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通用16篇)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通用16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15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1

【目的要求】

1.掌握,积累“病”、“业”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

2.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3.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以欹为美(欹,音qī,倾斜)

明诏大号(诏,音zhào,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斫直(斫,音zhuó,用刀斧砍)

孤癖之隐(癖,音pǐ,偏嗜)

鬻梅者(鬻,音yù,卖)

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贮,音zhù,储藏)

②词性活用

A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屈。病,使……成病态,弄成病态)

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复,使……顺天性)

必复之全之(顺,使……恢复。全,使……保全)

B意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泣,为……泣)

C形容词用作名词

以欹为美(欹,(枝干的)倾斜)

③一词多义

[病]

A名词

君之病在肠胃(重病《扁鹊见蔡桓公》)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弊病,缺点,《训俭示康》)

B动词

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而江浙之梅皆病(有病态,本课)

C形容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说》)

[业]

A名词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事业,功业《隆中记》)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职业,职守《桃花源记》)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学业《乐羊子妻》)

B副词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经《黄生借书说》)

④2句式解析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判断句)

固定结构讲解

“以……为……”

在这一结构中,“以”相当于“拿”,“用”,可分为两类

①“以……为……”中“为”当“作为”讲,“为”后是名词,可译为“拿(用)……作为……”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五年为期

②“以……为……”中“为”当“是”讲,“为”后是形容词,表示比较起来怎么样。现代汉语仍沿用这种文言句式,如“以大局为重,”因此“以……为……”不需对译。

如: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3.难句解析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之欹之疏之曲”可译作助词“的”,表领属关系,也有作主谓间助词理解的,起独立作用。“智力”与现代汉语不同,译作智慧、能力。全句译为: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办到的。

②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安”,疑问代词,怎样的意思,“穷”即穷尽。全句译为: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内容主旨】

本文共三段。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开头说明“江宁之龙蟠……皆产梅”引出论述对象。接着分三层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

第一层,举出有的人对梅的审美观点:“梅以曲为美……密则无态。”这一品梅的标准,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蓬勃的人,而要求人们成为委曲,邪佞和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第二层,进一步指出上述观点正是“文人画士”的观点,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作者揭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而“未可明诏大号”,说明这种观点的见不得人,从而批判了它的邪恶。

第三层,写文人画士们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指的也正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根据其主子的意图,奔走效劳的卑劣行径。斫正,删密,锄直,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的恶劣手段。他们攻击,陷害那些正直不阿和具有蓬勃生气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条”和生机窒息的枯干残枝,亦即委曲,邪佞和死气沉沉的奴才和庸才。

第二段、写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作者一次就买三百盆病梅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被扼杀而痛哭,无限悲愤之中显示出了对被扼杀的人才的深厚的同情。作者写出了一系列的行动,充分表现了他的满腔悲愤和战斗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斗争决心。

第三段、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最后这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不过,作者的思想仍是积极的。他渴望“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充分表现出坚持战斗的意志。

【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作者所要表现的是政治改革的重大主题,揭露批判的是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在当时严酷的思想统治下,这是难于从正面直接议论的,只好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表面上句句讲梅,实际上处处有言外之意,而且比喻贴切,寓意深刻而不隐晦。

【解题指导】

一、

1.三句引用话的作用见【内容主旨】。“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让步转折关系:先让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先让一步,下面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有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奸险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提倡解放病梅,要“纵之顺之”让它自然生长发展。

2.言外之意见【内容主旨】

3.体现了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会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的思想。

二、

1.①梅以曲为美(以,拿,用,介词)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以,连词)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前“以”,介词。后“以”,连词)

④……以其智力为也(以,介词,凭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以,介词,把)

2.①江宁之龙蟠(之,助词“的”用在主语和中心语之间,表领属关系)

②梅之欹之疏曲(之,助词“的”。或助词,用于主谓之问,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

③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前“之”,助词“的”。后“之”助词,变主谓短语为句子的主语)

三、见【文言基础知识】之“一词多义”

