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2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成语。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难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体会“草帽计”的神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1934年的炎夏,在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
2、板书课题,释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读生字、四字词语、成语。
3、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默读课文,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 。在敌 我 的危急时刻,使用“ ”使白军 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
3、理清脉络:
第一段(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第二段(2~4):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
第三段(5):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心情和对贺龙的称赞。
四、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
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在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战士们是怎样称赞他的?
2、理解“神机妙算”,质疑:“草帽计”的神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了解为何设下草帽计,初步感受贺龙的品格。
1、按提示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贺龙同志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小组内交流句子,并说一说:
贺龙看到: ,心想: 。
3、学生按上述提示说话,了解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天气热,敌人急需帽子遮挡烈日 (2)天上有敌机,地上有尾追的敌人,敌强我弱,情况紧急,不能硬拼 (3)平坦的山场,草帽上印有红五星,空中的敌军容易发现
4、初步评价贺龙:从贺龙的所见所做,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5、初步感受“草帽计”的神妙。
(二)了解我军和敌军的表现,感受两支军队本质的不同。
1、师:在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过程中,战士们和敌军都一无所知,他们各有不同的表现。按下面要求分组细读课文,写感受:
在贺龙实施草帽计的过程中,战士们和敌军各有什么表现?从中看出他们怎样?请在相应的描写旁写下你的感受。(提示:先找句子,再找重点词语,后写感受)
2、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战士们扔草帽时的表现?地面的敌人发现草帽时的表现?天上的敌人的表现?
(1)学生根据有关描写分别评价战士们和敌军。如:战士们听从指挥、军纪严明的好品质;敌军的麻痹大意、愚蠢、有勇无谋等。只要讲到意思即可,教师可作引导。
(2)对比:战士们扔草帽和敌军抢草帽,了解白军的丑态(抓成语和比喻句)。
谈感受、对比朗读、小结两支军队本质的不同和“草帽计”成功的原因之一。
(3)从第4段中进一步了解白军的丑态。
3、从结果说说草帽计的神妙。
三、总结课文
1、看《草帽计》的动画片。
2、补充板书
3、对板书概述贺龙的草帽计
(1)概述的方法
(2)自由连说后指名上台说
四、作业:课本剧表演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对课文重点内容质疑,联系上下文解疑.
3.说几句赞扬的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播放媒体)1934年的炎夏,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使用""使白军的事.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三,理解内容,体会"神机妙算".
1."草帽计"得以成功,"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再读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读文,质疑.
3.交流:
①听了"白军快赶上来了"的报告,贺龙为什么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②天气那么炎热,戴着草帽仍汗流浃背,为什么贺龙同志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丢在路边
③为什么要在平坦的山坳命令战士丢草帽
④战士们为什么感到莫名其妙,还听从指挥
⑤看到红军的草帽后,白军为什么会立刻一窝蜂地去抢白军官为何不阻拦
⑥为什么敌机会轰炸自己的军队
⑦贺龙凭什么料定白军会捡草帽,炸草帽
4,仔细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5,交流.
(理解重点字词,并感情朗读)
6,说话练习.
白军早就晒得人困马乏了,见山坳里遍地都是红军丢弃的草帽,心想:
,于是.
7,你觉得贺龙怎样说几句赞扬的话.
8,战士们又是怎么说的
9.现在你能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吗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
2,你们还知道哪些"神机妙算"的故事
板书: 戴草帽
17.草帽计扔草帽神机妙算
抢草帽
炸草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同志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了解他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能指出练习中一段话次序颠倒的毛病,并能说出道理,加以改正,从而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段落,前后句子不能颠倒.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并齐读:莫名其妙,狂轰滥炸,汗流浃背,疑惑不解,人困马乏,人仰马翻,草帽计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任意选择词语,说一句话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老师这里有一幅画面就是画了这个情景,左边还配有一段话,大家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2,齐读第四节.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白军被炸的这个场面吗
4,引读第五节板书:神机妙算
5,你能提提问题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质疑问难,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读课文第二节,读后学生提问.
2,师整理归纳主要问题:
(1)贺龙同志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2)为什么选中了一块平坦的山坳
(3)战士们为什么认为这是个奇怪的命令
3,三人一组,合作学习:读读课文,讨论讨论,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三节.
1,自学要求:(读一读,想一想)
(1)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贺龙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划出)并说说理由.
2,交流.
