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 九年级历史教案 > 工业革命(精选15篇)

工业革命(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7

工业革命篇1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什么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影响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明的必然结果。

②科技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技。

3.能力培养目标:

①结合英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掌握英国的进程,从而培养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英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2.难点: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数,读书指导法,投影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资本主义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导入  新课]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C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

[讲授新课]

这场开始于18C60年代的英国,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

一、英国(板)

为什么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呢?这是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的前提和条件。那么,英国具备了的哪些前提和条件呢?(P131)

(提问)前提?

1.前提: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板)

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阶统治在英国确立以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阶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即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的前提。

那么,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呢?

(提问:P131图表)

2.的必要条件:(板)

①雄厚的资本?(板)

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哪两个主要来源呢?(问:殖民掠夺,黑奴圈地运动剥削本国人民)

一是通过圈地运动剥削本国劳动人民,(P131注解)一是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英入侵印度,从1757到1815年,48年间,就从那里总共榨取了十亿英镑的财富,利物浦一地的奴隶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间,就贩卖奴隶33300多人,赚取1500多万镑)这些大量的钱财都能转化为资本,使有了雄厚的资本。

②充足的劳动力(板)

这就要从圈地运动谈起,圈地运动在英国早就开始了。不过,在英国资阶革命前夕,圈地运动零星地、非法地在进行。革命后则公开地、大规模地进行。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涌入城市,随时准备接受资本家的雇佣。这就为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板)

英国本土煤、铁资源十分丰富,更多的原料则是从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掠夺的。

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板)

英国在18C中期,经过多年战争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法国,变成了一个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日益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的生产。

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

3.的进程(板)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里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板)

(P132图表)

①珍妮纺纱机(板)

它的发明是从飞梭的发明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到了1765年,经过几年的心血研究,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P132图)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这台机器为“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纺纱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它被认为是的第一台机械,以此为起点开始了。

珍妮纺织机虽然提高了纺纱速度,但纺出的纱并不理想,为什么呢?(细而易断),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有一个学徒出身的钟表匠阿克莱特克服了重重困难,刻苦钻研,于1869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②水力纺纱机(板)

纺出的纱很结实,但是纺出的纱较粗。后来工人克隆普顿将珍妮机的一部分和水力纺纱机结合起来,发明了“骡机”。

③骡机(板)

英语mule,比喻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它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绽,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P132图)

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部门,纺纱环节的重大突破,把织布环节又抛到了后面,这就促使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突破。有一个叫卡特菜特的钟表匠想,既然机器能用于纺纱,就一定也可以推广到织布。经过研究,他终于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④水力织布机(板)

提高织布效率40倍,随即大规模的织布厂也出现了。

机器的发动需要既便宜又有效的动力。刚才我们所讲的4部机器中,除了珍妮机是以人力为动力的以外,其余三部机器是以什么为动力的呢?(水力)没水的地方和冬季结冰的地方能使用吗?(不能)因此,以水力为动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一种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动力来带动机器,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并用作纺织机器的动力。蒸汽机成为带动机器的动力之源,就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对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这些部门迅速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也先后进行了。

二、交通运输的革新(板)

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地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人力、牲畜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上的革新又被提上了日程,这方面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造成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苎特号”。

1.富尔敦发明汽船(板)

(P184图)他亲自驾汽船在美国的哈得孙河上试航,只用了32小时就走完了从纽约到奥尔巴尼长248km的航路。1819年,汽船横渡大西洋成功。从此,汽船开始在远洋航线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又发明了火车机车。

2.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板)

(P135图,小字)183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火车,铁路交通飞速发展。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超过20万km。

是人类历史上范围极广的一次革命,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三、的影响(权)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板)

(P135表)我们以英国棉加工和生铁产量为例,珍妮机发明的前一年,即1764年,英国棉花加工量为380万镑,到1789年就增长到3240万镑;1740年英国生铁产量仅有1.7万吨,1800年增到25万吨。正如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阶级(板)

是从技术革新开始的,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革命,那就是它不仅给生产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资阶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阶级:资、无,这是的重要后果。资阶用种种手段,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发明所创造的巨额财富,落到了资阶的手中,无阶却日益贫困。(P136《矿井中的童工》),这就使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化了。

3.造成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板)

完成后,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强国的掠夺和倾销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巩固小结]