【资料窗】

龚自珍(1792—1841),字人,号定盫,清代仁和(现浙江省杭州市)人。自幼崭露才华,38岁中进士后在北京担任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岁辞官回南方。《病梅馆记》是南归寓江苏昆山时所作。后来他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逝世于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在清代“乾(隆)嘉(庆)盛世”的后期。当时清朝统治的腐败日益显露。他最早预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将来临。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十年,都只是当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但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龚自珍著作丰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诗词近八百首,在这两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才气横溢,意气飞扬,但由于看不到变革现实的社会力量,散文中也反映一些消极显隐的思想。他的诗词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气势磅礴,色彩瑰丽。他的作品收集在《龚定盫全集》里。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2

教学目标:

⒈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⒉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⒉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

⒊置疑解难并归纳文言知识点

四、课文分析

㈠析“病梅”

⒈作者为什么要辟“病梅馆”?

明确:“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⒉“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

明确:

①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

②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

⒊目睹梅花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痛,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

现象,作者是什么表现?请用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泣→疗→贮

⒋作者是怎样疗梅的?具体措施怎样?

明确:纵→顺→毁→埋→解→复→全→贮

作者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

㈡析“托物言志、借梅议政”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咏史》这样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意)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

斫、删、夭、锄、遏、养

统治者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

人才遭到严重钳制

新生力量惨遭扼杀

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

蛮横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

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之心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五、全文小结

本文以“病梅”为话题,以“疗梅”为中心,针对的则是人才问题。表面上文章句句说梅,实际上以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淫威,打破严酷思想,追求个性解放。近代·王文濡《续古文观止》卷五评:“清代文法繁重,束缚人民,无微不至,而民益病。正直而守法者,一不自检,易触刑网。邪曲而玩法者,反得逍遥于法外。文似有感而作,姑借病梅以鸣不平。”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

教学重点: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拟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 ,把教学内容压缩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脚本):

一、课前营造气氛

(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二、导入  

(CAI一幅梅花的画面,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学生应该说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园艺师们创造的包括梅花在内的盆栽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是,在晚清,却有一人视这种“艺术”为扼杀天性的举动,并专门写下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病梅馆记》(板书课题)(CAI梅馆,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CAI显示,教师读出来)

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四、诵读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CAI配乐朗诵)

2.我来检查一下听读的效果。

(1)生字的读音(CAI显示读音,解释)

(2)分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CAI显示练习)

3.下面同学们根据诵读的三个要领,自由朗诵,所谓“自由”就是你觉得怎样读感觉好就怎样读,把声音放出来。朗诵时进一步发现问题,呆会儿提出来讨论。我给大家配一段音乐。

(学生朗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读完后,稍加评点。)

五、积累

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书上划出来的理解有困难的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请1、2小组的同学提第一自然段中的问题,第3组的同学提第二自然段中的问题,第4组的同学提第三自然中的问题。(CAI即时显示文句详解)

2.我们发现文中有两个虚词“之”“以”出现得比较多,我们做两道练习来巩固一下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1)CAI显示“之”的练习题及答案。

(2)CAI显示“以”的用示练习题及答案。

3.另外,本文实词的使动用法也较多,请同学们找出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

(让学生找1分钟,然后CAI显示使动用法的练习题)

六、领悟

前面我们提到在本文中龚自珍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我们一般的审美取向不同,我们认为是“艺术创造”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是在扼杀天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吧。(CAI显示文章内容分析)

其实,如果我们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后期,封建统治日趋腐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者扼杀人才、禁勉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统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了,它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回答:人才)那么相应地,文人画士及他们的品梅观等分别象征什么呢?(CAI显示)

我们看到,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显示文章思想内容的小结及《己亥杂诗》)

七、表达

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发议论,为众多的写家所采用。本文借“梅”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现在要求同学们借“荷”来写意,那么你将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CAI显示荷花的画面)

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类,或抓住外部形态,或瞄准其生活习性。《爱莲说》及我们上学期所学《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表达洁身自好的情操。

