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精选17篇)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精选17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15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1

教学目的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投影

达尔文头像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板书课题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投影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骏马征服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投影: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办的进货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速读课文

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各,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或投影),课堂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a)

2.认为(b)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伎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知识,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看书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到遗憾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附:课堂板书设计 :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毫不动摇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2

一、教学目的'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方法一:(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方法二:如果有人骂你是“狗”生的,我想你会很难过。但如果他这样骂你,说你是“猴子”变的,估计就对你没有什么杀生力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反映,是因为我们都接受了达尔文的观点,并且对他深信不疑。而以前是神创论。

在人们当时对《神创论》深信不疑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深信不疑,如果现在有人能够提出一个全新的科学观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事实上,现在有了敢跟达尔文叫板的人。“进化论是20世纪最大的伪科学!”说这话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数学教授裴雪重。

二.解题:

1.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注释1,教师补充。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

教师读《甜蜜的婚姻苦涩的果》(见“中学语文”网,那里还有很多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本资料见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40),节选如下:

达尔文早年丧母,从小常随父亲去舅舅家度假。舅舅是一个富有的庄园主。他的庄园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密布着河汉水塘。这对爱好搜集植物和昆虫标本的达尔文来说,简直如同牛进了菜园,经常流连忘返。达尔文有三个表姐,她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聪明漂亮的小表弟。达尔文对表姐们的殷勤款待也感到格外满意和高兴。然而,最让他倾心的还是小表姐艾玛。艾玛比达尔文大10个月,她对达尔文有着更深一层的感情。1831年,达尔文经植物学教授享斯洛的推荐,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去南美进行科学考察。临行前,他对艾玛说:“估计我要离开两年,你能等着我吗?”艾玛涨红着脸点了点头。

两年过去了,不见达尔文的身影。整整等了五年,达尔文终于在环绕地球一周之后归来了。艾玛原以为达尔文一到家就立刻提出结婚,然而她失望了。达尔文想,自己在事业上还无建树,而且尚未找到有固定收入的职业,如果匆忙结婚,必定会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不少难题。两年后,达尔文出版了《“贝格尔”号航行中的动物学发现》一书,同时得到了地质学会秘书的职位。1839年1月29日,差两个星期就满30岁的达尔文终于与青梅竹马的艾玛结了婚。

婚姻是十分甜蜜的,但是结的果却是苦涩的。婚后,艾玛生了6男4女,计10个孩子。然而,没有一个孩子是健壮的。两个大女儿未长大就夭折了,三女儿和两个儿子都终身不育,其余的孩子也都被病魔缠身,智力低下,这使达尔文非常难过。虽然他和艾玛感情很好,事业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仍弥补不了他心头的创伤。一天、二天……一年、三年……面对一群智力不佳、病病快快的孩子,瞧瞧艾玛,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近亲繁殖可以培养出最好的马和狗,难道这个原理就不适用于人类吗?”后来,经过对植物的多年研究,特别是从兰花传粉与植物界中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现象中,达尔文恍然大悟:他和艾玛所生的孩子之所以不健康,是两人血缘太近,是近亲结婚造成的。虽然达尔文解开了疑团,但为时已晚,苦酒已经喝下肚子了。

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摘自《辞海》(1999年版)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序言、序、引言、前言。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写作经过、内容和评价。(也可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

三.研习课文

1.阅读课文

2.就物种起源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本题把课后练习一换了一个说法,训练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请学生参看P14补白)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本题要求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引导学生了解神创论,可以用例子:(1)亚当、夏娃。上帝起先只是创造了一个男人,便用他身上一个肋骨又创造了一个女人。(2)猫创造出来,是为了逮老鼠的,老鼠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的。

3.请结合导言特点,说说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

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成书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内容过简的说明(3)

物种起源的观点(4)

书的内容变异研究的方法(5)

(4—7)变异研究的结论(6)

主要观点的总结(7)

五、作业: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3

本课是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导入新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2.关于《物种起源》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四、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思路①、【指导学法】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

②、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1—4)第二部分(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2、阅读1---4节【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阅读第2段,思考: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写作态度?】

3、阅读5-9节

第5段的关键句是-----------?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4、品味语言

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现作用。

五、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巩固训练,培养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4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

准确把握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二、解题:

1.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

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播放视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