3,齐读第三节.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四,延伸
1,你能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吗
2,古今中外,有许多运用计谋致胜的故事,你能说说吗
课后小结:整堂课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语,抓住"贺龙同志是怎样神机妙算的"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学了课文第三段后,敌人的自相残杀使同学们对贺龙的"神机妙算"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二节中贺龙根据当时的天气,选了有利的地形,设下了草帽计,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贺龙的"神机妙算".第三节中敌人中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贺龙的料事如神,神机妙算.最后请学生找找"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贺龙的神机妙算"这样,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知识要点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楚,内容生动,故事性强.通过第四小节的学习,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段落,前后句子不能颠倒,并能看出记事文章中次序倒的毛病,加以改正.
巩固与积累
一,填写词语
1.汗流()背2.莫名其()3.()()不解
4.人困马()5.狂轰()炸6.人()马翻
7.神机()算8.()山遍野
二,把多音字组成词语
9.处(chù)()10.炸(zhá)()
(chǔ)()(zhà)()
11.中(zhòng)()12.冲(chòng)()
(zhōng)()(chōgn)()
三,辨字组词
13.浃()14.滥()15.坦()
峡()蓝()但()
16.阻()17.弃()18.乏()
祖()奔()泛()
四,选词填空
继续陆续连续
19.两分钟预备铃响了,同学们()走进教室.
20.我们学校()两年被评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1.学习上有了进步,不要骄傲,要()努力.
22.电影快开始了,观众们()走进电影院.
五,把下面排列错乱的一段话整理好,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23.()一阵狂轰滥炸,直炸得白军人仰马翻,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敌机一发现地面上有一支戴草帽的队伍,就俯冲下来.
六,找出下面的句子中用错的词,把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24.广场上飘荡着许多彩旗.()
25.战士们把草帽掉在路边.()
26.农夫不应该爱惜蛇.()
27.果园里的果树上结着丰富的果实.()
28.北上抗日的红军要跟恶劣的敌人作斗争.()
七,填表
29.
敌机
-
发现戴草帽的队伍,
就
俯冲下来.
我
回到家里,
八,造句
30.继续——
九,听写课文最后一节
31.
理解与运用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时,正是炎夏.指战员们虽然人人戴着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这时侯,侦察员发现有一个团的白军快赶上来了.听了这个报告,贺龙同志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队伍翻过一座山,来到了一块平坦的山坳.贺龙同志仔细地观察了地形后,就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战士们听到这个奇怪的命令,都感到莫名其妙.尽管他们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指挥,都把草帽扔在路边.顿时,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红军的草帽.
3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崎岖——()深信不疑——()
33.贺龙同志发出的奇怪的命令,在文中指,
说这是个"奇怪的命令"是因为
.
34.战士们听从指挥表现在
35.照样子写句子
例:尽管他们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指挥,都把草帽扔在路边.
尽管,但
十一,积累以下几方面的词语
36.描写天气的
例:阳光灿烂
37.描写色彩的
例:五颜六色
38.描写心情的
例:欢天喜地
参考答案
17.草帽计
1.浃2.妙3.疑惑4.乏5.滥6.仰7.妙8.满9一18.(略)19.陆续20.连续21.继续22.陆续23.31224.飘荡一飘扬25.掉一丢26.爱惜一怜惜27.丰富一丰硕28.恶劣一顽固29—31.(略)32.平坦疑惑不解33.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天气炎热,希望有东西遮'太阳,他却让大家扔草帽34.尽管他们……扔在路边.35—38.(略)
《草帽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贺龙利用草帽设下计谋,迷惑敌军,不费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赞扬了贺龙同志的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聪明才智。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
草帽对红军战士来说,一是可以遮太阳、挡风雨,二是隐蔽在山林里不易被敌军发现。但当红军面临天上敌机轰炸,地面白军追击的局面,前面又是一片空旷平坦的山场时,草帽除了遮挡骄阳以外,派不上其它的用场。贺龙同志观察地形后,随机应变,命令全体指战员摘下草帽丢在路边。而红军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扔下草帽,与白军的无组织、无纪律,一窝蜂似的抢草帽的情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支军队不同的智慧和纪律是草帽计得以顺利施行的关键,当时正值“骄阳似火,酷热难熬”,所以贺龙同志料定敌人一定会戴上红军丢掉的草帽。因此可以认为酷热的天气是确保草帽计成功的重要因素。贺龙同志早已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当他看到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时,“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文章故事情节生动,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如:“举世闻名、汗流浃背、镇定自若、摇头摆尾、骄阳似火、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人困马乏、喜从天降、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眉开眼笑、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神机妙算”等,这些成语从人物的动作、神情等方面加以描写,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人困马乏”“得意忘形”“血肉横飞”“叫苦连天”等词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必须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找出此六要素,然后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更要让学生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把聪明才智用在正地方。
教学要求: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2、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呢?(长征)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计”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2. 出示课题:《草帽计》,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
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3. 你知道这个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
简介贺龙: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4.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呢?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呢?