课后如有兴趣,可就松树或菊花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练笔文章。(CAI显示画面)

八、朗诵课文(CAI)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4

近代首开风气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从21岁开始写作政论文章,壮年服膺今文经学之后,挥动公羊学说的魔杖,登高疾呼,揭露黑暗,抨击时政,倡言变法。在万马齐喑的晚清黑暗中,冲破沉寂,挟时代的风雷,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大师。正如梁启超所言,“晚清思想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所有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由此看来,研究晚清思想解放的潮流,势必不能摈弃龚自珍,而探求龚自珍的思想,又不妨把龚自珍还给文学,从诗文的角度,探求龚自珍的思想。本文拟就龚自珍的寓言体散文《病梅馆记》中的象征手法来管窥龚自珍的思想风貌。

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

龚自珍生活的嘉道时期,清王朝“将萎之华,枯于槁木”的腐败政治已充分地显示出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富户”,农民起义前呼后应,“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而且“士无耻心”,“具思全躯保室家,不复有所作为”(《明良论一》)。官愈大,愈恬不知耻,只知取悦媚上,把国家和民族前途抛到九霄云外。在《明良论二》中,龚自珍指出“历观近代之士,始进之年,而耻之存者寡矣”!“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亦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面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末世,龚自珍以其敏锐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写了不起11篇《乙丙之际箸议》和4篇《明良论》对君主专制和帝王的绝对权威进行了犀利的批判,他认为政治腐败的政体原因,乃是“天下事无巨细,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则虽以总督之尊,而实不能以行一谋、专一事(《明良论四》)”,皇帝控制一切,独断一切,内阁辅臣只是“待直承旨”。“乾纲独断”对臣民的百般钳制,使得官僚士大夫尽成帝王的仆妾犬马,朝见长跪,夕见长跪,人格更是受到极大的侮辱,怎么还有廉耻可言。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政治上庸庸碌碌,仰帝王鼻息,不仅绝少建树,而且形成寡耻,阿谀奉承之风。“四海为秋气,一室难为春”,庙堂上下,愈加呈现一派寂然无生气的僵尸景象,整个社会已到了“曰之将夕”的衰世。龚自珍虽位居下僚,但他关心国家大事。是清代每一个站在独立的学者立场上以个人的思考为依据纵横议论时政的人物,他是思想家。又是一个实干家,同时更具诗人气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作为一个时代的先觉者,一个不甘遁世自适的志士,他的精神常常是痛苦的。“箫和剑”是他反复使用的意象,代表他多情易感和豪放任侠的两面。从早年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到晚年的“剑气箫心一例消”。但无论怎样,龚自珍始终睥睨俗世,直面人生。因此,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时时积压心头,这一点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而888写于77辞官南归的1839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夜,中英冲突,一触即发,统治阶级对内高压政策也愈演愈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恶化。77于4月23日出都,7月9日抵杭州家中,寓言体散文888和〈〈已亥杂诗〉〉同写于这一年,其寄托之意不能不说深刻。

由此可见,888的象征意义,首先是沉重的政治忧患意识,它以病梅象征苟且偷安,偷惰畏葸的各级封建官员,以“曲”“欹”“疏”象征清朝的病态统治,以“文人画士”象征玩弄政治把戏的皇帝近臣,以江浙皆病梅象征死气沉沉的官场,以“病梅馆”象征作者革除时弊、挽枯扶荣的愿望和决心。

二、深刻的解放人才的观念

嘉道时期对人才的束缚、压制、摧残是极其严重的。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是俯首帖耳,曲意逢迎,没有个性、没有独立人格的奴才。这种标准必然导致大批蠢才鱼目混珠,讨得主子的欢心,成为统治阶级驯服的工具,而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反而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统治阶级对这样的人才不是千方百计的加以束缚,使之就范,就是毫不留情的加以杀戮。77不仅对此明察不爽,且有切身体验。在〈〈乙丙之际箸议之九〉〉中,他指出“当彼之世也,百才士和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民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其法亦不得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戮之,百年而戮之。”这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子或人才,封建统治者豢养的帮凶就会群起而督责、束缚,用各种卑鄙的手段,使“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躯而师之”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5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教学目标 ]

