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教案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要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明确本课的知识点:1、什么是批评、建议权?
2、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3、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组织教学
三、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法津保障(提问阅读)
阅读教材P71-72,找一找:1)、什么是批评权?什么是建议权?
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3)行使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批评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建议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2、批评、建议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一项民主权利。3、可以促使各部门更好地做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所以,只有加强人民的监督,保证公民行使批评权、建议权,才能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公正无私,才能使政府取信于民;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正是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意义所在。
要使我们地批评建议权得以实现,还必须有具体的制度和渠道作保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保证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相应制度。公民的批评、建议权非常重要,除了法律保障外,还有制度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阅读分析法、阅读自学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学生答: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是怎样起保障作用的呢?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例:九十年代初,地处北京西郊的某学院因位置偏僻,门前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出行不便。该学院生物系李教授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李教授在人代会上提出增设站点的议案。有关部门在勘察、研究后决定在该学院门前增设两路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及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想一想:上述材料属于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哪一种保障制度?
归纳:各级人大代表从人民群众中来,上传群众的呼声建议,下达国家的决策、大会精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恰似一座桥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建议、好方案汇集起来,用于管理国家事物、经济文化事物、社会事物上。
(2)信访举报制度
1999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你知道此案最初是如何被揭露的吗?是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据统计,在全国查处的大量违纪案件中,有90%以上的案件线索是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获得的。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
(2)新闻监督制度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拉甲坡矿区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惨重。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总厂领导黎东明,黎东明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副书记莫北龙,并请求县里不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隐瞒事实,不予上报,也不组织抢救工作,且不择手段地封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古亦忠及人民网的记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调查,揭露事故真相,最早报道了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使这一责任事故得到查处。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县委副书记唐毓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问:在这一责任事故的查处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呢?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
想一想:新闻监督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新闻媒体。
同学们对新闻媒体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要收听收看。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主要有哪些呢?影响最大、最快的是什么呢?
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在诸多新闻媒体中,电视是最快捷、影响力最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新闻媒体实现的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事实上,我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线索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新闻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提供了便利渠道。为了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制度。
(4)其他监督制度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做法,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
请你关注这样几种现象:北京市“政府定价听证会制度”
河北邯郸“评议干部制”
湖南长沙市“群众诤言奖”
上海市“市长热线”、“市长信箱”
由此我们看到,各级各地政府在不断创造新形式、新做法,开拓新渠道保证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
学生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保证把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及时传递到国家权力机关,以利于国家决策的制度是()
A.信访举报制度B.新闻监督制度C.代表联系群众制度D.人民监督制度
2、保障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制度有()
A.代表联系群众制度B.信访举报制度C.新闻监督制度D.审计制度
第十三课第三框学案
设计人:李润伟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要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行使民主权利。
学习重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方法:自学法、阅读分析法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明确本课的知识点:1、什么是批评、建议权?
2、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3、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组织学习
三、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法津保障(提问阅读)
阅读教材P71-72,找一找:1)、什么是批评权?什么是建议权?
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3)行使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阅读分析法、阅读自学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学生答: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是怎样起保障作用的呢?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例:九十年代初,地处北京西郊的某学院因位置偏僻,门前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出行不便。该学院生物系李教授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李教授在人代会上提出增设站点的议案。有关部门在勘察、研究后决定在该学院门前增设两路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及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想一想:上述材料属于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哪一种保障制度?
(2)信访举报制度
1999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你知道此案最初是如何被揭露的吗?是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据统计,在全国查处的大量违纪案件中,有90%以上的案件线索是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获得的。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新闻监督制度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拉甲坡矿区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惨重。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总厂领导黎东明,黎东明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副书记莫北龙,并请求县里不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隐瞒事实,不予上报,也不组织抢救工作,且不择手段地封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古亦忠及人民网的记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调查,揭露事故真相,最早报道了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使这一责任事故得到查处。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县委副书记唐毓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问:在这一责任事故的查处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呢?
想一想:新闻监督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新闻媒体。
同学们对新闻媒体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要收听收看。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主要有哪些呢?影响最大、最快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我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线索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新闻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提供了便利渠道。为了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制度。
(4)其他监督制度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做法,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
请你关注这样几种现象:北京市“政府定价听证会制度”
河北邯郸“评议干部制”
湖南长沙市“群众诤言奖”
上海市“市长热线”、“市长信箱”
由此我们看到,各级各地政府在不断创造新形式、新做法,开拓新渠道保证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
学生课堂小结
教案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要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明确本课的知识点:1、什么是批评、建议权?
2、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3、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组织教学
三、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法津保障(提问阅读)
阅读教材P71-72,找一找:1)、什么是批评权?什么是建议权?
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3)行使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批评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建议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2、批评、建议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一项民主权利。3、可以促使各部门更好地做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所以,只有加强人民的监督,保证公民行使批评权、建议权,才能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公正无私,才能使政府取信于民;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正是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意义所在。
要使我们地批评建议权得以实现,还必须有具体的制度和渠道作保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保证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相应制度。公民的批评、建议权非常重要,除了法律保障外,还有制度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阅读分析法、阅读自学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学生答: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是怎样起保障作用的呢?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例:九十年代初,地处北京西郊的某学院因位置偏僻,门前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出行不便。该学院生物系李教授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李教授在人代会上提出增设站点的议案。有关部门在勘察、研究后决定在该学院门前增设两路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及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想一想:上述材料属于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哪一种保障制度?