2. 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贺龙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
(板书: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
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交流:
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
(“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计”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
(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敌机:
★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
(“忽然”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
(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
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
(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
四、熟读课文,写段练习:
贺龙看到,心想:();
又看到(),心想:();
还看到(),心想:();
于是,他命令战士们( ),果然。
战士们看到( ),个个拍手称好,有的说:,有的说;“( )”,还有的说:“( )。”
五.板书设计:
草帽计
天气炎夏神
地形平坦的山坳机
红军汗流浃背 扔 妙
白军人困马乏 抢 算
六、作业
1. 抄词并家默写;
2. 熟读课文。
3.思考:在这危险时刻,贺龙同志想到了用“草帽计”使白军互相残杀,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一类生字,认识6个二类生字。
2、积累“神机妙算”、“举世闻名”等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本课的叙述顺序,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和白军的丑态。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点题,导入新课
1、大家听过三十六计吗?比如说“苦肉计”---黄盖赤壁诈降、“反间计”---皇太极计除督师、“空城计”---诸葛亮智退司马懿、“美人计”---西施献身灭吴王等等这些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可你们听说过《草帽计》吗?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就曾巧妙地使用“草帽计”,让敌人血肉横飞,丢盔弃甲,四散溃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播放视频)2、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一类生字,认识6个二类生字。
2、积累“神机妙算”、“举世闻名”等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本课的叙述顺序,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和白军的丑态。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点题,导入新课
1、大家听过三十六计吗?比如说“苦肉计”---黄盖赤壁诈降、“反间计”---皇太极计除督师、“空城计”---诸葛亮智退司马懿、“美人计”---西施献身灭吴王等等这些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或者在电视上看过,可你们听说过《草帽计》吗?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就曾巧妙地使用“草帽计”,让敌人血肉横飞,丢盔弃甲,四散溃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2、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草帽计》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出示课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背景介绍,贺龙简介(出示课件)
1、长征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2、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觉读不准的字词。
2、教师范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认读新词。(出示课件)
4、学习成语。(出示课件)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习了生字新词和成语,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指名读)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出示课件)
3、理清脉络: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四、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
1、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成语来赞扬贺龙元帅?(神机妙算)(出示课件)
2、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课文用贺龙元帅的“神机妙算”反衬出了敌军的什么?从课文中的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
五、布置作业
1、查字典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
2、查资料了解“金蝉脱壳”的意思及典故。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
敌军
神机妙算
狼狈不堪
第一课时上得较顺手,所以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伊始,我就单刀直入,“本文是为了写什么的?”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贺龙的智谋。”“那我们继续读文,看看是不是写贺龙怎样安排士兵,又怎样做埋伏的?杜文,知道在那个段落中吗?”“第二自然段”“好,读一读,找到并给大家读一读”是几秒钟过去了,几只小手举起来,“老师,我发现写贺龙的内容就只有两行。”读文,又找了一位同学,也读了这两行,“文中写贺龙的智谋就这两行,请同学们想想,对比一下。”“贺龙下命令丢掉草帽,和绕过一座山观察了地形,下达了命令,有什么好的?好在哪儿?为什么?”学生们在进行了对比中,了解贺龙同志对地形的分析,才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体会到他的机智和果断。完成了句的目标还不够,对于词汇的理解,使学生们对于白匪军的劣行及对红军战士的纪律的严明,同时产生了鄙视和崇敬之情,体会到白匪军的满足一己之利的私心,和红军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明。从对比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词汇的目标完成了之后,对于人物的特点,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学生们抓住了“神机妙算”,可一问到贺龙的“神”体现在哪儿?学生又有些哑然了。
课后反思学生对于有形的东西,理解上还是很到位的,但只要转变了角度,就有些不知所措了,看来对于学生的训练还要从多角度去入手,这样的课堂才会是学生们所需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们有所得;这样的课堂才会落实教者更多的教学思想,从而达到更多的教育的目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5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隐蔽、凌乱”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3.了解红军在长征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4.通过对比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重点段的意思,理清层次,复述贺龙草帽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1.贺龙是中国开国元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贺龙元帅的资料,现在谁愿意汇报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把贺龙元帅介绍得很详细。贺龙一生十分神奇曲折,他一生经历无数战役,其中有一场战役他没用一枪一炮就击败了敌人,你们知道是什么战役吗?