1. 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 理解文言词语“以”、 “则”、 “之”、“其”、“夭”、“病”、“泣”、“顺”。

3. 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

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病梅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

二、学习新课

1、解题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五点: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号——龚自珍,字     (s)人,号定    (  n)。

③对作者的定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龚自珍全集》。

⑤题目——“记”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

2、预读

[教法]两名学生一人读前一段,一人读后一段,要朗读。

[要求]两名学生读的同时,其他学生看课文,并用铅笔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释译

[教法]①采用学生提疑,学生解疑的方法解决课文中学生不懂的一些问题。

②老师提疑并引导学生解释、翻译、理解一些语句。

③全文疏理完毕后,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要求]重点弄清以下内容。

(1)结合句子理解“以”、“则”、“之”、“其”四个虚词。

(2)结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顺”四个活用的实词。

(3)结合课文释译以下九个句子:

①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③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⑤斫其正,养其旁条

⑥既泣之三日

⑦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设疑提问,启发谈话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层内容。

②在《己亥杂诗》与课文的对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设问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板书:斫  养   删   夭   锄   遏)

【设问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请作最简要的回答。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板书:绳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此文人画士……以其智力为也”两句意思,教师在引导学生作答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价”的行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则是由于文人画士的偏嗜病梅——这就是病梅产生的社会根源。

【设问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或”字怎么解释?谁能对此作大胆的推测?

——有的人。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统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并以之为尚?

[按]通过此问必须启发学生明确: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或说是“孤癖之隐才是产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显见,作者的影射对象之所在。

【设问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请用三个字来概括,看谁说的准确?

——泣   疗   贮(板书)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设问5】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一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板书:社会   作者)

【设问6】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书)

[按]此问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设问7】正因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对梅的感情实际上是对人的感情,在“记”的同时,又有饱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请找出来。

——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按]读此两句意在体会抒情句的特点,并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到作者的《己亥杂诗》,并在课堂上吟诵该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后教师强调:课文和诗表达了相近的主题,这就是作者对清朝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四个虚词、四个实词,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并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学习中所采用的“执果索因”阅读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渐地掌握它,运用它。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将本课所学的虚词、实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思考并完成课后一、二、三各题。

附:板书设计 

病 梅 馆 记                      

龚自珍                          

绳           夭         病                            

社会:                                        摧残扭曲

斫 养 删 夭 锄 遏                                   以梅喻人

泣           疗         贮                             托物言志

作者:                                       哀痛疗救          

纵 顺 毁 解 复 全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通过精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3.通过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二.教学重点

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教学难点

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四.授课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展示:

己亥杂诗(一二五)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生:齐背。

师:本诗写于道光十九年诗人辞官归家的途中,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举国上下“人心混混”,人才极度匮乏,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厂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龚自珍针对“九州”“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政治时局,痛感于“衰世”才乏人庸的社会现状,仰天长叹,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们很多人也正是通过这一首诗认识龚自珍的,他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变法图强,尊重人才,解放人才,重用人才。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龚自珍,共同学习他的散文名篇——《病梅馆记》,

板书:

病梅馆记

龚自珍

(二).目标导航

幻灯展示: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自读课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都知道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千古一帝康熙就说,他读书每篇文章必读100遍,《病梅馆记》是一篇自读课,既然是“自读”,我觉得同学们学习时应该突出两点:一要自主,二要多读。这一节我想引导同学们通过阅读达成三个目标:通过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通过精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通过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幻灯展示:

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步骤:

方案1:听读——自读——齐读

方案2: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一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

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同学们读得很流畅,若能把感情读出来就更好了,而要读出感情,就必须先理解文章。下边让我们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板书:

一.词语:音义、句读

幻灯展示:

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1.自学探究,标注疑惑。

2.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师: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结合资料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一会儿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这一环节结束时,约20分钟)

幻灯展示:

