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9:03
孔子办学究竟是为了什么?5单元八年级下册鲁教版作文为您介绍孔子办学背后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5单元八年级下册鲁教版作文:孔子办学
话说大教育家孔子活到了20世纪90年代,仍干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这一方面是为了发挥余热,另一方面也是为生计考虑。
晚年的孔子混得并不潇洒。尽管他曾出过国、讲过学、著过书而且知名度也颇高,但终因不懂英语、不懂俄语、不懂日语,外语职称考试总是过不得关,所以在大学里总是评不上教授、副教授,最后只好灰溜溜地退了休。
孔子退休以后,闭门思量多日,最后回到故乡,重操旧业办私学,既托亲朋好友,又到银行贷款,最后凑了数百万元,创办了孔氏中学。学校挂牌那天,当地政界要员和其他社会名流都纷纷登门祝贺,当地报纸还发了头版头条。由于孔子的号召力很大,生源不错,聘来的教师水平也高,再加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孔氏中学的教育质量不错,升学率也一年高过一年。每到招生时节,更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世纪末的某一天,主管单位来电话,召孔子赴教育局开会,传达上级指示私立学校也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再搞“应试教育”,私立学校也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能再搞题海战术。
由于这次会议很重要,县里的一位领导也到会讲了话。这位有些盛气凌人的年轻领导说,“‘减负’是一件大事,不能麻痹大意,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要抓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过去,孔夫子在《论语》一开篇就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有道理的。学习确实需要反复温习,反复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所得,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但如果不加限制地一味让学生‘习’下去、‘温’下去,那不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吗?所以,我今天郑重建议,‘习’的次数能不能限定在五六次?你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减负’。县里统一规定,小学生作业量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如果谁加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喝了农药上了吊,教师开除,校长撤职,学校关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说实话,孔子还在大学任教时,就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所耳闻。自己回乡创办私立学校以后,也一再告诫任课教师不要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要在事半功倍上下工夫,他甚至不再在公开场合宣传自己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名言。
可孔子的话现在不管用,孔氏中学的教师搞的是聘任制,后来还顺应时代潮流实行学生选老师。家长一门心思想的是送子女考中专,考大学,考研,出国留学。谁能帮助子女考试取得好成绩,谁就是受学生爱戴、家长拥护、社会尊重的好老师。要是哪个老师搞改革、搞“减负”,把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减下去了,家长们一千个不赞成、一万个不答应,甚至会群起攻之,强烈要求学校让这位教师“下岗”。所以,孔氏中学的教师暗地里都较着劲,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抓升学率。胆大的教师甚至公开对孔子说:“孔校长,您还是先把教育质量抓上去再说吧。孔氏中学要是一年到头考不了几个中专生和大学生,谁还到您这里来上学呀?”孔子想想也有道理,升学竞争太激烈了,不重视升学率也不行啊,所以也就睁了一只眼闭了一只眼,没有太把“减负”这事当回事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
(一)诗中的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
翻开中国文学史,中国有无数风流文人为各色花卉所倾倒,创作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名句。你能填写出下列横线处的花卉名...
清者乐雪,雅者乐花。雪与花,特别是梅花,像是孪生姐妹,若即若离,有着种种微妙的关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交相辉映...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
雨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面是一种重要的意象。诗人或词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听雨更是古人的一种喜好,而雨声在诗词里面,更是...
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醉人的小雨跃动起灵动的舞姿。我独倚窗前,静听冷雨,记忆似乎开始变得缥缈,最终定格在古诗中的雨…...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春天是充满绿意的,...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