2.(板书: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预设学生问题:为什么叫草帽计?是谁使用了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他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他的计谋成功了吗?)
3.同学们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结合课前的预习与同伴交流。(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6要素。边读、边找、边画出相关内容,然后与同桌交流。
3.谁能简要介绍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发言时,说的不全面的地方,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4.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敌人的追兵,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1.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的追兵。这是全文的重点,也是事情经过。同学们找一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贺龙巧用“草帽计”的经过?现在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这部分内容,请大家思考:
①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概括),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②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
用“贺龙看到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多媒体演示。)
③贺龙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考虑到了哪些问题?白军的失败原因何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屏幕上的“金钥匙”提示,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采用填表格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④小结:在刚才的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阅读得认真,记录得仔细,交流得也很热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白军为什么会中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丁白军的丑态?吲导学生从成语中深入地体会文章内容,积累语言,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②白军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练读——齐读。)指导学生用讽刺的语气读出白军的丑态。
③贺龙神机妙算,“神”体现在哪儿?“妙”又表现在何处?
④战斗胜利了,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贺龙说,你会对贺龙说些什么呢?
⑤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指导学生用重点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可以先练习说,再同桌交流,指名说。)
2.你知道贺龙用的是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3.大屏幕演示。(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草帽计》教学反思
开学至今,感觉上得最满意的一节课是《草帽计》。也许是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智谋,孩子们很喜欢一些智谋故事;也许是我在课堂上的几点颇有新意的设计给教学带来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在这节课上,有几个点子我是颇满意的:1、鼓励学生质疑。教学一开开始,我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学习,而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鼓励把心中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在这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我只是组织者。课堂上我同时安排了“如果这时你是一名红军战士你回怎样想?”“红军战士听到胜利的消息后,会对贺龙说什么呢?”两次思维训练,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2、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第二次默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路,找准学路。分别找出“贺龙设计”和“白军中计”的自然段,选准重点(实施草帽计的经过),集中精力,突破重点。并用尽量少的文字复述草帽计。强调习惯的培养与巩固,自觉主动地搜集、交流资料。边读,边想,边作批注。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3、适时点拨,拓展学生思维。我知道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还应当是引导者,适时的点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思考。当学生在了解了我军情况之后,我引导学生揣摩贺龙当时的思考,当时是这样点拨的:“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理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 ),心想( )。’的句式说一说。”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说说“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这些地方的点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当然这节课有些地方也是设计欠妥的,如:学生质疑后,有些问题自己可以解决的,而我往往不相信学生,把问题分析得过细,甚至把问题重复又重复,导致浪费时间;有时过分强调问题答案的统一性,导致答案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的答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时间安排不充足,导致学生不够深入地读课文。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避免。
《草帽计》课后反思
9.22日谈校长来到学校听了我上的《草帽计》一课,课后谈校长高屋建瓴,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首先认为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准备比较充分,课堂上能够关注每一名学生,并对他们在进行了必要的朗读指导。能够让学生进行批注,并结合批注的内容进行汇报。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我的不足:课堂上理念落实的不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小,把学生牵的过紧,不敢放手。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要丰富评价的方式及语言。
通过今天的听课评课,我收获了很多,也令我茅塞顿开。要想上好一堂课,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文章主题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办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我在备课时过多的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读懂这篇课文,所以就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一堂课就这样问下来,显得凌乱不堪,其实课文内容本身并不难懂,我设计的这些问题就显得有些太肤浅了。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就像老师们所说的那样,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可以说《草帽计》的文眼就在于课文最后的一个词“神机妙算”,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贺龙的神机妙算来写的,如果我能抓住这条主线,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分析课文,既容易把握课文主旨,又能节省时间,还能培养学生能力。