3.超级男生VS超级女生

师:同学们没有疑问了,现在我们来一个比赛,这一课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已挑选出来了,请同学们解释。比赛的规则是: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实行抢答制,答对一句奖100分,答错一句扣100分,先举手,经允许之后才能回答。首先我找两个帮手记分,课代表+1女生(站在老师两侧)。下边比赛开始。

幻灯展示及过程:(略)

(公布比赛结果)

前两个目标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幻灯展示:

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

明确:

文人画士黑手

告鬻梅者帮手而江浙之梅皆病

鬻梅者杀手

(可借机分析文章内容:分析三种人的所作所为(指控他们对梅犯下的罪行)。作者对这三种人是什么感情啊?作者对梅受到摧残是什么感情呢?)(先让学生说,然后老师结合课件总结。)

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

明确:托物言志,托梅议政,借梅喻人。

(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举例,写作手法。)

(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

板书:

手法:托物言志

师:背景介绍:同学们如果了解了写作背景,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故事。龚自珍诗中写到:“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可见当时政治气氛之紧张。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天下出现了“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龚自珍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他考了6次才在38岁时考中进士,又因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不为保守势力所容,一再遭受排挤打击,在京城辗转十年(38岁到48岁),都只是当小官,道光十九年被迫弃官回乡,《病梅馆记》就写于辞官回乡后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对统治阶级扼杀人才、禁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和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天公”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材”,以扫除“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但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作者不可能直言政事,而只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托梅议政,借梅喻人。

文旨:明白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我们是不是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啊,原来这篇文章是托梅议政,借梅喻人,表面写的是梅,其实写的是人才,是政治,他希望文人画士这些统治者不要以一个标准来束缚梅,评判梅,也就是希望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材”。所以《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一二五)的主旨是一致的,用《己亥杂诗》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材。我用四个字概括为:

板书:

文旨:解放人才

下边就让我们齐背一遍《己亥杂诗》(一二五),以此作为对《病梅馆记》的诠释。

幻灯展示:《己亥杂诗》(一二五)

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下边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要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六).课堂小结

幻灯展示: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自读课再读(自由):读懂文字,读通文意

三读(品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

四读(诵读):熟读成诵,诵而能写

师:这一节我们主要通过阅读,达成了三个目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读出手法,读透文旨。我希望同学们将阅读进行到底,下去再进行第四次阅读,即诵读,做到熟读成诵,诵而能写。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掌握住古诗文四步阅读法,以后可以自学古诗文。

同学们,“江浙之梅皆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国家已经迈进了一个改革开放、民主自由的新时代,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掉身上的娇气、俗气、怨气、怒气、晦气,多一些骨气、傲气、才气、朝气、浩然正气,做一个意气风发的新青年,做一株迎风傲雪的健康自然之梅。

(七).课后实践

幻灯展示:

1.必做:课后练习2。

2.选做:联系现实,谈谈中小学教育中的“病梅”现象,写到摘抄本上,字数不限,谈出真知灼见即可。

六.板书设计

病梅馆记

龚自珍

一、词句:音义、句读

二.手法:托物言志

三.文旨:解放人才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1、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龚自珍在同一年写的控诉残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病梅馆记》。(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我国近代杰出的的思想家、文学家。

三、了解完作者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本文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学习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等、文言虚词“以”和复习使动用法。

3、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四、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诵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注意三点基本要求:就是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

1、同学们听录音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

2.录音听过之后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生字的读音、注释,请一位回答。

欹qī(倾斜)诏zhào(告诉)斫zhuó(用刀斧砍)

遏è(阻碍)诟gòu(辱骂)贮zhù(贮藏)

3.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字音,请同学们来集体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诵读的三要基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4.下面给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地方划出,然后我们集体讨论解决。

六、积累。

1、学生质疑。

2、指名翻译下列句子。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把梅弄成奇怪的形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这里有两个“以”分别作何解释呢?下面我们再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句子,看看其中的“以”又分别是什么意思?请看屏幕。“以”是《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之一,大家在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①梅以曲为美凭借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表目的,来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a、把b、表目的,来

④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借

⑤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把

那么这里的“夭”是什么意思?“病”呢?使动用法我们在上一单元曾具体学过,大家还记得使动用法有几种形式啊?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请同学再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是使动用法呢?

