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高中生物教案 > 高二生物教案 > 生物呼吸作用

生物呼吸作用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40

第三章        新陈代谢

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2. 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1)      有氧呼吸和概念;(2)      有氧呼吸的公式;(3)      有氧呼吸的过程;(4)      有氧呼吸的意义。3. 理解和掌握无氧呼吸:(1)      无氧呼吸的概念;(2)      无氧呼吸的两条途径;(3)      无氧呼吸的过程。4.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5.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6. 呼吸作用的意义;能力目标:1. 注意呼吸作用与其它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之间的具体问题的能力;2. 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培养归纳综合知识要点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的观点。教学环节:复习:1. 说出下列各项的物质: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直接能源物质:atp2.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如何进行的?太阳光atp有机物光能化学能化学能3. 请学生预测,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又是如何到atp中,而成为生物体内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的呢?导入新课: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指导学生模拟光合作用的知识结构,练习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掌握:a.从概念中虽然反应不出有酶参与,但应提示学生一定要联想到有酶反应物;b.生成物;c.条件酶有机物二氧化碳+其它物质+能量氧化分解思考题:根据学习过的atp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是否有atp形成?那么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根据是否有氧参与,把其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一.有氧呼吸(一)  概念:(指导学生看书p75-76)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掌握,以便和无氧呼吸相区别:①氧②彻底氧化分解③大量能量④水(二)  反应式:回忆线粒体的作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条件,指导学生写出反应式酶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线粒体(三)  与体外的燃烧的区别和联系:联系:滴水不漏消耗氧,使有机物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量有机物通过两种氧化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也是相同的;区别:体外燃烧:其中碳、氢直接和氧结合,并骤然释放大量能量,转变成光和热,致使温度迅速升高;有氧呼吸:有机物是通过酶的作用在氧的氧化下,逐步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而且能量也是逐步释放的,是在常温常压和有水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样不会使温度迅速上升而损害机体,同时使释放的能量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四)  强调“主要”二字,为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埋下伏笔场所:主要是叶绿体(五)  地位: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六)  过程:无论是有氧呼吸的概念,还是有氧呼吸的反应式,都只能反映出有氧呼吸的反应物、生成物。其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一样,都是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把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因为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下面我们就以葡萄糖为例来讲述:总反应式:酶c6h12o6+6h2o+6o2          6co2+6h2o+能量   1. 回忆:还原剂氢在什么地方学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第一阶段:物质转化:1葡萄糖2丙酮酸+还原剂氢[h]+少量能量(2atp)1c6h12o62c3h4o3+4[h]+2atp联系有氧呼吸主要场所,承上作用场所:细胞质基质说明:1.能进入线粒体的只有氧气和丙酮酸,所以,葡萄糖必须在细胞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而且,丙酮酸只有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线粒体,如果没有氧,它就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无氧呼吸,此处又为讲解无氧呼吸埋下伏笔。2.此阶段有的课本上称之为“糖酵解”。2. 第二阶段:物质转化:1丙酮酸1二氧化碳+还原剂氢[h]+少量能量(2atp)2c3h4o36co2+20[h]+2atp说明:其实在此过程中是有六个水分子参与了反应,但是课本中没讲,所以,也就不提为好!!!场所:线粒体基质说明:此阶段又称“三羧酸循环”3. 第三阶段:物质转化:还原剂氢[h]+氧水+大量能量(34atp)(4+20)24[h]+6o212h2o+34atp场所:线粒体内膜说明:注意:老课本中的储存量为1255kj又称为“氧化磷酸化”(七)  放能总量:储存:1161kj形成38个atp1molc6h12o62870kj(利用率40.45%)热能:1709kj散失。                                       (散失率59.55%)(八)  图解:6co2第二线粒体2atp阶段2atp基质c6h12o6c3h4o44[h]4[h]+20[h]+12h2o+34atp6o26o23页,当前第1页123

生物呼吸作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五章人与环境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

  • 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

  •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

  •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教学程序导言复习提问:1.从分子角度分析为什么亲代和子代在性状上相似?学生回忆回...

  •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一节遗传信息1教材分析1.1内容与地位 “遗传信息”一节,先联系学过的组成生命体的4种主...

  • 生态环境的稳态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态环境的稳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

  • 生物科学与农业

    目标的确定自1985年疯牛病在欧洲爆发以来,口蹄疫、禽流感等各种动物疫病已经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给人类的健康和社会...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

  • 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摘要:免疫学发展迅速,给高中生物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要保证生物科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同时要...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