结合板书,指出重点。

(六)板书设计 

第19课

一、英国

1.前提:资阶统治确立

2.必要条件①②③④

3.的进程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

二、交通工具的革新

1.富尔敦发明汽船

2.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三、的影响

1.创造……促进……

2.社会日益分裂……

3.造成亚、非、拉落后

(七)作业 :

①P136,1~2

②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革命篇2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什么是?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影响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明的必然结果。

②科技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技。

3.能力培养目标:

①结合英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掌握英国的进程,从而培养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英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2.难点: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数,读书指导法,投影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资本主义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导入  新课]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C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

[讲授新课]

这场开始于18C60年代的英国,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

一、英国(板)

为什么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呢?这是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的前提和条件。那么,英国具备了的哪些前提和条件呢?(P131)

(提问)前提?

1.前提: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板)

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阶统治在英国确立以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阶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阶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即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的前提。

那么,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呢?

(提问:P131图表)

2.的必要条件:(板)

①雄厚的资本?(板)

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有哪两个主要来源呢?(问:殖民掠夺,黑奴圈地运动剥削本国人民)

一是通过圈地运动剥削本国劳动人民,(P131注解)一是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英入侵印度,从1757到1815年,48年间,就从那里总共榨取了十亿英镑的财富,利物浦一地的奴隶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间,就贩卖奴隶33300多人,赚取1500多万镑)这些大量的钱财都能转化为资本,使有了雄厚的资本。

②充足的劳动力(板)

这就要从圈地运动谈起,圈地运动在英国早就开始了。不过,在英国资阶革命前夕,圈地运动零星地、非法地在进行。革命后则公开地、大规模地进行。被剥夺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涌入城市,随时准备接受资本家的雇佣。这就为的进行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板)

英国本土煤、铁资源十分丰富,更多的原料则是从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掠夺的。

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板)

英国在18C中期,经过多年战争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法国,变成了一个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日益要求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的生产。

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

3.的进程(板)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在生产领域里和社会关系上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板)

(P132图表)

①珍妮纺纱机(板)

它的发明是从飞梭的发明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到了1765年,经过几年的心血研究,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P132图)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这台机器为“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纺纱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它被认为是的第一台机械,以此为起点开始了。

珍妮纺织机虽然提高了纺纱速度,但纺出的纱并不理想,为什么呢?(细而易断),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有一个学徒出身的钟表匠阿克莱特克服了重重困难,刻苦钻研,于1869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②水力纺纱机(板)

纺出的纱很结实,但是纺出的纱较粗。后来工人克隆普顿将珍妮机的一部分和水力纺纱机结合起来,发明了“骡机”。

③骡机(板)

英语mule,比喻结合两种机器的优点。它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绽,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P132图)

棉纺织业包括纺和织两个相关部门,纺纱环节的重大突破,把织布环节又抛到了后面,这就促使人们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突破。有一个叫卡特菜特的钟表匠想,既然机器能用于纺纱,就一定也可以推广到织布。经过研究,他终于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④水力织布机(板)

提高织布效率40倍,随即大规模的织布厂也出现了。

机器的发动需要既便宜又有效的动力。刚才我们所讲的4部机器中,除了珍妮机是以人力为动力的以外,其余三部机器是以什么为动力的呢?(水力)没水的地方和冬季结冰的地方能使用吗?(不能)因此,以水力为动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一种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动力来带动机器,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徒工出身的机械师瓦特。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并用作纺织机器的动力。蒸汽机成为带动机器的动力之源,就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

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对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这些部门迅速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到19C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也先后进行了。

二、交通运输的革新(板)

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地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人力、牲畜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上的革新又被提上了日程,这方面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造成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苎特号”。

1.富尔敦发明汽船(板)

(P184图)他亲自驾汽船在美国的哈得孙河上试航,只用了32小时就走完了从纽约到奥尔巴尼长248km的航路。1819年,汽船横渡大西洋成功。从此,汽船开始在远洋航线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又发明了火车机车。

2.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板)

(P135图,小字)183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火车,铁路交通飞速发展。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超过20万km。

是人类历史上范围极广的一次革命,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三、的影响(权)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板)

(P135表)我们以英国棉加工和生铁产量为例,珍妮机发明的前一年,即1764年,英国棉花加工量为380万镑,到1789年就增长到3240万镑;1740年英国生铁产量仅有1.7万吨,1800年增到25万吨。正如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阶级(板)

