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导入 新课:在本学期的第一节政治课我就说过,本学期政治课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的三课书我们学习了公民在哪些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在人身、在婚姻、家庭、在学校中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还离不开经济,因为公民每天所必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经济。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十二课我们就将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先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享有的重要的权利: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第一框题--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到法律保护。
讲授新课:
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板书)
讲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财产。
1、什么是财产?
问:有哪个同学可以举出例子,告诉老师,现在你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属于财产?<学生例举>(如:课本、笔、衣服等等)
教师:课本、笔这些都属于物资,可见物资属于财产。
<教师:取出身上的钱>这是什么?(学生)钱。(教师)金钱是不是财产?(学生)是。<教师>对,钱财也是财产!
可见,财产指的是物资以及可以换取物资的钱财。(划书P46)
但从广义上我们不是只有看得见的财富才是财产。这是我的教案,它是不是财产?别人能不能经过我的同意就拿我的教案去复印,去刊登呢?(不行)为什么?因为教案里面包含了无形的财产,著作权。
所以广义上财产还包括无形的精神产品,如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等。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财产,下面我们就要学习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2、财产所有权
我们下面进行一个活动:你会怎么做?
春节我们收到了爷爷奶奶给的200元压岁钱,你会怎么做?
从接到200元后我们可以拿它来买东西,拿它来捐款,把它存进银行,实际上我就是享受了财产所有权。
结合这200元以及课本P46的内容,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1)占有权——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200元我既可以把它带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把它交给父母,还可以把它存进银行。为什么我能这么做呢?就是我有一个前提,我享有了对这200元的控制权。所以是享有了占有权。
(2)使用权——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如果我在逛街的时候看到一本喜欢的书,我用这些钱去买书,就是利用了钱可以交换物资的这一用途。所以是享有了使用权。
(3)收益权——公民在经营、使用的财产上取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果我将这些钱存入银行,过一段时间后,这些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那部分叫什么?多了的部分是属于银行还是属于你?所以是享有了收益权。
(4)处分权——公民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处分权和法律上处分权两种形式。最后我决定将这200元全部捐给遭受南亚海啸灾难的人民。这是享有了这200元的处分权。
分析举例。
四种权利是用来体现所有权的权能,如果理解为:公民拥有对某种财产的所有权就是公民必须要同时拥有这四种权能;而财产所有权就是四种权能的相加,那就错了!所有权人既可以自己享有四项权能,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二项,甚至全部四项权能暂时分离出去,由他人行使,但并不丧失所有权。
3、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板书)
(1)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小品:单车被偷了。
甲:为什么你会走路上班的?你那部新自行车呢?
乙:我刚买的自行车就被小偷偷了,所以我只能走路上班。哎,真是白买了。夷,你怎么也走路上班的?你那部自行车呢?
甲:我刚偷回来的自行车就丢了,所以我也只能走路上班。哎,真是白偷了。
1、小品中的两个人遇到了什么事情?2、两辆自行车性质一样吗?如不一样请说出不一样的地方。3、你认为谁会去报案呢?为什么?
什么是合法财产:
取得财产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P47划书
判断并说明理由:看下列公民的个人财产所有权是否受法律保护
A、一农民送给王乡长的一只金丝猴
B、从事劳动获得的1000元工资C、在书店里买的书D、钱存入银行依法获得的利息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
强调:只有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P48对非法财产不但不保护,还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手段
A、民事法律手段。这是最普遍的做法。
分小组讨论:你新买了本新书带回学校,如果遇到了以下的情况,你分别会怎么做?
1、同班的另一位同学说这本新书是她的。
2、小民借了你的新书一个月都不归还。
3、小李借了你的书,但在归还时你发现书的封面被撕破了。
4、小文借了你的书,但把它弄丢了。
面对归属问题的争议----请求确认所有权;只借不还----请求返还原物;
面对可修复的争议
----请求排除妨害、恢复原状
;损害至无法使用
----请求赔偿损失
说明: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除此以外,还有其它的手段维护公民合法财产。
B、刑事法律手段。这是最严厉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案例:张某是一名无业游民。近年来,他看到周围的亲戚朋友一个个买上了摩托车、轿车,非常羡慕。于是,趁着夜色,他干起了偷盗摩托车的勾当,先后偷盗了6辆摩托车,获赃款2万多元。最后公安机关被抓捕归案,判处有期徒刑6年,
罚金1万元。
想一想:1、请分析张某有没有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2、他承担了什么法律责任?
课本P49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财产和财产所有权,以及法律对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在明确什么财产是可以成为公民合法财产的基础上,我们同学必须增强国家只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而不保护非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意识,也应初步学习当合法财产所有权受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的民事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课堂练习>
<一>辨别改错题:1、财产就是物质财富。()
2、商店字号(例如“麦当劳”“佐丹奴”等)也是财产。()
3、某公民在获得体育彩票特等奖500万元后,捐款50万元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行为是对自己的财产依法占有。( )
4、国家保护公民一切收入。()
5、捡到钱包拒为已有是违法行为。()
<二>村民老王的果园大丰收,谁知村里的一伙年轻人在一天晚上冲进果园,把苹果抢光,还砍伤了许多果树。老王报了案,当地公安机关很快将他们抓获。后经过人民法院审理,责令他们赔偿老王所有损失,并对几位首要分子给予刑事处罚。1.材料中老王的什么权利被侵害了?
2.我国法律在保护老王合法权利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段?
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导入 新课:在本学期的第一节政治课我就说过,本学期政治课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的三课书我们学习了公民在哪些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在人身、在婚姻、家庭、在学校中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还离不开经济,因为公民每天所必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经济。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十二课我们就将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先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享有的重要的权利: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第一框题--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到法律保护。
讲授新课:
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板书)
讲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财产。
1、什么是财产?
