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参考 > 初中语文教参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 《组歌》学习要点

《组歌》学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0:51

《组歌》

关于作者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关于散文诗
所谓"散文诗",顾名思义,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这就是说,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
关于本文
这两首散文诗节选自纪伯伦的《泪与笑》。作者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画家。著有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先驱者》《泪与笑》《沙与沫》《暴风集》等。《组歌》共有5首散文诗,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首。学习这两篇课文之前,先阅读其他几首散文诗,对纪伯伦的写作风格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之后再研读课文,与同学交流、争论。向老师提出问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赋予了笔下的浪和雨生命、灵气和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组歌》这两篇短文,作者以极富灵性和乐感的笔触,采用拟人化手法,向我们展现感性与理性交相辉映的自然画面。在《浪之歌》里,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爱的使者的形象,"润物细无声",把忧郁与苦难留给自己,把欢乐与幸福播种人间。其实,作者在这里唱出了一曲婉转感人的歌:《让世界充满爱》。
精读课文,仔细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文中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对文中生字生词查字典,进行注音解释并掌握。

一、字
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长吁短叹千山万壑彻夜不寐
二、词
1、解释和积累下列词语
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海誓山盟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盛气凌人
三、思考与练习
1、海浪具有什么的样的情怀?
海浪不仅仅对海岸有着爱情,但世界万物也同样满含着爱情。这种爱情是非常博大的,它守护着世间的美好。
2、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海浪来传达内心的感情,"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
3、"彻夜的不眠使人形容憔悴。纵使人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儿的连词使用是否有问题,为什么?
句子初读来,好像不通顺,但是如果仔细体会,就能够感觉到,作者用"纵使"一词不仅起到转折强调的作用,更使这段话在语义上更丰富和有气势。
4、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雨"的活泼可爱?
"雨"本是没有生命的事物,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世间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

中考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文后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诚,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红词。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池非不深也
③委而去之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下列四句中的"之",与"三里之城"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句子:得道者多助。
译文:
4.上文中与"亲戚畔之"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围攻一座小城,又占有天时之利,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可用文中原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6.在上文中,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环而攻之而不胜"中"环"是"围,包围"的意思;"池非不深也"中的"池"是指护城河;"委而去之"中的"去"是"离开"的含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域"的意思是"限制"。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的分析。答案为C项。例句"三里之城"与C项"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之中的"之"都是助词,译为"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得道者多助"可以翻译为: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得道"在文中是指"施行仁政"。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表达的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天下顺之"。
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围攻一座小城,占有天时之利,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或地利比天时更重要)。
6.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在选文中,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条件"人和(或得道)",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即知。

《组歌》学习要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备课资料

    [疑难解析]①什么叫记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

  • 《醉翁亭记》“课前作业 导学”设计的体会

    课前作业 导学,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已学习成...

  • 《醉翁亭记》学习指要

    《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因参与范仲淹等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滁州知州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笔...

  • 《旅鼠之谜》教学参考

    (一)重点与难点: 1.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

  • 《藤野先生》重点解说

    重点解说1字音辨读。2辨别形似字。3词义辨析。①模胡:一般指不分明、不清楚。例:他神志模胡、言语不清。文中指马虎、不...

  • 《藤野先生》教学资料汇集

    一、背景及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

  •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 试析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 试析 (一)藤野严九郎其人其事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

  • 《藤野先生》教学参考

    教学目的一、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散文的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了解并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

  • 《藤野先生》导读提示

    导读要点:这篇文章也是叙事散文,在导读方法上有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其要点是:1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

  • 《藤野先生》导读设计

    一、初读课文。1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集《》。初一已学过这个集子里的一篇《》。这些散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从记忆中...

  • 《藤野先生》备课参考

    问: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如何?课文说,“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学年考试的成绩,“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

  • 我教《藤野先生》

    ,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着眼语言文字承载的思想和文化。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