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课的学习对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偏科思想的存在,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注重用情感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同学先在感性上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大体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那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设计理念:通过国旗、国徽,尤其是国徽上的两个动物,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整装待发
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
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
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我们可以坐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去。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
东南亚篇1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篇1《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教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 ...
矿产资源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2.知道...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
教案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