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九年级生物教案 > 鸟类

鸟类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15


第 七 节    鸟  类 (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了解鸟的繁殖的特点
3、了解鸟对人类的益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双重呼吸
[复习旧知识]
在我们已学过的动物中,哪一类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它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1.爬行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2.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3.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4.体内受精、用肺呼吸。
[引入新课]我们所学习的动物是从进化的角度来安排的,即从节肢动物到鱼类又到两栖类,然后到爬行类再到。爬行动物用身体的腹面贴在地南上爬行,适应陆生生活的能力还较弱。在地球上称霸一段时间后,如恐龙曾辉煌一时,后来逐渐被鸟哺乳类所淘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全世界的共约9000种,我国有近1200种,提起,大家首先想到的它有哪一大特征呢?(飞翔)
   能飞,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要数雨燕,有一种针尾雨燕,飞得极快,一小时能飞30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让它沿铁路飞行,只需要1小时2分钟、就可飞到,比现在的特快列车还要快三倍,而且雨燕能连续飞行10小时。隼的飞行速度也很快,当它们在空中追捕一只飞鸽时,一刹那的速度可达支每小时360公里,但不能像雨燕那么持久地飞行。
   附:隼(sun):一种凶猛的鸟,上嘴勾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像鸟一样飞向蓝天。传说早在2000多年前有名的工匠鲁班曾研究制造了一只"木鸟"。1900多年前西汉人用鸟羽作翅膀绑在手臂上,头和全身也都披着羽毛,取得滑行数百步的成绩。希腊人阿奇太和德国人等也作过飞行实验,但都毫无结果,直到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终于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向蓝天的愿望。飞机的制造成功主要是在研究如何能飞翔中得到启示的。
   现在,尽管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了,但飞行技巧,灵活性等方面与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而且坐飞机要买飞机标,出境又要检查,又要有各种手续不太自由,要自由就要像鸟一样飞。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
   这得从它的形态和结构谈起。
     1.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以养活飞翔时的阻力。
 问:(1)鸟的体形怎样?对飞翔有什么好处?(2)用滴管把水滴在家鸽的羽毛上,你看到什么现象?这对鸟本身有什么好处?(3)列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羽毛的用途想一想,羽毛对飞翔有什么作用?
  (1)鸟的体形呈纺锤形,减少了飞翔时空气的阻力。(2)将水滴到鸟的羽毛上,大部分的水会滑落,少数粘附在羽毛上的水滴,鸟只要抖一下便能抖落下来,可以减小飞行时的负重。(3)羽毛增大了鸟的体积,减小了密度,羽毛还有保温的功能,为使成为恒温动物提供了条件。
   的飞行器官的动力是什么呢?2.前肢变成翼,作为飞翔器官。
   在所有飞翔物体中,是最完善的,的飞翔能力实际上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独特机能。一般地说,物体离开地面飞行,必须产生足以克服自身重力的升力。当升力超过体重就能上升。升力的产生与的翅膀的结构有关。翅膀上部表面凸起,下面表面略凹,空气在翅膀上部表面比在下部表面渡过快,产生升力。增加挥动翅膀的次数,能增加升力。蜂鸟飞翔时,翅膀煽动的次数极频繁,每秒可达500多次,以致在双翅振动的地方可见到雾状光环。由于蜂鸟的高频振翅,它能飞到5000米的高度。
   身体结构轻七如有一种“军舰鸟”,它的两个翅膀展开竟达2米多宽,而骨骼却只有100克重,结构坚固灵活,这是为什么呢?
