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7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认知要求第二条“以实例说明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知道“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有关条目设置的。
本课选用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勤劳致富的事例。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说一说”栏目旨在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教育。
2.课后练习“说一说”有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炼道德观点,认识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第二题运用牛顿的话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并且把美好生活的范围扩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这段名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3.“议一议”选取了一个收苹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诚实劳动致富光荣,投机取巧、坑害他人可耻的道理。
4.“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实话,多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好的商品是什么心情,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接受教育。
2.“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生在搜集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更强烈的触动。课上再让学生交流体会,能把教育引向深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与辛勤劳动的关系,懂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才是光荣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3.电脑演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美丽的城市
师:在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有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有繁华清洁的都市街道,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有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和物品齐全的商场。
图片二:美丽的乡村
师:在乡村有一片片的农田,蔬菜大棚、养鱼池等等,这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楼。
图片三:美好的家庭
师:我们有可爱的家园,家中窗明几净,家具舒适美观,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生活的富裕和美满。
4.师: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呢?
板书:哪里来
5.学生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教师不要强求一致,此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原认知)
6.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看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明理
1.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二段。
提问:
(1)窦店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2)为什么叫它"破集烂镇"?
(缺水少肥、土地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
(3)光靠国家救济能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从第三段至课文结束。
提问:
(1)窦店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窦店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
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上进,安于现状。窦店村人深感贫穷给自己带来的苦难,他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走出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三、深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演讲、利用课件演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报等。)
4.提问: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谈谈体会。
5.演示课件二
内容:栏目"说一说"中牛顿的话
提问:从牛顿的话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小结:
劳动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知识、食物、还能使自己获得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靠劳动创造。
7.议一议(教材P17栏目三"议一议")
(1)学生自己阅读"议一议"中的内容。
(2)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3)请学生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错误事例并谈谈听了这些错误事例的想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坑害别人致富的行为的厌恶之情。)
三、全课总结
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任何靠别人施舍恩赐的想法;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从小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人生,过上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勤劳致富的事例。
2.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一些较典型的靠勤劳致富企业或村镇进行实地教育。
活动过程 :
(1)教师先与准备参观的企业或村镇取得联系。
(2)参观前要提出参观的要求:安全要求和参观中需要观看的内容。
(3)参观后,组织一次学生参观座谈会或办一次参观的办报或承担一次学校的广播,向全校同学介绍参观的收获、体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认知要求第二条“以实例说明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知道“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有关条目设置的。
本课选用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勤劳致富的事例。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说一说”栏目旨在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教育。
2.课后练习“说一说”有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炼道德观点,认识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第二题运用牛顿的话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并且把美好生活的范围扩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这段名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3.“议一议”选取了一个收苹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诚实劳动致富光荣,投机取巧、坑害他人可耻的道理。
4.“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实话,多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好的商品是什么心情,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接受教育。
2.“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生在搜集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更强烈的触动。课上再让学生交流体会,能把教育引向深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与辛勤劳动的关系,懂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才是光荣的。
教学难点 :
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3.电脑演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美丽的城市
师:在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有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有繁华清洁的都市街道,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有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和物品齐全的商场。
图片二:美丽的乡村
师:在乡村有一片片的农田,蔬菜大棚、养鱼池等等,这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楼。
图片三:美好的家庭
师:我们有可爱的家园,家中窗明几净,家具舒适美观,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生活的富裕和美满。
4.师: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呢?
板书:哪里来
5.学生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教师不要强求一致,此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原认知)
6.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看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明理
1.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二段。
提问:
(1)窦店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2)为什么叫它"破集烂镇"?
