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8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 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思考的习惯。
①如果作业 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 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
②上述含义的作业 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
③测量作业 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
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 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紧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紧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
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可借助于三角板靠紧)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并注意收集几组数据供讲评用。巡视或讲评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学生测量时,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确;读数时视线是否对正。特别是测量课本中间宽度时,刻度尺容易出现歪斜。可要求学生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保证刻度尺垂直课本的一个边。
②记录数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如:漏掉单位;没有估读数;不附合实际的估读;平均值的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是否与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学生实验结束,要求他们整理好仪器,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小实验”,并利用自制的卷尺完成课本习题第1、2题。
思考题:测量时若视线无法对正刻度尺时,应怎样做才能较准确的测量?(如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时)
(四)说明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要从点滴做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做好实验。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加强巡视,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
本节实验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困难不大,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勤于思考,能在理解操作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培养探索的精神。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 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思考的习惯。
①如果作业 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 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
②上述含义的作业 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
③测量作业 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
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 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紧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紧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
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可借助于三角板靠紧)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并注意收集几组数据供讲评用。巡视或讲评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学生测量时,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确;读数时视线是否对正。特别是测量课本中间宽度时,刻度尺容易出现歪斜。可要求学生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保证刻度尺垂直课本的一个边。
②记录数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如:漏掉单位;没有估读数;不附合实际的估读;平均值的小数点后保留位数,是否与原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学生实验结束,要求他们整理好仪器,养成爱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小实验”,并利用自制的卷尺完成课本习题第1、2题。
思考题:测量时若视线无法对正刻度尺时,应怎样做才能较准确的测量?(如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时)
(四)说明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要从点滴做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做好实验。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加强巡视,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做法。
本节实验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困难不大,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勤于思考,能在理解操作规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培养探索的精神。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4.1温度计》教案篇1“温度计”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合作学习,共同探...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篇1(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
欧姆定律练习篇1欧姆定律练习一、熟悉公式以及单位对应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ω,接在家庭电路中,求通过这盏白炽电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磁生电”,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七节:磁生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五节: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第三节 一、知识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能力目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
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篇1详细介绍: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教...
力的存在篇1七年级科学案例设计设计课题:力的存在力的存在(第二课时)(一) 教学设计: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