(1)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并明确。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 2.实事求是 3.谦逊审慎 4.决不轻率 5.亲身实践 6.不避缺陷 7.毫不动摇。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五、布置作业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5

1.分析说明、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2.筛选课文信息,提取课文关于《物种起源》出版的内容要点。

3.体会达尔文对科学的态度以及对物种起源的看法和观点。

4.体会本文语言的正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筛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表述本文信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与分段阅读相结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家知道,人类科学史上有几次重大的发现,你能说说都有哪几次吗?对了,在自然科学上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社会科学上,有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达尔文对自然界的进化历程持怎样的观点,《物种起源》一书又是怎样写成的。

二.作者与作品介绍

达尔文出生于英国鲁兹巴利镇一世代名医家庭,祖父、父亲都是生物学爱好者,祖父提倡生物进化论观点,生物进化思想深刻影响了达尔文。达尔文在爱伦堡大学学医和剑桥大学学神学时,却特别热心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

达尔文年轻时证实生物许领域处于“神创论”、“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的激烈斗争时期,他大学毕业后,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1831年他以自然学家的身份参加一艘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他在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陆沿岸动植物、地质地貌,收集到不少资料。他惊人地发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而不是“神创”的“不变的”。

1836年达尔文回国后,以进化论观点整理、研究科学考察中获得的资料,又花了14年进行科学实验,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得出的结论,他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专家、园艺家和他自己饲养动物栽培植物获得的实验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

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由于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年轻时也做过环球科学考察,他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他于是决定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物种起源》同时发表。本文即为当时发表《物种起源》时的导言。《物种起源》发表后震动世界。达尔文还有《动物和植物在驯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等名著。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内容。本文采用以说明为主,结合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预习诊断练习。

1.指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A琐屑审慎变异遗传

B趋向扎记搜集轻率

C博物窜入亲缘狭隘

D累积信奉胚胎槲寄生

2.下面三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精细”和“冷静”、“耐心”和“专心”、“完备”和“完善”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A精细的研究B冷静的判断

答:“精细”表明研究得细心,一丝不苟。“冷静”则表明这个判断是经过冷静思考而不是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如果互换则造成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2)A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B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

答:材料往往繁多复杂,而且每一种材料的搜集要付出辛勤劳动,所以应用“耐心”作“搜集”的状语,至于思考问题当然应该“专心”即专注思考,如果互换就不大准确。

(3)A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B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

C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答:“完备”有完善齐备之意,“完善”则是完美无缺的意思。两者语意范围不同。

3.在下文括号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在未来长期内()还弄不清楚,()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A虽然而且也但是B虽但却但是

C即使而且也可是D然而并且也可是

四.整体阅读,概括内容。

1.本文是关于《物种起源》一书的序言,从内容看,它包含了几个方面?

答:两个方面,即关于《物种起源》出版的说明和《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2.作者对《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说明?

答: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说明。一是成书过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3.关于出版的说明,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具体说明这样说明的优点?

答:作者按照层进的顺序进行了说明,成书是“过去”之事,付梓是“现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问题算是对出版本书的一个客观评价,而未来的打算还是一种想法,这样的说明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个历程,有助于表明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4.从作者的说明来看,《物种起源》一书在理论上有哪些突出之处?

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种的起源的初步结论;二是让人们看到了研究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方法和意义。

5.作者在研究物种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首先发现了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进而发现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但非唯一条件,在研究的基础上,彻底否定了创造论的错误观点。

6.本文有许多语句实际上起了过渡或总结提示作用,请在书上画出这些语句。

7.根据前面的分析,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写出各个段落层次的大意。

五.巩固性练习。

剖析下列长句,了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出一些结果。

a.这句话表达了写作前()的过程。

b。强调了()。

c。说明了(),用“”和“”等词语也体现了这种心理过程。

(2)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个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

A既说(),又说(),足见周密。

B既说(),又说(),足见严谨。

(3)我经常获得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A说“还不够完备”但可以(),充分说明(),足见严谨。

B因为“还不够完备”,所以只说(),而不说(),足见周密。

六.作业:继续预习课文,仔细弄清各段中的语言信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1.作者叙述成书经过的目的何在?