(缺水少肥、土地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
(3)光靠国家救济能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从第三段至课文结束。
提问:
(1)窦店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窦店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
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上进,安于现状。窦店村人深感贫穷给自己带来的苦难,他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走出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三、深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演讲、利用课件演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报等。)
4.提问: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谈谈体会。
5.演示课件二
内容:栏目"说一说"中牛顿的话
提问:从牛顿的话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小结:
劳动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知识、食物、还能使自己获得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靠劳动创造。
7.议一议(教材P17栏目三"议一议")
(1)学生自己阅读"议一议"中的内容。
(2)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3)请学生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错误事例并谈谈听了这些错误事例的想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坑害别人致富的行为的厌恶之情。)
三、全课总结
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任何靠别人施舍恩赐的想法;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从小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人生,过上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勤劳致富的事例。
2.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一些较典型的靠勤劳致富企业或村镇进行实地教育。
活动过程 :
(1)教师先与准备参观的企业或村镇取得联系。
(2)参观前要提出参观的要求:安全要求和参观中需要观看的内容。
(3)参观后,组织一次学生参观座谈会或办一次参观的办报或承担一次学校的广播,向全校同学介绍参观的收获、体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认知要求第二条“以实例说明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知道“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有关条目设置的。
本课选用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勤劳致富的事例。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说一说”栏目旨在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教育。
2.课后练习“说一说”有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炼道德观点,认识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第二题运用牛顿的话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并且把美好生活的范围扩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这段名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3.“议一议”选取了一个收苹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诚实劳动致富光荣,投机取巧、坑害他人可耻的道理。
4.“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实话,多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好的商品是什么心情,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接受教育。
2.“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生在搜集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更强烈的触动。课上再让学生交流体会,能把教育引向深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与辛勤劳动的关系,懂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才是光荣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3.电脑演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美丽的城市
师:在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有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有繁华清洁的都市街道,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有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和物品齐全的商场。
图片二:美丽的乡村
师:在乡村有一片片的农田,蔬菜大棚、养鱼池等等,这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楼。
图片三:美好的家庭
师:我们有可爱的家园,家中窗明几净,家具舒适美观,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生活的富裕和美满。
4.师: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呢?
板书:哪里来
5.学生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教师不要强求一致,此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原认知)
6.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看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明理
1.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二段。
提问:
(1)窦店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2)为什么叫它"破集烂镇"?
(缺水少肥、土地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
(3)光靠国家救济能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从第三段至课文结束。
提问:
(1)窦店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窦店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
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上进,安于现状。窦店村人深感贫穷给自己带来的苦难,他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走出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三、深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演讲、利用课件演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报等。)
4.提问: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谈谈体会。
5.演示课件二
内容:栏目"说一说"中牛顿的话
提问:从牛顿的话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小结:
劳动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知识、食物、还能使自己获得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靠劳动创造。
7.议一议(教材P17栏目三"议一议")
(1)学生自己阅读"议一议"中的内容。
(2)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3)请学生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错误事例并谈谈听了这些错误事例的想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坑害别人致富的行为的厌恶之情。)
三、全课总结
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任何靠别人施舍恩赐的想法;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从小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人生,过上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勤劳致富的事例。
2.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一些较典型的靠勤劳致富企业或村镇进行实地教育。
活动过程 :
(1)教师先与准备参观的企业或村镇取得联系。
(2)参观前要提出参观的要求:安全要求和参观中需要观看的内容。
(3)参观后,组织一次学生参观座谈会或办一次参观的办报或承担一次学校的广播,向全校同学介绍参观的收获、体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认知要求第二条“以实例说明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知道“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有关条目设置的。
本课选用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勤劳致富的事例。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导入 部分“说一说”栏目旨在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教育。
2.课后练习“说一说”有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炼道德观点,认识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第二题运用牛顿的话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并且把美好生活的范围扩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这段名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3.“议一议”选取了一个收苹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诚实劳动致富光荣,投机取巧、坑害他人可耻的道理。
4.“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实话,多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好的商品是什么心情,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接受教育。
2.“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生在搜集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更强烈的触动。课上再让学生交流体会,能把教育引向深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创造。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光荣,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与辛勤劳动的关系,懂得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才是光荣的。
教学难点 :
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3.电脑演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美丽的城市
师:在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有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有繁华清洁的都市街道,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有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和物品齐全的商场。
图片二:美丽的乡村
师:在乡村有一片片的农田,蔬菜大棚、养鱼池等等,这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楼。
图片三:美好的家庭
师:我们有可爱的家园,家中窗明几净,家具舒适美观,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生活的富裕和美满。
4.师: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呢?
板书:哪里来
5.学生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教师不要强求一致,此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原认知)
6.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看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明理
1.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二段。
提问:
(1)窦店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2)为什么叫它破集烂镇?
