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教案 > 九年级数学教案 > 圆(1)

圆(1)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4:15

教学目标:1、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使学生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教学重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小学学习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个图形是圆,没有严格的定义什么叫做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要进一步来学习圆的定义.“7.1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本节课的特点,首先点题,给学生一种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理论.让学生通过观察章前图,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圆从古至今,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工农业生产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圆,这说明圆的应用非常广泛,让学生进一步知道圆的作用非常大.圆的性质在本章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二、新课讲解:同学们请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出示线段oa,演示将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圆的定义.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定义中要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句话?师生共同解释定义中的这句重点词语.这时教师叫一名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圆心、半径的定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定义,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的上面任取三点小a1、a2、a3,观察这三点到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反过来到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半径r的点p1,p2,p3……能得到p1,p2,p3的位置都在哪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参与这个抽象过程,使学生更能加深对定义的理解.这时教师总结出: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接着为了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学生回答这个圆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同学说两部分,有的同学说三部分,到底是几个部分呢?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议论,最后通过学生的充分感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进一步揭示圆内部分、圆外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若设圆o的半径为r,点o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点与圆心的距离由小于半径变到等于半径再变到大于半径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就由圆内变到圆上再变到圆外.这说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到d与r之间的关系,由d与r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时板书下列关系式: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圆o”.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点和圆看成是运动变化得到的三种情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2页,当前第1页12

圆(1).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22.2.3 公式法(通用15篇)

    22.2.3公式法篇1教学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

  • 22.2.5 因式分解法(精选2篇)

    22.2.5因式分解法篇1教学内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

  • 函数的图象(精选14篇)

    函数的图象篇1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二...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精选16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2.通过列...

  • 2.3 平行线特征(通用2篇)

    2.3平行线特征篇1§2.3平行线特征教学目标 1.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

  •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精选14篇)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篇15.3 用方程解决问题(2)--打折销售 学习目标: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近似数(通用17篇)

    近似数篇1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给一个,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

  • 12.1 一元二次方程(精选14篇)

    12.1一元二次方程篇1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

  • 相似图形(精选2篇)

    相似图形篇1教学交流课教案: 第四章教学目标 :1、知道线段比的概念。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3、通过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让...

  • 二元一次方程(精选16篇)

    二元一次方程篇1§11.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组的解。【能力目标...

  • 平均数教案(精选15篇)

    平均数教案篇1导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导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

  • 《中位线》教案(精选6篇)

    《中位线》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