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9:0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美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事物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美食的赞美更是如数家珍。
著名文学家苏轼,他对吃可是情有独钟。他曾多次在作品中提到美食。“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这是苏轼的一首诗,应是苏轼被贬丰湖一带时,吃到一位老妇人做的煎饼。这煎饼美味至极,而苏轼只用寥寥数字,就勾画出这煎饼的匀细,色鲜和酥脆的特点。每每读到此句,那金黄酥脆,外焦里嫩的煎饼就浮现在眼前,让人不知不觉垂涎三尺。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是范仲淹《江上渔者》。它描绘的是:“江岸上的人来来往往,争着上江,只为早点品尝到鲈鱼的鲜美滋味。”鲈鱼是一种淡水鱼,刺较少,肉质极其鲜美。少放些姜丝,辣椒,上锅清蒸,配醋食用,赛过“天上之食”。想一想就令我神魂颠倒。
清代诗画家郑板桥,他对吃也是颇有见解。在他的《石竹图》中曾提到:“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这短短的一句诗,却蕴含人间美味。扬州春笋是出了名的脆嫩,而鲥鱼用来煲汤更是鲜香,将二者结合,则是珍贵佳肴,闻一闻其香味,更是让人陶醉。我若有幸得以品尝,定不负此生。
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美食之味令人沉迷。正如诗仙李白所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
(一)诗中的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
翻开中国文学史,中国有无数风流文人为各色花卉所倾倒,创作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名句。你能填写出下列横线处的花卉名...
清者乐雪,雅者乐花。雪与花,特别是梅花,像是孪生姐妹,若即若离,有着种种微妙的关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交相辉映...
(一)“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墨...
雨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面是一种重要的意象。诗人或词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听雨更是古人的一种喜好,而雨声在诗词里面,更是...
飘飘洒洒,淅淅沥沥,醉人的小雨跃动起灵动的舞姿。我独倚窗前,静听冷雨,记忆似乎开始变得缥缈,最终定格在古诗中的雨…...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春天是充满绿意的,...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