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八年级同学:当你拿到这份试卷时,你是否忽然发现,一年多的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充满活力的学习生活,竟使我们忘却了时间在飞逝。
回想过去的半年,相信你的各方面的素质又提高了许多吧!半年耕耘,一朝收获。同学们,请将你半年来的积累,半年来的所看、所感、所思,在这份试卷的答题中大胆地呈现吧!请将你的收获时的喜悦,和你的朋友、老师、家长一同分享吧!
同学们,动笔吧!仔细审题,冷静做答。愿你们在答题中有一种轻松的心绪漾动,我们也期待着和你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祝你成功! 你的语文老师2004年1月8日在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的第1题,安排了一题考查识字写字能力的写字题;对于写字内容的设计,也颇费一般功夫。最后确定的第1题的几个字“自信自强,迎接挑战;认真思考,把握关键;发挥优势,注意时间;祝你成功,排队万难。”通过它告诉学生要以良好的心态答卷,掌握答题方法,把握答题时间,同时表达对学生的良好祝愿。这仿佛是进考场前老师的亲切叮咛,不能不让学生心头一热。在试卷的最后一行,加入以下语句:“友情提示,成功在即,更须仔细;检查全卷,补偏救弊;虽无加分,会添惊喜!”通过一句温馨的关注的句子,既增强学生做完试卷的信心,又善意地加以提醒:检查试卷,也很重要。以上的卷前卷后的处理,正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关注。我相信,就是一份冷冰冰的期末试卷,也不应该吝啬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语文试卷应该比其它学科更具有人情味。 四、试卷题型的设计:出课外题目,考课内知识我认为,一份具有课改精神的语文试卷,应该能反映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应该能反映出语文科目的自身特色。根据本校是农村校的特点,试卷要面向全部学生,又要体现出个体差异。在试卷题型的设计上,不应摒弃传统题型,但还是要选择一些符合《课标》要求的题型。《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大胆地在传统的试卷结构上,穿插设计了考查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题型。做到出课外题目,考课内知识。使试卷试题在《课标》指引下,题目课内外的相互融合。比如:1、课文的第二单元是“新闻单元”,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在试卷的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的第3小题,设计了一个新闻题,题目说到:“今天,是晋江市统一进行2003年秋季初中、高中期末考试的时间,请你以晋江日报社记者的身分,为这次考试写一篇新闻报道,字数不少于60个字。(请注意新闻结构的完整)”。这个题目,将能持续发展学生在这学期校运会上得到的新闻写作能力。同时,这题目也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写作训练: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的练习相结合。2、课文的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学生刚接触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设计题目进行议论能力的考查,也是可行的。题目的设计,我结合时事,从“神舟五号”这一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事件出发,配以那个以讹传讹的“在外太空能肉眼看到长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于事情真象的思索,引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心理准备,从而告诉学生,我们的思维,要有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思维惯性。这点正如《课标》上所说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4、《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说到:“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结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训练”和“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我设计了第一部分的第5题:“综合实践活动:我来当一回导游”,即为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的题目。这种能反映独特的地域特色的试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该越来越多地得到命题老师的关注。5、试卷的第6小题,是一个很特别的题目,学生一看,就感觉很象是数学题。试题要从题目内容中提取信息,并提建议。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课标》上说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跨学科的学习,学科能力的迁移,将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关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二个维度。6、试卷第二部分“阅读题”就是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对于阅读题的选文,我选择能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举第四大题“储蓄人生”来说吧,文章由日常生活储蓄联想到人生储蓄,联系自然贴切,合情合理。接着叙说人生要储蓄亲情、友情、学识……,最后点出文章的主旨:“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从而使刚迈开人生之路的初中学生懂得人生储蓄的重要性以及应储蓄什么,怎样储蓄的人生哲理,做到了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寓教育于考查之中。7、第三部分“作文”是考查写作能力的题目。作文题目的设计,是将“阅读与理解”的第四大题“储蓄人生”这样一篇哲理性议论文与写作相结合。写作结合阅读给考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一命题,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强调“自我”意识。提供的阅读材料和作文题前的导语 ,不仅给学生以教育启迪,还体现人文关怀,引导、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命题形式,避免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可套范文的弊端,给所有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结束语:一份试卷,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能力争将对课改精神的理解,通过这份小小的试卷来体现。它可能迈开的步伐太大,弊端与之俱来,但《课程标准》的精神,不仅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包含着教师们也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不应该成为考试的奴隶,以至于一成不变。七年级,我们提倡“考试,让学生愉快地参与”,一年过去了,让我们进一步朝这一目标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