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它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我国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华人地区初中公民教育、品德教育教材的有益成果,因此在编写的理念、教学内容的构建、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创新意识。我就该教材的具体施教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材内容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教材的编写力求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删除了以往思想政治教材中大量的事例和教条式的理论知识,而是创设了学生基于问题、情景和案例进行学习的教材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开展丰富的、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教材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我和本备课组老师认真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知识竞赛,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走出教室,感性认识校园,活动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并不时地向我问到学校的情况,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编写较适合培养和发展学生技能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要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设置了“探究园”和“实践与评价”两个板块,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设计了一些新的情景和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新知识加以解决,这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又增长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理念和价值评价,使教育的针对性得到了加强,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合自己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提升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实效。如“心灵导航”与“探究园”紧密呼应,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的知识体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育内容以初一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始于生活、源自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教材屏弃了以往教材心理学、伦理学知识罗列式集成的编写方式,而是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有关知识的规定来构建知识体系。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认识自我”、“交往适应”、“学习适应”为主线,把相应的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以“走进中学”、“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四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学习等。
三、教材的呈现形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教材删除了以往思想政治教材中大量的理论性的知识点,而代之以简单明了的阐述和展示。新教材结合国外教材和我国实际,每课设计了四个板块:“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探究园”这一板块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领略教学内容,认识和掌握课题的知识要点,判明是非对错。如“我上中学了”、“感受青春”、“我和父母”这三课的“探究园”设计就广泛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知识学习的效果十分好。教材中的“心灵导航”板块这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阐述,这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老师施教的载体,其用词遣句一改以往政治教材命令式的知识点,而是以淳淳教导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既不拗口,又容易接受。如:“认识新伙伴”、“悦纳自己”等学生无注意记忆把知识掌握得很牢靠,并能积极用于实际。“实践与评价”这一板块是对“探究园”活动的深化,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知识再运用,并在发展其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化形成自己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符合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观。“阅读与感悟”这一板块提供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所学课题的深化、细化、强化和拓展。“我上中学了”这一课题上完后,针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够主动、时间观念不强等问题,我适时布置学生在阅读“阅读与感悟”后写给自己的读后感,很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
四、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材创设了学生基于以问题、情景和案例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过去的政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以我为主,滔滔不绝,乃至满堂灌。而探究式教学则要求转变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师生关系平等,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乃至与学生融为一体,教材为此供了条件。如我在上《师生情谊》这一节时,我就让学生来认识老师、评价老师,我只是作为一名旁听者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结果就发现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不少误会,然后加以引导,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思想,又增进了师生情谊。
五、实施目标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普遍知晓教学目标 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施教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的一片蓝天,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每节课开始时就明确提出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了解什么、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知道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学目标 的提出对学生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能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而围绕目标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完善地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以上是我个人在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广东版)进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仅代表个人看法,未必正确,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它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我国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华人地区初中公民教育、品德教育教材的有益成果,因此在编写的理念、教学内容的构建、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创新意识。我就该教材的具体施教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材内容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教材的编写力求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删除了以往思想政治教材中大量的事例和教条式的理论知识,而是创设了学生基于问题、情景和案例进行学习的教材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开展丰富的、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教材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我和本备课组老师认真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知识竞赛,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走出教室,感性认识校园,活动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并不时地向我问到学校的情况,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编写较适合培养和发展学生技能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要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设置了“探究园”和“实践与评价”两个板块,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设计了一些新的情景和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新知识加以解决,这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又增长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编写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理念和价值评价,使教育的针对性得到了加强,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合自己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提升了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实效。如“心灵导航”与“探究园”紧密呼应,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的知识体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育内容以初一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始于生活、源自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教材屏弃了以往教材心理学、伦理学知识罗列式集成的编写方式,而是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有关知识的规定来构建知识体系。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认识自我”、“交往适应”、“学习适应”为主线,把相应的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以“走进中学”、“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四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学习等。
三、教材的呈现形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教材删除了以往思想政治教材中大量的理论性的知识点,而代之以简单明了的阐述和展示。新教材结合国外教材和我国实际,每课设计了四个板块:“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探究园”这一板块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领略教学内容,认识和掌握课题的知识要点,判明是非对错。如“我上中学了”、“感受青春”、“我和父母”这三课的“探究园”设计就广泛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知识学习的效果十分好。教材中的“心灵导航”板块这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阐述,这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老师施教的载体,其用词遣句一改以往政治教材命令式的知识点,而是以淳淳教导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既不拗口,又容易接受。如:“认识新伙伴”、“悦纳自己”等学生无注意记忆把知识掌握得很牢靠,并能积极用于实际。“实践与评价”这一板块是对“探究园”活动的深化,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知识再运用,并在发展其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化形成自己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符合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观。“阅读与感悟”这一板块提供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所学课题的深化、细化、强化和拓展。“我上中学了”这一课题上完后,针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够主动、时间观念不强等问题,我适时布置学生在阅读“阅读与感悟”后写给自己的读后感,很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
四、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材创设了学生基于以问题、情景和案例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过去的政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以我为主,滔滔不绝,乃至满堂灌。而探究式教学则要求转变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师生关系平等,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乃至与学生融为一体,教材为此供了条件。如我在上《师生情谊》这一节时,我就让学生来认识老师、评价老师,我只是作为一名旁听者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结果就发现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不少误会,然后加以引导,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思想,又增进了师生情谊。
五、实施目标教学,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普遍知晓教学目标 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施教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的一片蓝天,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每节课开始时就明确提出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了解什么、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知道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学目标 的提出对学生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能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而围绕目标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实践证明,目标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完善地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以上是我个人在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广东版)进行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仅代表个人看法,未必正确,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第一项目迈好青春第一步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
课题: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生活中主动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2、能力目标:能具体分析自己的...
[考点解析]1.情绪最基本的四种类型:喜、怒、哀、惧。2.情绪的作用(1)情绪的积极作用: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可以充实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干1.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学案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第二框—如何做到对...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第六课《礼貌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确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意识到礼...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2)知道坚...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1、自尊的含义、重要表现是什么?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
《少年能自强》 导学案 目标1、知道有理想的重要性。2、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课题: 课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拒绝不良诱惑(2)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