是从技术革新开始的,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革命,那就是它不仅给生产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资阶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阶级:资、无,这是的重要后果。资阶用种种手段,如设法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发明所创造的巨额财富,落到了资阶的手中,无阶却日益贫困。(P136《矿井中的童工》),这就使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化了。

3.造成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板)

完成后,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强国的掠夺和倾销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巩固小结]

结合板书,指出重点。

(六)板书设计 

第19课

一、英国

1.前提:资阶统治确立

2.必要条件①②③④

3.的进程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

二、交通工具的革新

1.富尔敦发明汽船

2.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三、的影响

1.创造……促进……

2.社会日益分裂……

3.造成亚、非、拉落后

(七)作业 :

①P136,1~2

②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革命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科学________应用于________。 2.成就及表现 

成就

表现      的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发电厂、以及电灯、电话等      的创制使用内燃机问世;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的发展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     ,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使用     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影响 (1)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________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生产结构:促成了________结构的巨大变化,_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在________和钢铁工业形成了________。 (4)世界体系: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______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①原因: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________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②表现:世界________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________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________日益明显。 ③影响: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基础练习】 1.18xx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2.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其中包括(   )  ①汽车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纺织工业     ④石油化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互动探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的确立表现在哪里? 3.讨论: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

主要特点

生产力

动力

能源

新兴工业部门

经济结构

交通工具

生产组织形式

主要经济侵略方式

世界市场

发明者

成果

开展的国家

产业部门

影响

总结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过程

原因

主导国家

1

2

3

4

【效果检测】 1.以下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 ①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是其重要条件 ②电的广泛使用是其显著成就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工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

产量(吨)

3xx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5.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6.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参考资料】 1.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2.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制度顶峰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c2.b3.d4.a5.c 【效果检测】 1.d2.c3.c4.b5.a6.b

工业革命篇4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合一”特色教案】

导入:看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电的发明和使用开始

1、第二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政治前提:_资产阶级统治巩固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_;(2)科学技术:_自然科学发展__;(3)资本条件:_工业革命积累大量资金__;(4)市场条件:世界市场形成扩大__;

2、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供给人们使用。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第三,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影响

【一】垄断组织的出现

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数只有十几个人,有几百名工人的工厂就算是大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运作都相对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很多工厂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③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主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四种主要形式。  

5、垄断的目的、结果:直接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生存发展,根本目的还在于保持和实现高额利润,控制市场。 结果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结合和发展。但资本高度集中在少数垄断资本阶级手中,他们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从而加强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二】世界市场的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更为迅猛,也更为广泛。它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有线电报。19世纪中后期,电报和电话把世界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69年,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城市卡里卡特的电缆铺设完成,图为印度工人在铺设电缆。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晶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探究学习总结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①相同点:

a.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c.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②不同点: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b.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比较迅速。

c.对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世界市场形成的四个步骤:

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                    15-18世纪早期殖民扩展-----世界市场范围扩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篇5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3)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难点: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

运用阅读法、文献法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文献进行阅读和欣赏,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明白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军队的影响与冲击之下;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为追求理想世界而产生了浪漫主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一重积极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师: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本单元内容介绍的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大家可以翻开课本专题八的导语部分,浏览一下。看完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专题的课标,看它要求我们要掌握什么。

投影:

了解19世纪以来以拜伦的《唐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欣赏凡高和毕加索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以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为例,理解19世纪以来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师:其实,我们这个专题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块内容:文学、音乐、美术

和影视艺术,我们并不是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分析。我们是历史课,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分析这些文学艺术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等等。

新课教授:

师: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课题: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师: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因而我们在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下面我们看这课有哪些内容。

投影:课题及子目内容

师:有三个心灵的激荡,说的是文学。浪漫乐章说的是音乐,浪漫主义的狮子是绘画。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师:“浪漫”这个词大家一定很喜欢。大家还记得我们专题六中也有讲到一个浪漫主义吗?请大家翻开课本p99,这里提到的浪漫主义是什么呢?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其实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浪漫主义也正源于此。

投影:

1.浪漫主义的含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师:我们今天要品味到的浪漫主义,是揭露现实的黑暗,号召人民向着理想而斗争的浪漫。它强调理想,追求自由,因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的反映。

