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五节
一、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让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即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这一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统一与各民族的融合。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讲清诸侯争霸战争的实质
2、齐桓公称霸
由学生回忆齐桓公是如何实现霸业的。
3、晋楚争霸
让学生记住晋楚先后称霸中原的时间,以及晋楚争霸中的重要战役城濮之战。
4、吴越争霸
让学生记住吴越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阖闾与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
要求学生记住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事件。明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表明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上升,并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要求学生记住公元前4世纪中期和公元前3世纪以后,战国局势的特点以及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重点——齐桓公争霸
春秋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战争频繁,诸侯争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齐国成为强国。又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获得外交优势。终于公元前7世纪中期,确立了中原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重点——战国七雄争霸
春秋末年,晋国和齐国卿大夫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政权,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即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经过春秋长期的战争,到战国初年,只剩下二十多个诸侯国,其中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最为强大,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七国之间战争不断,此时,战争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与西周时期相比,表面上看是诸侯割据纷争、统一局面破坏,但实际上却孕育着统一的必然趋势。其原因如下:第一,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到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统一局面已不存在。第二,从经济上来说,由于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第三,从形式上来说,逐步实现着局部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比西周时的“八百诸侯”相比,显然是大大进步了,更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和区域统一已经出现。第四,从人们的要求来看,统一成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第五,从民族关系上来说,民族凝聚力增强,“华夷之辩”观念相对淡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明显加强了。同时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问题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财富,相互争战,故有“春秋无义战”之说。争霸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人民怨恨战争,渴望统一。争霸战争的客观后果是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加强了集权的趋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同时又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战争又客观上促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加强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应兼顾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地观察分析争霸战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 教学建议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 教学建议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 教学建议关于秦汉时期的三次农民起义在中国古代史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 教学建议秦汉的统治思想问题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作为封建... 第四章动量一.动量和冲量1.动量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⑴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 教学建议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志才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散文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docx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