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29:14
我在中师、中学教了28年语文,总是习惯于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明确的提示,开始时提示大多来自课本、教参,后来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但仍然是提示,其提示性甚至更为强烈。其实,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的阅读是因阅读主体个性化而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阅读教学的尝试显然是一种更加符合阅读和阅读教学规律的改革。在改革的实践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自选的学习主题和教材的有关提示不相一致怎么办?
教材的编排不能没有自己的结构体系,于是某篇课文往往成为其中某一个节点的例子。而这些课文,作者原不是作为教材来写的,更非出于以达到某一学习目的的意图,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命体,因而两者的矛盾势难避免(处理这一对矛盾可以说是语文教材编写中的最大难题)。把它们强行纳入预设的训练序列,有时就会出现削足适履的尴尬。例如人教社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一单元,由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每课的学习重点(或自读提示),翻来覆去,就是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条,没有充分尊重不同课文的不同个性,并根据它们的不同个性提出重点作出提示。其中一课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虽非文学作品,但文章结构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好比一座具有崇高风格的建筑,进入大门之后,由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开始,到不但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到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到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进高过一进,最后我们发现刻有他的事业和英名将永垂不朽这样几个大字的丰碑高高耸立于它的顶端。顺着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领略了这座建筑的壮美,对马克思的敬仰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于是同时达到语文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的双重目的。但是,由于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训练任务是落实在第二单元,它的结构之美就无缘进入教学的视线,起码是不能成为重点。课本为它所作的自读提示是:这是一篇经典演说辞,内涵丰富,通俗易懂。学习中要通过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并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文后两道练习题分别是通读课文,总结把握文章大意,按题填空和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如此训练,教学中就有可能失去它的灵气、生气。阅读的个性化往往就会被模式化所取代,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我以为当两者有出入或相矛盾时,理当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即实践郑老师所倡导的四自口号。千万不能低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尤其不能低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此说来,教材的提示就可以全然不管不顾了吗?这要具体分析,对于其中并不那么明确、中肯的提示弃置一旁有何不可?!对于其中确实富有启发性的提示,可能会有学生与之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嘛!当然也有完全出乎学生意外的,如果真的很有价值,教师可以给予引导。非指示性阅读教学本身就很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
只要我们勇于开始,并学会创新,那么生活就会如同编结一般,从最简单、最基础的二维线条,变成复杂曼妙的曲线,变得丰富,...
【摘要】作文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本文中,笔者提出开...
说到创新,每个人及全社会都要面对。如果不创新的话,随着时代的变化你可能就会OUT,所以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学习也不...
第一篇:文化的创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由于...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顽症,教师们也曾为此煞费苦心,在这里我想从三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谈起,共同探讨...
踩着前人的脚印,追加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自己创立,要自己创新。要是跟着前方的人一步一步走,...
创新历来被人们所称赞、所追求!它积极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正如文学家高尔基所说:“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历史上的许许多...
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生产或采用、同化和开发一种增值新产品。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作文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创新的作文1烈...
回顾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从而不断进步的历史。小编收集了关于创新的议论文,欢迎阅读。第一篇:谈创新有一...
篇一:以创新为题作文花儿,有了绿草的衬托,所以更美;天空,有了小鸟的徘徊,所以更广。而我们共同的家——世界,有了我...
【摘要】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通过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