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语文相关教案 > 杂文收录 > 谈李清照词《如梦令》中“争”的释义

谈李清照词《如梦令》中“争”的释义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32

张上明[原创]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初中语文{试用本)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选了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课本在注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的“争渡”时,是这样注解的:“[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过去。‘争’通‘怎’。”笔者认为,将“争渡”的“争”解释为“怎”,有损文章的表现力,也似乎难合上下文的意思。

《如梦令》一词的内容是追叙自己和朋友的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词所写的是其中的一个生活精彩片段。正是由于“沉醉”而“不知归路”,才有“兴尽晚回舟”,结果“误入藕花深处”。也正是由于天色已晚,又迷了路,心里才有了慌张。而心里的慌张表现在行动上则“争渡、争渡”忙乱不已,连“溪亭”边的“一滩鸥鹭”也被“掠起”了。特别是连续的两个“争渡”,将当时的慌忙之情表现得一览无余。显然这里的“争”字解释为“争着”、“尽快地”比较合情合理。

再从“争”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来看主要有三:(1)争夺,竞争。(2)争辩,争论,(3)规劝(读音为zheng)(见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释“争”为“怎”极少见到。况且如果在这首词中将“争渡”的“争”释为“怎”的话,词中所描绘的慌乱忙碌的情景就荡然无存。如果仅有“怎么渡”,“怎么渡”的谈论或者思考,没有忙乱、焦急之中声势不小的划船激水,又怎么可能“惊起一滩鸥鹭”呢?

(该文发表于《语文报》初中版315期2002\1\21)

 

谈李清照词《如梦令》中“争”的释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

    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有感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 听到了美好的铃声

    新世纪之初,赶上了语文课改的浪潮,跻身全国38个实验区行列,率先品尝第一枚果实,自以为这是从教之幸,是教语文之幸。我...

  • 课程标准对话

    问: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共有28条,这些规定体现了作文教学哪些新理念?答: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

  • 如何说课1

  • 为古诗教学注入春风

    特级教师杜海平认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动用古诗情境再现教学法时,具体步骤如下。以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为例。1.运...

  • 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常言道“工夫在诗外”,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但是,盲目阅读功效甚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有效的课外...

  • 中学语文活动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 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

  •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

  • 中学语文教学“说”的训练

  • 教你有效的阅读方法——怎样上好一堂阅读课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所以,关键...

  • 分组教学 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

  • 学会提问

    提问题,追问“为什么”,本来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鼓励学生提出问...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