①夭其稚枝夭,使……弯曲,摧折。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动词的使动用法。病,使……病,损伤。名词的使动用法。

③纵之顺之纵,使……放松。顺,使……理顺。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复原。动词的使动用法。全,使……健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再来看第二句: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智力为也。

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追求金钱的人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能力办得到的。

3、我们还要注意本课一些重要实词的用法,他们是“使、病、解、本、穷”,请大家将书本打开到106页练习第二题,迅速的做一下前两项,我们马上请同学来回答。

七、领悟。

1、看完字词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看看文章三节分别写了什么?

板书:

以梅喻人

病梅—疗梅

托物言志

分析过程:a、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而江浙之梅皆病”)那么江浙之梅为什么会病呢?根源是什么呢?文人画士的孤僻之隐。那么文人画士的孤僻之隐是什么呢?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那么文人画士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都做了些什么呢?三个不能,后来怎么样了呢?那么鬻梅者对梅都做了些什么呢?大家要抓住关键词。

b、第二部分疗梅,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2、本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我们一般的审美取向不同,很多人认为是“艺术创造”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是在扼杀天性。为什么会这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好,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那么,文章中的“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了,它象征着什么呢?明确:人才。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出现哪些相关人物呢?文人画士,将孤僻之隐告诉鬻梅者的人,还有鬻梅者,他们分别有何寓意呢?文人画士是封建统治者,而后两者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

3、那么文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以梅喻人)这种写法叫什么呢?托物言志。正因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对梅的感情实际上是对人的感情,我们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就要找出文中能够饱含作者感情的语句来,请找出来。

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看这一句饱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清朝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什么祸害呢?(江浙之梅皆病也就是天下的人才都成了庸才。为什么会这样呢?刚才说对梅怎样进行摧残的?斫、养、删、夭、锄、遏,那么这些就是对人才的?摧残。那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刚才说的审梅的标准,其实也就是清朝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扼杀人才,选用庸才。

我们再来看下一句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作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呢,我们再来看看其怎么疗梅的泥?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作者迫切要求改革弊政和追求个性解放强烈愿望。

八、表达。

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发议论,还因为政治气候的原因,不好直接抨击时政,所以为众多的作家所采用。本文借“梅”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现在要求同学们借“荷”、“松”或“菊”等来写意,那么你将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要求: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类,或抓住外部形态,或瞄准其生活习性。《爱莲说》及我们上学期所学《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表达洁身自好的情操。

九、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拼音、解释错误的两项是(B)(E)

A.以欹为美(qī倾斜)B.甘受诟厉(guò骂)C.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zhuó砍)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zhào告诉,一般指上对下)

E.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yù买卖)F.辟病梅之馆以贮之(pì开设)

2.选出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一:夭其稚枝(C)使动用法

A.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形-动,竭尽B.又时病其漏意动

C.必复之全之使动用法D.火尚足以明也形-动

例二:植数茎以塞责(A)来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来B.梅以曲为美凭

C.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D.今以钟磬置水中把

3.选出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D)

A.安得使予多暇日怎么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B.以五年为期作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

C.遏其生气它们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肯定语气,一定

D.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梅之欹之疏之曲的

十、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学习积累了文言实词“使、病、解、本、穷”、虚词“以”,复习了使动用法,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深刻体会了作者改革弊政,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并了解了一种学习方法,“诵读—积累—领悟—表达”,希望同学在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逐渐地掌握它,运用它。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做完巩固练习。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

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病梅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

二、学习新课

1、解题

[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五点:

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号——龚自珍,字      ( s )人,号定     (   n) 。

③对作者的定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 驱。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龚自珍全集》。