归纳:各级人大代表从人民群众中来,上传群众的呼声建议,下达国家的决策、大会精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恰似一座桥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建议、好方案汇集起来,用于管理国家事物、经济文化事物、社会事物上。
(2)信访举报制度
1999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你知道此案最初是如何被揭露的吗?是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据统计,在全国查处的大量违纪案件中,有90%以上的案件线索是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获得的。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
(2)新闻监督制度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拉甲坡矿区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惨重。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总厂领导黎东明,黎东明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副书记莫北龙,并请求县里不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隐瞒事实,不予上报,也不组织抢救工作,且不择手段地封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古亦忠及人民网的记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调查,揭露事故真相,最早报道了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使这一责任事故得到查处。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县委副书记唐毓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问:在这一责任事故的查处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呢?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
想一想:新闻监督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新闻媒体。
同学们对新闻媒体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要收听收看。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主要有哪些呢?影响最大、最快的是什么呢?
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在诸多新闻媒体中,电视是最快捷、影响力最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新闻媒体实现的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事实上,我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线索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新闻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提供了便利渠道。为了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制度。
(4)其他监督制度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做法,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
请你关注这样几种现象:北京市“政府定价听证会制度”
河北邯郸“评议干部制”
湖南长沙市“群众诤言奖”
上海市“市长热线”、“市长信箱”
由此我们看到,各级各地政府在不断创造新形式、新做法,开拓新渠道保证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
学生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保证把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及时传递到国家权力机关,以利于国家决策的制度是()
A.信访举报制度B.新闻监督制度C.代表联系群众制度D.人民监督制度
2、保障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的制度有()
A.代表联系群众制度B.信访举报制度C.新闻监督制度D.审计制度
第十三课第三框学案
设计人:李润伟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作为公民要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行使民主权利。
学习重点: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方法:自学法、阅读分析法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明确本课的知识点:1、什么是批评、建议权?
2、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3、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组织学习
三、
批评、建议权是人民监督权的一种,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法津保障(提问阅读)
阅读教材P71-72,找一找:1)、什么是批评权?什么是建议权?
2)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3)行使批评建议权有什么意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具有制度保障(阅读分析法、阅读自学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我国公民享有的批评、建议权有哪些保障制度?
学生答: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新闻监督制度;其他监督制度。
这些制度是怎样起保障作用的呢?
(1)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例:九十年代初,地处北京西郊的某学院因位置偏僻,门前无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出行不便。该学院生物系李教授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后,李教授在人代会上提出增设站点的议案。有关部门在勘察、研究后决定在该学院门前增设两路公共汽车停靠站,师生及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得以解决。
想一想:上述材料属于我国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哪一种保障制度?
(2)信访举报制度
1999年,震惊全国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告破。你知道此案最初是如何被揭露的吗?是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据统计,在全国查处的大量违纪案件中,有90%以上的案件线索是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获得的。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新闻监督制度
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广西南丹龙泉矿业总厂拉甲坡矿区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死亡惨重。拉甲坡矿矿长黎家西打电话给总厂领导黎东明,黎东明把情况汇报给县委副书记莫北龙,并请求县里不要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隐瞒事实,不予上报,也不组织抢救工作,且不择手段地封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古亦忠及人民网的记者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调查,揭露事故真相,最早报道了南丹特大透水事故。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使这一责任事故得到查处。南丹县原县委书记万瑞忠,县长、县委副书记唐毓盛等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问:在这一责任事故的查处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什么呢?
想一想:新闻监督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新闻媒体。
同学们对新闻媒体非常熟悉,几乎每天都要收听收看。我国现有的新闻媒体主要有哪些呢?影响最大、最快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我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线索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新闻媒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提供了便利渠道。为了保障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各地还建立了其他制度。
(4)其他监督制度
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做法,保证公民这一权利的实现。
请你关注这样几种现象:北京市“政府定价听证会制度”
河北邯郸“评议干部制”
湖南长沙市“群众诤言奖”
上海市“市长热线”、“市长信箱”
由此我们看到,各级各地政府在不断创造新形式、新做法,开拓新渠道保证公民批评、建议权的实现。
学生课堂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篇1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识记:夫妻之间有实行计划生育和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或子...
《诚信是金》学案篇1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网络具有虚拟性、两面性等特点,对待网络既不因为...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篇1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
第五课《尊重他人》篇1教师寄语: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学习内容:第五课 第二站学会尊重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篇1八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设计课题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备课人潘娜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型新...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篇1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1、宽容的内涵: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宽容是美德的重...
竞争与合作篇1第一课时 竞争学习目标:1、认识到生活中竞争的必要性,体会竞争是前进的动力。2、学会分析良性竞争与恶性...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篇1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政治导学案年级:初二课型:新授使用时间: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学...
老师伴我成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特点,知道新型师生关系基本内容,知道与教师交往与沟通基本准则;了...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篇1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课标要求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
我与父母做朋友篇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1、小时候,我们与父母之间很少有矛盾。长大了,为什么我们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呢?(成...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