因此,这种浪漫主义诞生也有着其特有的时代背景。

投影:2.背景

(1)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师: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投影: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师: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处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这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投影:

(3)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师: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师:大家看课本p126—127,书中给我们列举了一些作家。

投影:英国:拜伦、雪莱和济慈

法国:雨果

俄国:普希金

德国:霍夫曼、海涅

师:浪漫主义文学发韧于德国,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成果,而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首先我们来了解英国。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杰出代表是拜伦。

(1)拜伦

投影:代表作、特色

师:他的代表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

他的作品特色是: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什么是“拜伦式英雄”呢?课本p126的最后一段第三行就有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而《唐璜》是拜伦最著名的一部诗体长篇小说。

投影:

《唐璜》通过诗歌的主人公唐璜在欧洲各地的旅行经历,恋爱和冒险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的时代黑影、丑恶、虚伪,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广阔图景,同时对现实的不满,也使诗人的诗中充满了讽刺、愤怒和战斗性。

师:我们看《唐璜》中的某些诗句,全班一起朗读,希望大家大家带着感情去读。

投影: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如何地“毁灭”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

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师:大家想想,拜伦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呢?

答:……

师::在这里,他说出了欧洲反动势力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说,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蝗虫,“毁灭地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爱尔兰人饿得慌,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他面对人民所受的痛苦,他号召人民要进行斗争。

事实上,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还积极参加殖民革命,号召人民要进行革命。

过渡: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拜伦,那么同样具有突出成就的法国是以谁为代表的呢?

答:……

(2)雨果

<1>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投影:代表作品

师:对,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

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师:英国和法国我们都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投影:

<2>特点:(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投影:(2)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师:由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英法最快,而文化也是如此。

过渡:从我们了解的这些作品来看,浪漫主义文学直指当时的欧洲社会种种黑暗、丑恶、虚伪的现象,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文学家为这战歌写出了词,音乐家为这战歌谱写了曲。

二、浪漫乐章

浪漫主义音乐主要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从文学中去寻找题材,作曲家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因此,音乐的浪漫主义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晚了数十年。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品。

1、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师:请同学们先看课本p127—128,然后回答问题。

投影:

合作学习: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么?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答案。

答:……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贝多芬,一同感受贝多芬。

(1)贝多芬

投影:【感受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18xx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xx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师: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师:那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吗?

答:……

投影:<1>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早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师:贝多芬一生中写的九部交响曲是他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都以英雄为专题,激励人们与命运斗争。

大家知道《第三交响曲》为什么又称《英雄交响曲》吗?

投影:《第三交响曲》原名《英雄交响曲》,创作于18xx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十分失望,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师:贝多芬以此来向人们展现了他对拿破仑称帝的抗争精神。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前期的作品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投影:艺术特色: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师:而后期的作品则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如后期作品有:《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投影:后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这也许也跟人本身的心态有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更有拼劲,而到了晚年,大多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因此也会更倾向于和谐。也正因为这样,他后期的作品才会更多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第九交响曲》也成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师:贝多芬有如此的成就,可是他的一生却是相当坎坷的。

投影: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师:我们看这是贝多芬的助听器。

投影:贝多芬的助听器

师: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难以想象他还能为后人创作那么多优秀作品。可见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何等的积极向上。那么我们呢?是不是更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呢?

答:……

投影:

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师: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过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诉诸于阅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诉诸于听觉,美术是感观的艺术,诉诸于视觉,浪漫主义之风吹向文学、音乐,也吹向了画坛。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子目——浪漫主义的狮子,这部分实际是在介绍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这个子目的内容看完,然后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答案。

生:……

投影:表格

师:下面我们看这幅图——《自由引导人民》,可他还有一个名字,谁会知道?

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1830年7有28日》。

师:这是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的。从他的作品的另一个名称和这幅图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我们很显然就知道,画家这幅画就是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

师: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德拉克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而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

总结:经过我们对文学、美术、音乐的了解,我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已有所了解,那我问大家,我要把这内容概括起来,用什么方法较好呢?