⑤题目——“记”标明文体是小品文或随笔。

2、预读

[教法]两名学生一人读前一段,一人读后一段,要朗读。

[要求]两名学生读的同时,其他学生看课文,并用铅笔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释译

[教法]①采用学生提疑,学生解疑的方法解决课文中学生不懂的一些问题。

②老师提疑并引导学生解释、翻译、理解一些语句。

③全文疏理完毕后,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要求]重点弄清以下内容。

(1)结合句子理解“以”、“则”、“之”、“其”四个虚词。

(2)结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顺”四个活用的实词。

(3)结合课文释译以下九个句子:

①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③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⑤斫其正,养其旁条

⑥既泣之三日

⑦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设疑提问,启发谈话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层内容。

②在《己亥杂诗》与课文的对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 设问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赚大钱,而这种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就必然导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恶果。

(板书:斫   养    删    夭    锄    遏)

【设问2】为什么有人会将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让其赚大钱呢?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是什么?请作最简要的回答。

——因为文人画士喜欢“夭梅病梅”却不敢“明诏大号”地用此时尚去“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钱之民”却不能想到这一点。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概括起来就是:以“夭梅病梅”为时尚,并想以此来“绳”天下之梅。

(板书:绳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此文人画士……以其智力为也”两句意思,教师在引导学生作答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价”的行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则是由于文人画士的偏嗜病梅——这就是病梅产生的社会根源。

【设问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内容?

——它的,它们的。文中有具体的内容,如:“或曰:……密则无态。”

“或”字怎么解释?谁能对此作大胆的推测?

——有的人。可能是一般人,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统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并以之为尚?

[按]通过此问必须启发学生明确:封建统治者的品梅标准或说是“孤癖之隐才是产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显见,作者的影射对象之所在。

【设问 4】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请用三个字来概括,看谁说的准确?

——泣    疗    贮 (板书)

[按]此问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辨析筛选的方法选出上述三个字,并明确: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疗救梅、保护梅的行动和决心,其行其志令人称许。

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纵、顺、毁、解、复、全(板书)

【设问 5】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一是社会方面对梅的摧残、扭曲;一是作者对梅的哀痛、疗救。这正是全文的基本内容。(板书:社会    作者)

【设问6】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书)

[按]此问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设问7】 正因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对梅的感情实际上是对人的感情,在“记”的同时,又有饱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请找出来。

——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按]读此两句意在体会抒情句的特点,并由此引导学生联想到作者的《己亥杂诗》,并在课堂上吟诵该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后教师强调:课文和诗表达了相近的主题,这就是作者对清朝统治者残酷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四个虚词、四个实词,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并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学习中所采用的“执果索因”阅读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渐地掌握它,运用它。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将本课所学的虚词、实词整理在笔记本上。

2、思考并完成课后一、二、三各题。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欹(qī)蟠(pán)诏(zhào)

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

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3段:抒写自

语文教案-《病梅馆记》(通用16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锦瑟》教案(精选4篇)

    《锦瑟》教案篇1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

  • 11 鸿门宴(精选13篇)

    11鸿门宴篇1【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的】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精选13篇)

    《我的四季》课前预习学案篇1一、 预习目标1.积累字词,能够准确识记字词的读音及意义。2.通读全文,能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

  • 《落日》教案(通用4篇)

    《落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

  • 《石钟山记》学案(精选14篇)

    《石钟山记》学案篇1学习要点1.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2.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文言知识;3.了解和体会本...

  • 《赤壁赋》课堂教学(精选12篇)

    《赤壁赋》课堂教学篇1师:讲《赤壁赋》不能不讲“乌台诗案”。(板书)苏轼与王安石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

  • 《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通用16篇)

    《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篇1《雷雨》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一、字词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b....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精选4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篇1教学设想:因为本课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不能奢求学生读懂每一...

  • 《滕王阁序》学案(通用16篇)

    《滕王阁序》学案篇1学习要点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4.积累“故”...

  • 《肖邦故园》教案-(精选6篇)

    《肖邦故园》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

  •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

  • 3.1想北平 教案(精选4篇)

    3.1想北平教案篇13.1想北平课文精解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