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1短时间2、时刻变化1、长时间2、变化不大
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3)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a.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陆热海冷;冬季:海暖陆凉。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2)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三多三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降水
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沿海地区气温低,内陆地区高;冬季沿海地区气温高,内陆低;沿海气温年较差小,内陆地区大,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篇1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观测。2、学会将数字处理加工成图像的基本方法...
2.4欧洲西部教案篇1课题 第5课欧洲西部(一)第 1课时 共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
第一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篇1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教学难点:...
东南亚学案篇1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学生姓名课题东南亚(1)课 型新 课班 级...
巴西教案篇1巴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
第二节“人文环境”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知道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能力目标...
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1第一节《美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2.知道美国...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天将正式进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认识地球开始。因为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
俄罗斯教案篇1课题 第3课俄罗斯(一)第 1课时 共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
《地球的运动》教学实录篇1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
人口与人种篇1教学课题: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
第一册意志坚强的表现篇1教学内容:初一思想政治第四课第二框题(P82):意志坚强的表现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