真的希望以后老师们能多多帮助我,使我能尽快的适应这里的生活。
《草帽计》教学反思
周六的教研活动我执教了《草帽计》一课。自我感觉设计的思路清晰,但是一节课下来觉得素然无味,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很轻松的感觉,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无趣,简直糟糕透了。
一、认为成功之处
1、《草帽计》是一篇思维严密的课文,通过学习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导课后,我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从结尾入手,引起悬念,激发兴趣。整堂课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语,抓住“草帽计”得以成功,“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以点带面。
2、在这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请问题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进一步感受到贺龙的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3、课内外知识结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电教媒体充分为教学服务。
二、不足之处
1、自己感觉对教材钻研不透彻,准备不充分。
2、对于草帽计的起因我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理解,致使草帽计“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学生理解的不到位,看来设计欠合理,教师的“导演”水平欠佳。
3、在课件的文字编辑中格式不规范,每段开头没空格。
4、教学中我提的问题过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少。学生与文本对话机会少。
5、交流资料中,对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没有鼓励搜集。“谋“的读音没有做到及时纠正。
……
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感觉自己有点落伍了,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充电”来完善自己。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草帽计》讲述了在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同志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脉络清楚,要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沉着、冷静和足智多谋的品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隐蔽”、“凌乱”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贺龙草帽计的神机妙算,学习贺龙同志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3、引导学生学习对比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要揣摩文章重点词句,找出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从中体会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就题质疑
1、教师板书――智谋。
我国的智谋文化是中华宝库中最精华的财富,其源远流长,价值宝贵无比。学习谋略故事,借鉴前人做法,对于提高聪明才智是极有益处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3、学生交流课前找到的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评析:通过交流汇报相关资料,使学生对长征及贺龙、蒋介石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好课文做好铺垫。
4、看题目,你产生了哪些阅读期待?
什么是草帽计?
为什么用草帽计?
草帽计的计谋体现在哪里?
评析:教师能通过课题,引发学生置疑,从而明确阅读目的。
过渡:让我们到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障碍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排除。
(2)大家读得很认真啊!有问题吗?
(3)让老师来考考你--认读词语。
(提醒学生注意“坊”的读音是“fāng”,“匪”的最后一笔是竖折,“盔”字下面是“皿”而不是“血”。)
评析: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础,识字教学不能放松,李老师在五年级仍强调字词,坚持不懈,实在难能可贵。
2、捕捉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找出事情的六要素。
(2)指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找到对应的部分,做好标记。
评析:教师能把握文章体裁特点提出问题,扎扎实实落实双基。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草帽计》中的贺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神机妙算)
评析:这个问题设计得好,给全文定下了基调。
2、贺龙巧妙地使用了草帽计,为什么会成功?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然后到小组里合作讨论,可以画出有关语句,并将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评析:教学过程中,注意在培养自学的能力的同时,不忽视向同伴学习,从而以人之长补已之不足。
(2)小组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贺龙-----
红军-----
敌机-----
白军-----
(3)教师整理归纳。
一是天气炎热:汗流浃背骄阳似火
二是贺龙同志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指挥策略:观察地形哈哈一笑
三是红军战士训练有素,服从命令:统统
四是敌人缺少战斗毅力,掉以轻心:抢毫不介意
3、用“金钥匙”指导阅读
(1)课文在描写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较)
(2)读出你喜欢的场面描写,并说出为什么。
(3)找两名同学对比着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读出红军战士的莫名其妙和训练有素,读出敌人丑态百出的愚蠢)
(4)说说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5)以讽刺的口吻读出白军的丑态
4、阅读时注意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要使用这种阅读方法
评析: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渗透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学习“金钥匙”,掌握“金钥匙”。更值得称道的是她注重了读。多种形式的读是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也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5、鼓励同桌之间使用“金钥匙”,将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进行比较。
前: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后:拍手称快
6、总结概括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括贺龙的草帽计。
评析:让学生概括全文,既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分析、归类能力的培养。
四、课本剧表演
1、找出喜欢的段落
2、合作表演
评析:这样使静止的学习变为动态的表演,有创意:一是了解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文中红军与白军对比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五、拓展延伸
利用课文结尾让学生想象,作为一名红军战士,面对贺龙,会说些什么?
