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38
知识结构 发现 地点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原 始 社 会 原 始 人 群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旧 石 器 时 代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类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表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千 北京 周口 店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始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新 石 器 时 代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禽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人 4、5 千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 教学建议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 教学建议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 教学建议关于秦汉时期的三次农民起义在中国古代史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 教学建议秦汉的统治思想问题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作为封建... 第四章动量一.动量和冲量1.动量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⑴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夏商西周文字已有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 天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出现天干地...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强盛;公元前3... 教学建议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杨志才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散文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大地,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西藏高原,到处都有发现,迄今总计在6000处以上。典型的有:
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名。时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其分布为以渭、汾、洛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共发现遗址1000余处。重点发掘的有:陕西的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等十余处。仰韶文化的陶器以手制红陶为主,房屋遗址发现400多处,建筑形式有半地穴及地面营造等。仰韶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作采集和渔猎,一般认为具早、中期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晚期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第1期)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也有称为金石并用时代的。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命名。龙山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时间为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东等地区,发展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泾河、渭河流域,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共性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某些遗址发现了铜器。揭开了青铜文比的序幕。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docx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