答:“为了要表达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是为了表现自己决不是枉加推测,而是经过实地考察才得出的结论。

2.从作者的叙述来看,其写成《物种起源》一书经过了几个阶段?阅读课文,联系预习提示和写作背景,完成下表。

3.下列说法与第一段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我能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主要是因为我是博物学者。

B在南美洲我研究了生物的地理分布状况,研究出了现代生物与古生物的关系。

C远航南美洲以后,我一直在探讨出版《物种起源》的问题。

D达尔文回到英国以后,搜集了有关材料,取得了很多正确的结果。

4.文中反复提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

答:指前文所提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5.下面是课文第二段,里面有些词语已被抽取,请把适当的一组填进去。

现在我的工作()结束;[]全部完成[]需要()的岁月,[]我的体力()感不支,[]不得不先将这个摘要付印。现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

(1)在文中小括号里填入恰当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已经一些颇主要B已经更多渐一个

C将近一些颇主要D将近更多渐一个

(2)在上文方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虽然还但是所以也B但是并不并且然后就

C但是还并且所以也D虽然并不但是然后就

6.从第5题所填词语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必须要注意()、(),这样做才能增强说明文的()性。

7.第二段的说明体现了达尔文对待科学的怎样的精神?

答:达尔文因为体力的原因而不得不先将摘要付印体现了对科学事业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虽然如此,他还是没有放低对科学结论正确性的要求,这恰好体现出他作为一位博物学者的严肃的治学态度。

三.阅读分析课文第四段。

1.本段共有5句话,试判断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②和①的关系是()

A转折关系B递进关系C并列关系D承接关系

3.这个语段提出的观点数目和观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观点: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由别的种演变而来。②生物的变异未达到完善的地步,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B三个观点:①生物的种是演变而来的,否定了创造论。②生物的中是演变而来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仍然难以令人满意。③肯定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C两个观点:①生物的种是由以前的种演变而来的结论难以令人满意。②肯定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唯一原因。

D四个观点:①生物的种是由以前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生物的种是演变而来的理论往往令人难以满意。③外部环境和气候、食物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④外部环境不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唯一原因。

4.为了证明“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所用论据是()

A动物方面的啄木鸟。B植物方面槲寄生的实例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6

教学目的

1.分析说明、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2.筛选课文信息,提取课文关于《物种起源》出版的内容要点。

3.体会达尔文对科学的态度以及对物种起源的看法和观点。

4.体会本文语言的正确性和严密性。教学重点:筛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关键词语教学难点:表述本文信息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整体与分段阅读相结合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家知道,人类科学史上有几次重大的发现,你能说说都有哪几次吗?对了,在自然科学上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社会科学上,有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达尔文对自然界的进化历程持怎样的观点,《物种起源》一书又是怎样写成的。

二.作者与作品介绍

达尔文出生于英国鲁兹巴利镇一世代名医家庭,祖父、父亲都是生物学爱好者,祖父提倡生物进化论观点,生物进化思想深刻影响了达尔文。达尔文在爱伦堡大学学医和剑桥大学学神学时,却特别热心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达尔文年轻时证实生物许领域处于“神创论”、“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的激烈斗争时期,他大学毕业后,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1831年他以自然学家的身份参加一艘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他在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陆沿岸动植物、地质地貌,收集到不少资料。他惊人地发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而不是“神创”的“不变的”。1836年达尔文回国后,以进化论观点整理、研究科学考察中获得的资料,又花了14年进行科学实验,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得出的结论,他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专家、园艺家和他自己饲养动物栽培植物获得的实验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由于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年轻时也做过环球科学考察,他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他于是决定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物种起源》同时发表。本文即为当时发表《物种起源》时的导言。《物种起源》发表后震动世界。达尔文还有《动物和植物在驯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等名著。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内容。本文采用以说明为主,结合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预习诊断练习

1.指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A琐屑审慎变异遗传B趋向扎记搜集轻率C博物窜入亲缘狭隘D累积信奉胚胎槲寄生2.下面三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精细”和“冷静”、“耐心”和“专心”、“完备”和“完善”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A精细的研究B冷静的判断答:“精细”表明研究得细心,一丝不苟。“冷静”则表明这个判断是经过冷静思考而不是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如果互换则造成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2)A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B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答:材料往往繁多复杂,而且每一种材料的搜集要付出辛勤劳动,所以应用“耐心”作“搜集”的状语,至于思考问题当然应该“专心”即专注思考,如果互换就不大准确。

(3)A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B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C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答:“完备”有完善齐备之意,“完善”则是完美无缺的意思。两者语意范围不同。