投影:图表

师:大家来完成图表。

(下节课我再提问大家。)

工业革命篇6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活动目的

本节课通过小组收集-整理-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动手设计,语言表述历史,团结合作等能力;感知科学家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对人类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

1、确定本次成就展的主题“科技──让生活飞腾”

2、将班级同学分成4个活动小组,分别为“图片展示”“再现历史”“共同畅游”“史实论证”小组,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加以展示

3、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陈述小组策划方案。

学生:

各小组分工准备:

“图片展示”组收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相关的科学家的资料;

“再现历史”组邀请著名的科学家来到展馆并介绍成果的发明进程及原理;

“共同畅游”组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实物并选出两名导游带领游客参观展馆并介绍本国的科技成果;

“史实论证”组收集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各国带来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资料。

活动过程

〔教师导语〕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的最新成果的盛会,从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到xx年中国将要举办的世博会,它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向世人展示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也感叹着科技进步的神奇力量,今天,让我们也担当此重任,来举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展──科技让生活飞腾(多媒体课件显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走进历史]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通过阅读书籍及上网等,收集到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科学家的人物图片及他们生平,我们利用微机,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

第一名同学:大家好,我带来了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图)

法拉第生于英国新英顿,他出生贫寒,主要靠自学成才。14岁时他跟一位装书兼卖书师傅当学徒,利用此机会博览书。1831法拉第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一般认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

第二名同学:大家好,现在“移动电话”成为了我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我曾在100人中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使用“西门子”手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这说明“西门子”电子企业,领先于与世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西门子的龙头老大”,发明发电机的西门子的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图)1866年,他经几年努力研制出激发式发电机,被公认为电力技术最重要阶段的开端。

第三名同学:今天传真机方便快捷地为我们传递着重要信息,而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报机是谁发明的呢?它就是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图)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人物扮演再现历史]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出了两同学扮演成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使我们在蓝天中翱翔的莱特兄弟,给大家讲述他们的发明成果,让我们拉近时空的距离,目睹科学家们的风采。

爱迪生:大家好,我是发明大王爱迪生,我一生中有多项发明,在我年仅二十三岁时就做出了首项发明──电子投票计录器,最有创造性的发明是留声机,而对世界来说更重要的是1879年我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我和助手对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进行了几千次试验。19xx年,使用钨丝的电灯泡问世。

莱特兄弟:(作飞机穿梭的动作)我们乘驾着“莱特号”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学生开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博览会,真是感慨万千呀!内燃机的出现,也使人类实现伴随鸟飞翔的梦想成为可能。19xx年底,我们悉心研读了人类研究飞行的历史文献和实验报告,研究飞行后完成了首次载人滑翔飞行,以后,又不断进行改造。19xx年]2月]7日,我们在北卡罗来纳的基蒂霍克荒凉的海滩上试飞成功,开辟了人类征服天空之路。

[畅游展馆感知历史]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收集到了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成果实物并以国家为单位设计了2个展台,每个展台有一名同学作为导游带领游客畅游展馆,并由游客向导游提出质疑。

导游:我们众所周知,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经济实力突飞猛劲的增长,成为当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大家一定想知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果。现在,我们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看,这个展台陈列的是留声机、油印机和蓄电池,电灯、电车和飞机模型。到20世纪初,美国靠国内科学家的发明和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成为最早进入“电讯时代”的国家。

导游:我们现在即将走到的是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傲人成果的展台,他们有汽车模型、电视、电扇、收音机、吸尘器、霓虹灯。

(提问可任意)

[科技进步生活腾飞]

第四小组(代表)我们小组收集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美国、德国带来了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资料,并整理成柱状图、图表等,展示给大家。(利用多媒体打出柱状图、图表)

通过介绍得出,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两国经济实力大增,从而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史为鉴实战演练]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使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问题。“21世纪是个腾飞的世纪,假如你是我国的领导人,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你会采取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媒体问题)

〔教师总结〕

通过各小组的活动,可以看出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收集到有关信息,而且能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电脑高手做成图片,表演天才跨越时空走进了历史,口齿伶俐的才女带领我们领略了世间的极品,感知了“电气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且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教学感悟〕

1、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进一步强化历史基础知识,了解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熟悉了用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的方法,开拓了视野,并积极主动吸取各种课外知识,使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2、学生通过处理信息,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意识,并在亲历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3、学生通过展示信息,发挥特长,再现历史,重建知识结构,情感升华,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

工业革命篇7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节重点知识】

1、1、马克

工业革命(精选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