问:有哪个同学可以举出例子,告诉老师,现在你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属于财产?<学生例举>(如:课本、笔、衣服等等)
教师:课本、笔这些都属于物资,可见物资属于财产。
<教师:取出身上的钱>这是什么?(学生)钱。(教师)金钱是不是财产?(学生)是。<教师>对,钱财也是财产!
可见,财产指的是物资以及可以换取物资的钱财。(划书P46)
但从广义上我们不是只有看得见的财富才是财产。这是我的教案,它是不是财产?别人能不能经过我的同意就拿我的教案去复印,去刊登呢?(不行)为什么?因为教案里面包含了无形的财产,著作权。
所以广义上财产还包括无形的精神产品,如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等。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财产,下面我们就要学习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2、财产所有权
我们下面进行一个活动:你会怎么做?
春节我们收到了爷爷奶奶给的200元压岁钱,你会怎么做?
从接到200元后我们可以拿它来买东西,拿它来捐款,把它存进银行,实际上我就是享受了财产所有权。
结合这200元以及课本P46的内容,我们分析一下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1)占有权——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200元我既可以把它带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把它交给父母,还可以把它存进银行。为什么我能这么做呢?就是我有一个前提,我享有了对这200元的控制权。所以是享有了占有权。
(2)使用权——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如果我在逛街的时候看到一本喜欢的书,我用这些钱去买书,就是利用了钱可以交换物资的这一用途。所以是享有了使用权。
(3)收益权——公民在经营、使用的财产上取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果我将这些钱存入银行,过一段时间后,这些钱是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那部分叫什么?多了的部分是属于银行还是属于你?所以是享有了收益权。
(4)处分权——公民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处分权和法律上处分权两种形式。最后我决定将这200元全部捐给遭受南亚海啸灾难的人民。这是享有了这200元的处分权。
分析举例。
四种权利是用来体现所有权的权能,如果理解为:公民拥有对某种财产的所有权就是公民必须要同时拥有这四种权能;而财产所有权就是四种权能的相加,那就错了!所有权人既可以自己享有四项权能,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二项,甚至全部四项权能暂时分离出去,由他人行使,但并不丧失所有权。
3、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板书)
(1)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小品:单车被偷了。
甲:为什么你会走路上班的?你那部新自行车呢?
乙:我刚买的自行车就被小偷偷了,所以我只能走路上班。哎,真是白买了。夷,你怎么也走路上班的?你那部自行车呢?
甲:我刚偷回来的自行车就丢了,所以我也只能走路上班。哎,真是白偷了。
1、小品中的两个人遇到了什么事情?2、两辆自行车性质一样吗?如不一样请说出不一样的地方。3、你认为谁会去报案呢?为什么?
什么是合法财产:
取得财产的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P47划书
判断并说明理由:看下列公民的个人财产所有权是否受法律保护
A、一农民送给王乡长的一只金丝猴
B、从事劳动获得的1000元工资C、在书店里买的书D、钱存入银行依法获得的利息E、通过贪污受贿取得的财产
强调:只有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P48对非法财产不但不保护,还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2)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手段
A、民事法律手段。这是最普遍的做法。
分小组讨论:你新买了本新书带回学校,如果遇到了以下的情况,你分别会怎么做?
1、同班的另一位同学说这本新书是她的。
2、小民借了你的新书一个月都不归还。
3、小李借了你的书,但在归还时你发现书的封面被撕破了。
4、小文借了你的书,但把它弄丢了。
面对归属问题的争议----请求确认所有权;只借不还----请求返还原物;
面对可修复的争议
----请求排除妨害、恢复原状
;损害至无法使用
----请求赔偿损失
说明: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除此以外,还有其它的手段维护公民合法财产。
B、刑事法律手段。这是最严厉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案例:张某是一名无业游民。近年来,他看到周围的亲戚朋友一个个买上了摩托车、轿车,非常羡慕。于是,趁着夜色,他干起了偷盗摩托车的勾当,先后偷盗了6辆摩托车,获赃款2万多元。最后公安机关被抓捕归案,判处有期徒刑6年,
罚金1万元。
想一想:1、请分析张某有没有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2、他承担了什么法律责任?
课本P49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财产和财产所有权,以及法律对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在明确什么财产是可以成为公民合法财产的基础上,我们同学必须增强国家只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而不保护非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意识,也应初步学习当合法财产所有权受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的民事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课堂练习>
<一>辨别改错题:1、财产就是物质财富。()
2、商店字号(例如“麦当劳”“佐丹奴”等)也是财产。()
3、某公民在获得体育彩票特等奖500万元后,捐款50万元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行为是对自己的财产依法占有。( )
4、国家保护公民一切收入。()
5、捡到钱包拒为已有是违法行为。()
<二>村民老王的果园大丰收,谁知村里的一伙年轻人在一天晚上冲进果园,把苹果抢光,还砍伤了许多果树。老王报了案,当地公安机关很快将他们抓获。后经过人民法院审理,责令他们赔偿老王所有损失,并对几位首要分子给予刑事处罚。1.材料中老王的什么权利被侵害了?
2.我国法律在保护老王合法权利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第一项目迈好青春第一步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
课题: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生活中主动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2、能力目标:能具体分析自己的...
[考点解析]1.情绪最基本的四种类型:喜、怒、哀、惧。2.情绪的作用(1)情绪的积极作用: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可以充实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干1.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学案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第二框—如何做到对...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第六课《礼貌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确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意识到礼...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2)知道坚...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1、自尊的含义、重要表现是什么?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
《少年能自强》 导学案 目标1、知道有理想的重要性。2、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课题: 课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拒绝不良诱惑(2)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