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7 14:31:45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下面我们来听讲一下国学讲座的内容吧。
国学讲座作文范文一:
袁腾国学,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所代表的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当今社会,“现代文明”日渐侵蚀着人们的生活。大街上林立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的招牌;人们中涌起了看韩剧的热潮;背诵唐诗宋词已经被哼唱流行歌曲所取代……面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我不禁深思,如果这样的行为再持续下去,那么“国学”是不是就会逐渐变成一个只会为后人所提起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名词?
我喜欢国学,喜欢经典,喜欢在先辈们用心血凝结而成的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这里,有《红楼梦》中温柔缠一绵的爱情;有《水浒传》中义愤填膺的农民起义;有《三国演义》中的枭雄争斗;还有《西游记》中坚持不懈地向着西天取经的师徒三人……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瑰宝,任何一件作品都有值得我们去体会、去学习的地方。
在这里,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表达出的浓浓思乡情怀;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坚忍不拔与伟大抱负;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慷慨与豪迈;有“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中对故友的难舍难分的友情;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对母亲深深的眷念与感恩。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在这里,我学到了《弟子规》中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些都是国学,都是经典,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炎黄子孙,它不但教我们做事,还教会我们做人,它们是中华民族历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国学是我们的特色文化,是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所走过的风风雨雨的历史教科书。有了它们,才构筑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磅礴框架;是它,使得整个民族有了精神支柱;是它,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总体体现,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铭记经典,感悟中华文化;弘扬国学,传承民族精神。继承民族智慧,提升民族涵养修为,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中国人,是我们做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使命。
国学,积淀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之根,我们理当铭记。
国学讲座作文范文二:
读国学,如品一杯茶,淡雅幽香,沁人心脾;味国学,似饮一坛酒,醇厚香甜,沉醉其中;赏国学,如看一场雪,纷纷扬扬,粉妆玉砌;知国学,如洒一场春雨,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捧起国学经典诗文的那刻,你便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从此,你时时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边。——题记
何为国学?那些我们看不懂,那些让我们心塞的古文?当然不是,国学它的魅力不是文字,那先辈们用智慧为后人留下的精神食粮是国学,那先辈们为后人留下的指路明灯是国学,那一个个国学经典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告诉我们:每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永远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要孝顺我们的父母,不总是依赖着父母。
《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要是说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告诉我们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只有以学为乐,才是读书、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三字经》里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们知道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心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道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我们:与他人相处,应抱有真诚、诚恳、热情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成长路上,有国学经典一直陪伴在身旁,足矣!
国学讲座作文范文三:
常常会回忆起小时候,回忆起小时候的月光,回忆起月光下的我和爸爸在小巷里,我会一字一句地跟着爸爸念唐诗。爸爸用一本唐诗书把我带进诗的世界,从“锄禾日当午”开始,让我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开始了与诗的接触,有了关于诗的念想。以至于后来,我会自己去读诗品诗,品得颇有滋味,品得小有心得。我开始喜欢诗了,我喜欢东坡睹大江东去的豪情;喜欢那位仙人踌躇满志却又超脱凡俗,或许也喜欢他身上的那股酒气吧;崇敬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虽然潦倒却心系祖国大众;爱戴陆游已是暮年,还盼着王师北定中原;喜欢王维笔下的山山水水,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我也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读出了杜牧的无奈与愤恨,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读出了那位帝王的不幸……诗使我怀抱了无数的梦,已不得不爱诗!
我的国学情,系于《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果真坛坛都是好酒!它说伦理,也说道德;说历史,也说人生、文化与社会,说得声情并茂,说得感慨万千,说得心潮澎湃。在电视中,我看到了那几位讲师的风采,如于丹讲《论语》、《庄子》。在这里,她所做的是对两部经典的推广,更是对人性的感知。在她流利的语言中,在她讲的一个个小故事里,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也开始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空地,让它滋生美德、感悟世界,让生命可以开阔,让我们变得不凡!鲍鹏山说《水浒》,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清平世界的无奈与辛酸。他这样道:“《水浒》不仅写了英雄的可怜,更写了英雄的可敬;不仅写了人世的寒凉,也写了寒凉中的一丝暖意。”是呀,这才是《水浒》。他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兄弟!我总觉得,这中许许多多的东西是我们只读一遍原著所远远不能体会到的!袁出现,则让人开始关注起这个最牛的历史老师。我们竟不知学习还能变得这么有趣,他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让我们爱上了他的幽默,便捎带着也爱上了历史!另外,易中天讲的通俗并且生动,康震则清新亮丽,钱文忠也和蔼可敬……
这一群群人,难道不是为我们的成长献上了一份份最珍贵的礼物吗?
再度回首《新三国》
《新三国》的骂声好像已渐渐平息,其实再仔细品品,我觉得这仍是一部了不起的大戏,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争!有人说陈建斌把曹操演得疯疯癫癫,哪是一代枭雄啊?我认为不然。他似以一个小人形象诠释一个雄才,诠释这英雄本色。记得在戏里,曹操临死时说:“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我,仍然是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也许这就是陈建斌要那么演的原因了,也是为了还这个集爱恨情仇于一身的千古帝王一个公道吧。还有庞统的死,戏里是庞统自己设计的,虽与原文不大相符,但我觉得这样更好,让这位凤雏先生也死得有价值,让人们记得在落凤坡还埋着一位奇才!至于其他的,我便不再多说了。
总之,国学,中国人的文化,是一个永不会褪色的话题,是我们值得用生命来珍惜的文化,用一生来探索、研究的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类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作文一:家风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
篇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数千载,是德育工作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民风民俗是这个社会的特点,正是因为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我国文化才会那么的灿烂无比,以下是三篇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范例,...
情人节的由来一: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被视为非法,常常遭到罗马政府的镇压。公元三世纪的二七○年,一名叫瓦伦丁的基督徒...
秦兵马俑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小编收集了小学四年关于兵马俑的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兵...
昨,我写了篇《神经错乱的东方思维》,有人提出质疑并认为:东方文化并非错乱,而是因为我的理解有误差。我也认为,东方的...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历书》曰:“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小编收集了关于白族的民风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小编收集了我与国学同行作文,欢迎阅读。第一篇:我与国学同行相信同学们对“国...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