3.在下文括号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项是()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在未来长期内()还弄不清楚,()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A虽然而且也但是B虽但却但是C即使而且也可是D然而并且也可是

四.整体阅读,概括内容

1.本文是关于《物种起源》一书的序言,从内容看,它包含了几个方面?答:两个方面,即关于《物种起源》出版的说明和《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2.作者对《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说明?答: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说明。一是成书过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3.关于出版的说明,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具体说明这样说明的优点?答:作者按照层进的顺序进行了说明,成书是“过去”之事,付梓是“现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问题算是对出版本书的一个客观评价,而未来的打算还是一种想法,这样的说明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个历程,有助于表明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4.从作者的说明来看,《物种起源》一书在理论上有哪些突出之处?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种的起源的初步结论;二是让人们看到了研究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方法和意义。

5.作者在研究物种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首先发现了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进而发现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但非唯一条件,在研究的基础上,彻底否定了创造论的错误观点。

6.本文有许多语句实际上起了过渡或总结提示作用,请在书上画出这些语句。

7.根据前面的分析,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写出各个段落层次的大意。

五.巩固性练习

剖析下列长句,了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出一些结果。a.这句话表达了写作前()的过程。b。强调了()。c。说明了(),用“”和“”等词语也体现了这种心理过程。

(2)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个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A既说(),又说(),足见周密。B既说(),又说(),足见严谨。

(3)我经常获得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A说“还不够完备”但可以(),充分说明(),足见严谨。B因为“还不够完备”,所以只说(),而不说(),足见周密。五.作业:继续预习课文,仔细弄清各段中的语言信息。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7

教学目的:阅读目标: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多媒体设计:

1、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尽量争取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录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

1、导语 设计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2、解题

板书课题

关于“导言”

导言,又叫绪论。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

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达尔文(1809—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身于英国一位名医家庭,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见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化论引导人们深入地研究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规律,为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近百年来,分生物学修正、丰富、完善了它。但是,达尔文奠定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人类认识生物进化的基石。进化论“物竞天择”“生存竞争”的观点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反对封建迷信,为争取生存而斗争,为更好发展而努力。

3、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2)画出文中结论性语句;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学生相互交流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4)请一两位同(5)学回答。

(6)教师明确并板书

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7)请一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8)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关键句是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地旨趣,标示文章地思路,显示文章结构地特点。其类型有:

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语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地特征或揭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第一段末句第二段末句第四段首句。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第四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的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五段首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第七段末句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地基本观点。

c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如:4段、6段、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9)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3、欣赏品味思考: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性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找出能体现这种精神和魅力的文字。

明确:第一段,从“返航“(1831年)到(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的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对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的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者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逊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现作者决不轻率的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地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地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地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地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

(2)实事求是

(3)谦逊审慎

(4)决不(5)轻率

(6)亲身实践

(7)不(8)避缺陷

(9)毫不(10)动摇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这堂课,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作者说明性导言地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地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地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片段。

课堂板书设计 :

整理成书过程(1)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实事求是

(1—3)内容过简说明(3)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决不轻率

介绍研究的方法(5)亲身实践

基本观点  家养变异的作用(6)不避缺陷

(4—7)  强调观点的正确(7)毫不动摇

[1]

[1]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篇8

一、教学目的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四、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一、导语 设计

(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二.解题:

1.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也可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精选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

  • 11 鸿门宴(精选13篇)

    11鸿门宴篇1【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的】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精选13篇)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篇1一、 预习目标1.积累字词,能够准确识记字词的读音及意义。2.通读全文,能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

  • 《落日》教案(通用4篇)

    《落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

  • 《石钟山记》学案(精选14篇)

    《石钟山记》学案篇1学习要点1.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2.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文言知识;3.了解和体会本...

  • 《赤壁赋》课堂教学(精选12篇)

    《赤壁赋》课堂教学篇1师:讲《赤壁赋》不能不讲“乌台诗案”。(板书)苏轼与王安石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

  • 《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通用16篇)

    《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篇1《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字词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b....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精选4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篇1教学设想:因为本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不能奢求学生读懂每一...

  • 《滕王阁序》学案(通用16篇)

    《滕王阁序》学案篇1学习要点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4.积累“故”...

  • 《肖邦故园》教案-(精选6篇)

    《肖邦故园》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

  •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

  • 3.1想北平 教案(精选4篇)

    3.1想北平教案篇13.1想北平课文精解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