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2篇)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2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6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1

计算机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了教育计划,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本身的性质(是一种工具)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与其他课程的特点。所以,对于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动手(上机练习)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关于这一点,我在上课当中体现的比较突出。那要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我想首先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需借助的“保险丝”。杜威也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在上课时我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如我在讲到word97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作了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张同学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而同学则即学到贺卡的制作,也学到了应该要学的内容。 

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就要让学生加入到积极的思考当中,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而事实上学任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背后。如本节课我将一些简单易做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想的办法去实现它,让他们通过思考后学会做这类动画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只记操作步骤。 

下面的flash动画制作形状渐变过程是上课时用过的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图形渐变过程中的形状渐变的制作方法,这个题目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制作的兴趣。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还着重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协作的能力。

在上个例子学会制作之后,再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习制作一些有关文字渐变动画。再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循序渐进的题目作练习,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下面“倒计时变形数字”的设计,先让学生用上个例子的做法看能否做出来,为什么不能实现渐变过程?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书、去讨论、去尝试、去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巩固对文字渐变时要对其进行“分解”的知识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学生在练习flash制作时,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上传教师机给予展示,同时,请其他各小组的同学进行互评,对一些较突出的作品给以鼓励。而对那些不是很好的作品给出修改建议,帮助其完善其作品,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就必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我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很难有这样的精力去适应这种需求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2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

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修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通过了“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的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的有效运用中。

一.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和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沟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三.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发现又出现新问题,谨慎地追问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的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文言文词法句法时,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某个词在此文中的意义与用法均掌握了,但一旦在另外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就缺乏联想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勤于调整反思。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2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

  • 《图形的着色》教学反思

    《图形的着色》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激起学生上这一堂课(画图)的新鲜...

  • 画图程序的教学反思

    在的讲授画图程序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

  • 《分一分》评课材料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

  • 初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式的发展需要,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几节学生自主、探究...

  • 小学信息《认识键盘》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

  • 停电的信息技术课这样上

    小孩子对电脑充满了好奇,无论是显示器、主机还是鼠标,哪怕是一粒螺丝,仿佛每个部件里都有许多学问和奥秘。记得有一次临...

  •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二

    红星一中 梅兵 同学们时常问:老师我的表格在指定宽度后为什么不好使?为什么表格指定宽度不起作用?我们在WORD中调整表...

  • 鲜活的课改呼唤计算机的涌入

    作者:于艳娟案例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上娱乐网上活动,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随着计算机的倍受青睐,它所...

  • 《字的联想》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字体设计课,课前我自己绘制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变体美术字作品,通过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变体字,帮...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

  • 《添加文字》教学反思

    第六册信息技术《添加文字》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Photoshop在图像中添加文字和对添加的文字进行编辑和设置...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