(缺水少肥、土地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
(3)光靠国家救济能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从第三段至课文结束。
提问:
(1)窦店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窦店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
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上进,安于现状。窦店村人深感贫穷给自己带来的苦难,他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走出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三、深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演讲、利用课件演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报等。)
4.提问: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谈谈体会。
5.演示课件二
内容:栏目说一说中牛顿的话
提问:从牛顿的话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小结:
劳动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知识、食物、还能使自己获得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靠劳动创造。
7.议一议(教材P17栏目三议一议)
(1)学生自己阅读议一议中的内容。
(2)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3)请学生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错误事例并谈谈听了这些错误事例的想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坑害别人致富的行为的厌恶之情。)
三、全课总结
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任何靠别人施舍恩赐的想法;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从小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人生,过上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勤劳致富的事例。
2.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一些较典型的靠勤劳致富企业或村镇进行实地教育。
活动过程 :
(1)教师先与准备参观的企业或村镇取得联系。
(2)参观前要提出参观的要求:安全要求和参观中需要观看的内容。
(3)参观后,组织一次学生参观座谈会或办一次参观的办报或承担一次学校的广播,向全校同学介绍参观的收获、体会。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发明。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荣耀,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认知要求第二条“以实例说明美好生活靠劳动发明”,知道“劳动荣耀,懒惰可耻。”等有关条目设置的。
本课选用了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勤劳致富的事例。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导入部分“说一说”栏目旨在通过设问把学生引入美好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把理想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教育。
2.课后练习“说一说”有两道题。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炼道德观点,认识美好生活靠劳动发明的道理。第二题运用牛顿的话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美好生活靠劳动发明的道理,并且把美好生活的范围扩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这段名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3.“议一议”选取了一个收苹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诚实劳动致富荣耀,投机取巧、坑害他人可耻的道理。
4.“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
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实话,多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体会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好的商品是什么心情,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实实在在承受教育。
2.“做一做”栏目是为了巩固和强化课文观点,最好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生在搜集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过程中,会进一步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受到更强烈的触动。课上再让学生交流体会,能把教育引向深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美好的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去发明。
2.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勤劳守法致富荣耀,靠投机取巧、坑害他人致富可耻。
情感:
1.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2.钦佩靠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与辛勤劳动的联系,懂得靠辛勤劳动发明美好生活才是荣耀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每个人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板书:
3.电脑演示一组图片:
图片一:美丽的城市
师:在美丽、繁华的城市里,有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有繁华清洁的都市街道,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有设备先进的医院、学校和物品齐全的商场。
图片二:美丽的乡村
师:在乡村有一片片的农田,蔬菜大棚、养鱼池等等,这些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小楼。
图片三:美好的家庭
师:我们有可爱的家园,家中窗明几净,家具舒适美观,家庭成员和睦友好,生活的富裕和美满。
4.师: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呢?
板书:哪里来
5.学生发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教师不要强求一致,此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原认知)
6.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让我们看一看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明理
1.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二段。
提问:
(1)窦店村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村?
(2)为什么叫它破集烂镇?
(缺水少肥、土地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
(3)光靠国家救济能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从第三段至课文结束。
提问:
(1)窦店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窦店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
小结: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上进,安于现状。窦店村人深感贫穷给自己带来的苦难,他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使自己走出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三、深入明理
1.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靠诚实劳动致富的事例,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汇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演讲、利用课件演示、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报等。)
4.提问: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谈谈体会。
5.演示课件二
内容:栏目说一说中牛顿的话
提问:从牛顿的话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6.小结:
劳动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知识、食物、还能使自己获得高兴,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样需要靠劳动发明。
7.议一议(教材p17栏目三议一议)
(1)学生自己阅读议一议中的内容。
(2)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3)请学生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过失事例并谈谈听了这些过失事例的想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坑害别人致富的行为的讨厌之情。)
三、全课总结
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任何靠别人施舍恩赐的想法;靠投机取巧、坑害别人致富的做法都是过失的。我们从小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发明美好人生,过上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勤劳致富的事例。
2.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一些较典型的靠勤劳致富企业或村镇进行实地教育。
活动过程:
(1)教师先与准备参观的企业或村镇取得联系。
(2)参观前要提出参观的要求:安全要求和参观中需要观看的内容。
(3)参观后,组织一次学生参观座谈会或办一次参观的办报或承担一次学校的广播,向全校同学介绍参观的收获、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