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1课时 农业与我们
设计思想
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地理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农业建设的方向。
“农业与我们”标题的学习,如何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的最终归宿。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采用讨论法和指导探究法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特色,力图创造和谐愉快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三农”问题,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学难点
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指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在互联网上收集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构成;“三农”问题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提问]“情系‘三农’谋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资料展示]xx年3月5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开放提问]你能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找到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吗?
(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 农业与我们
[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出示课件]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
[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师生小结]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五个部门。
[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补充解释]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分。
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
东南亚篇1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篇1《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教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 ...
矿产资源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2.知道...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
教案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