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0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聚落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文化的范畴很广,人种、语言、宗教和聚落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本章在陆续介绍了语言和宗教之后,本节陆续介绍了人种、语言和宗教之后,本节继续介绍聚落。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聚落有城市和乡村两种基本形态。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和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地打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聚落这一节主要饱含三个内容:一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城市和乡村。主要阐述了乡村和城市这两种聚落形态形成,并安排大量的图片比较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以及不同的聚落所具有的不同功能。二是聚落与环境。主要介绍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尤其在人类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乡村和城市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减小,社会经济、文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三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使我们的宝贵财富。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意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由于以前对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够,致使众多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今天,破坏文化遗产的事件仍屡屡发生。在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切实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为做好这项意义重大而且涉面很广的工作,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组织、规划和管理,每个公民要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以尽可能地避免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在义务教育阶段,结合世界文化地理的学习,当然应该把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是作为一项学习目标。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内容贯穿的核心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运用地图,说明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通过学习,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资料、寻找规律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科参与意识及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活动、谈话法等。
二、学与教的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这两种景观的异同点是什么?
课件展示: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片,旁边有提示的问题。
学生说明自己的所看,谈自己的观点:哪幅图反映的是乡村?哪幅图是城市?为什么等等。
总结: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城市和乡村景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新课教学)
板书:一、认识聚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
东南亚篇1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
南方与北方的人差异篇1《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教学设计——第二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学 ...
矿产资源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
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课题第二章 第1节 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2.知道...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
教案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