评析:教师很有训练意识,能充分利用课文结尾进行思维和表达训练,把读和说有机结合,渲染了学生对贺龙丰富斗争经验和卓越军事才能的体会。
六、推荐阅读
1、你知道《草帽计》应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金蝉脱壳)
2、推荐《三十六计》、《中国元帅贺龙》
板书设计
草帽计
贺龙-------神机妙算
红军扔草帽白军抢草帽
前: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人困马乏得意忘形眉开眼笑
后:拍手称快丢盔弃甲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各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计],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
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
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3)默读课文,理解第2-4自然段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复述这两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述加深对人物品格的体会,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处事态度。
二、重、难点
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三、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计”就是长征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2、出示课题:草帽计
3、解题:提出“计”进行组词------计划、计谋、计策、技术、计算等。
4、什么叫“草帽计”?你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吗?你对贺龙了解有多少?
5、引导学生汇报收集来的关于贺龙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新词,指名读,带读,齐读。
3、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整体领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这个计策怎么样?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线划出来。(出示:真神)
3、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神”?
4、学生进行交流;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红军: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
敌机:走着走着,忽然敌机来了。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的草帽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白军:不一会儿,侦察员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
5、从“草帽计”中可以看出贺龙是个怎样的人?
(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6、朗读全文: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贺龙爷爷敬佩的语气来读这篇课文。
四、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草 帽 计
戴 草 帽
扔 草 帽
草帽计{ 抢 草 帽 } 神机妙算
炸 草 帽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我国历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由提问。
3、图文结合,简单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由学生讲述关于计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图文并茂地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做好记录。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隐蔽侦查狂轰滥炸狼狈
人困马乏称赞率领
3、抓住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音,扫清阅读的障碍;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贺龙设计
师:要读懂贺龙用计的过程,首先要弄清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默读课文,思考: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2)小组内讨论。
(3)、用“贺龙看到_________,心想_________。”的句式汇报学习情况。
(4)、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怎样做的?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5)、师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思考的基础上,找出答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敌人中计
师: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
(1)、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幻灯出示以下问题:
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反馈: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反馈阅读情况:喜从天降得意忘形
师: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3)、反馈: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学生反馈,老师帮助学生梳理:
①天热:人困马乏眼冒金花
②纪律松散:一窝蜂似的
③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
(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学生反馈: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讽刺了白军的丑态的成语有:
人困马乏血肉横飞眼冒金花得意忘形叫苦连天
(5)、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6)、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教学,让学生思路清晰。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积累成语。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总结概述,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的过程。(先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3、资料袋:幻灯出示历“金蝉脱壳计”的典故。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巩固识字,积累成语。
1、学习生字。(分析字形——识记字形——组词——说句)
2、积累成语。
(设计意图: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整理复习笔记。
3、查找关于智谋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起因红军长征白军追击
戴草帽汗流浃背临危不乱
经过扔草帽莫名其妙
草帽计抢草帽得意忘形料事如神
炸草帽叫苦连天
结果拍手称快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学习本单元,本课讲述了贺龙的智胜的故事,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给人深刻的启示。不仅要使学生了结历史人物,而且要从贺龙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致使,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从单元主题的框架上引导学生从全局体会,并把握教材的意识,教给他们理清文体结构,及写作方法的能力。
读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含量,激发学习热情。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方式主要为以点代面。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2、整体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3、主题单元的学习,渗透习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1、谁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2、本单元文章的体裁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二、读文梳理文章脉络
1、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了解贺龙
(2)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
2、读文
3、分意义段
三、读文生字、生词学习
1、生字生必会读,必会写,学会记忆
2、生词
生理解词性(体会褒贬中性词的特点)
四、读文 思考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板书设计
五、智慧
草帽计 贺龙
生字 湘 州 蒋 嗡 侦 葫 匪 盔
生词人困马乏得意忘形丢盔弃甲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举世闻名汗流浃背镇定自若神机妙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
《牧童》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2个生字,“牧”和“蓑”。指导正确书写“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
《秋思》教学实录篇1一导入三年级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秋天的雨》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 说一说这是个怎么样...
《景阳冈》课堂实录篇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借助文中重点词、句、段,感...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随笔之导入篇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技之光”,说句实话,这一类的课文孩子们并不是太...
儿童诗两首篇1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2.培...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篇1教学反思还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成功与不足,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下面是...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习题篇1一、用上“受父亲的影响 临终之时 飞来横祸 发愤写作”四个词语,写写这篇课...
《黄山奇松》作业设计篇1智慧小木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黟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大雪压青松...
《练习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按笔顺正确描红。2、认识部首,再找出和部首对应的汉字并连线。3、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19《月光启蒙》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材简析:本文...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案篇1课题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执教者:刘贤蓉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通过感悟课文,...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