呼吸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但并不剧烈,所以定义中无剧烈二字。 [提问]为什么氧化反应中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 [讲解]因为氧除氧气这种存在的形式外还有其它存在的形式。 思维,猜想。 思考。 倾听。 巩固对氧化反应的理解,从广义上认识氧化反应。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判断氧化反应的依据是什么?是否与化合反应一样,生成物只是一种?举例说明。 回答:物质与氧发生反应,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如:石蜡燃烧 学会判断氧化反应的方法。 [课堂练习]判断什么样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什么样的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二 加深理解,及时巩固。 [提问]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2.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举例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答案:不一定,例如: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只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由此可得出,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思考、讨论并回答: 1.不一定,例如石蜡燃烧只是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由此可得出: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通过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的认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堂练习三]分辨出哪些反应即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指导阅读]氧气的用途(课本第17页) [讨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 阅读并找到答案: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气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 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板书] 医疗 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 氧气的用途 航空 气割、气焊 支持燃烧 炼钢 宇航 [讲解]因为氧气支持燃烧,可以给人类造福,但也可以给人类造成灾难,如发生火灾。氧化反应还会使食物腐烂,铁生锈等。 思考、归纳并回答。 记录。 倾听、领悟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育学生辩证的认识氧气的性质。 [小结]1.学会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方法。 2.了解氧气的用途。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课后记: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刚刚学到的两个反应类型,对于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具体例子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课后第三题的答题情况不好也正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好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和利用概念区分反应类型。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氧气是看不见的。 回答: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指明重点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回答: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3.不易溶于水。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有关概念 【板书】二、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伸入氧气瓶中。(为什么没有有变化?) 2.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什么加热后可剧烈反应,不加热时没有变化呢?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提问: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成什么新物质?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1.无 变化思考。 2.剧烈燃烧、发白光 回答:木炭与氧气反应是有条件原。 3.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设疑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习由现象得出结论。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记笔记巩固文字表达式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进行环保教育。 【板书】2.硫+氧气二氧化硫记笔记 【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生成的物质叫五氧化二磷。 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请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颜色、形态。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观察并描述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回答:白色、固体 总结反应表达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板书】3.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记笔记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氧气瓶中。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么? 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同学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观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实验现象:剧 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体。 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记笔记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做练习强化训练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 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 (更剧烈)(活泼)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 学生氧气的检验方法。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真情为,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及时复习科学知识。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做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极易溶于水(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C)在变成无色液体(D)在变成白色固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附2:课堂练习二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镁带(B)红磷(C)硫粉(D)铁丝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 (A)氧化铁(B)三氧化二铁(C)四氧化三铁(D)氧化亚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 (A)硫粉(B)铁丝(C)木炭(D)镁带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燃(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闻氧气的气味 7.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8.要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的体积,最好在空气中燃烧() (A)碳(B)硫(C)蜡烛(D)磷 9.如何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简述操作过程)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C3.C4.C5.A6.B7.B8.D9.略 附4:随堂检测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B)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气为无色(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下列反应的特征现象分别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磷在氧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A)发红光(B)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火星四射 (D)产生大量白烟(E)发出淡蓝色火焰(F)发白光 3.下列对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可燃性(B)能支持燃烧(C)不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小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B)伸入燃烧的木条 (C)加水观察气体的溶解性(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 【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 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 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 【实验】【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 【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C+O2==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2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3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4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5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6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7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8
1.2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篇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一册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篇1长春市希望学校 王彦平课题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设计思想1. 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
第一册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篇1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重、...
第一册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篇1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
第二册盐的化学性质篇1备课组初三化学备课时间10月27日备课地点接待室参加教师金水凤、王红军、赵坤缺席教师无备课内容《...
第一册第一章空气氧篇1第一节空气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
第一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装置。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
第一册碳的几种单质篇1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能力:通过...
《水的组成》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
《空气》教案篇1《空气》教学设计武汉市武钢六中 郑秀芳指导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玲莉一、设计意图9年级学生对...
《自然界的水》教案篇1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篇1课题名称:§1~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验室常用...
《原子》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2、过程...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