   3.骨骼坚而轻,有的中空,多有愈合现象,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鸟的骨骼,有的发生了愈合,如脊椎骨;有些骨很薄,如头骨,吃鸟时这的头骨极易咬碎,比较长的骨,大多中空,内部充有空气,如腿骨。
   飞行的动力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胸肌是飞翔的“发动机”,大小胸肌的交替收缩和舒张使翅膀升高和下降,胸肌质量较大,占全身的1/5,胸肌附着大龙骨突上,靠近身体底部,使鸟飞翔时不至于上重下轻,维持身体的平衡(吃鸟吃胸肌)。
   鸟后肢的肌肉也比较发达,这与常用行走、攀援、捕食、游泳等有关(吃鸟吃腿)。
   鸟的颈部灵活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能及时摄取外界信息,作出反应。是生物界时最突出的“飞行家”。许多不化能高飞,而且能持久地飞。飞翔是一种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一办飞翔的鸟所消耗的氧所比休息时大21倍,那么鸟是怎样给飞翔时提供大量的氧气的呢?人走到了高空会呼吸困难,那么鸟呢?
   4.肺连通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鸟的呼吸与一般的动物不同,一般的陆生脊椎动物呼吸时支空气吸进肺里,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然后呼出。而鸟的体腔内有许多由薄膜构成的气囊,与肺相通。吸气时,一部分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前气囊,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呼气时,前气囊中的空气直接呼出,后气囊中的空气经肺呼出,又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在一次呼吸过程中,肺内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因此叫做双重呼吸。
   在静止时,呼吸作用是靠肋骨升降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飞翔时,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不能采取这样的呼吸方式,只有依靠气囊才能完成强烈的呼吸作用。满足飞翔时高能量的消耗。当翼上举时,当翼上举时,气囊扩大,由于内外气压不平衡,空气迅速进入肺和气囊。除部分空气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是富有氧气的。当翼下降时,气囊受到挤压而收缩,把原来贮存的空气压出,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缺陷,肺前后两次进行了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可见,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吸”是对飞翔生活的重要适应,保证了飞翔时剧烈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
     气囊的作用:减轻密度,散发热量,得到充分的氧气的作用。
       浑浊空气
       新鲜空气
       兵分二路,充分利用。
   5.牙齿退化。 的牙齿退化(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下,以养活在地南上摄食的时间),吞咽的食物贮藏在嗉囊里。
   这样的结构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是:能给鸟以足够的能量(边吃边飞),坏处是:导致鸟身体的质量增加,一利于飞翔。
   鸟飞翔时,是边吃边飞的,不可能飞一飞再停下来吃食物。
有没有同学见过鸡、鸭在吞食沙子。(有)
那鸡、鸭为什么要吞食沙子呢?  
鸡、鸭吞食沙子并不是完全不利的,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为保证向身体各部分提供氧气和营养,鸟的心脏负荷量是较大的,从结构上来看:
   6.心脏四腔,血液不混合,供给组织细胞都为含氧量高的血,比两栖类大大地提高了氧气的输送效率。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由于有了完善的产热和散热的能力,因而产热,散热相当,使体温可保持相对稳定,减小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仍然保持恒定的动物叫恒温动物。
   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种恒温动物。
   经过训练,是否会必变随地大小便的毛病?
   7.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
   再训练也没有用。因为它没有膀胱,肾脏产生的尿液连同粪便一起随时排出体外。
   作用:减轻体重,减轻飞翔时的负担。
   8.雌鸟的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
   作用:减轻身体质量,利于飞翔。
   9.大、小脑发达。这与视觉敏锐有关。鸟从几百米高空看下来,对下面的情况仍能看得十分清楚。
   小脑的功能: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运动。
总结:为了适应飞翔生活,在形态结构上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减轻身体的质重和密度;二是增强新陈代谢。
构书安排:
一.外形与飞翔生活相适应。
1.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减少飞行阻力。
2.前肢变为翼,是鸟的飞行器官。
二.内部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
1.骨骼 轻巧而坚固
有的愈合   有的中空
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
2.呼吸器官:肺
肺与气囊相连,进行双重呼吸。
3.牙齿退化
4.心脏分为四腔(两心房两心室)
5.恒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仍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动物。
6.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
作用:减轻质量,利于飞翔。
7.雌鸟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
  作用:减轻质量,利于飞翔。
大、小脑发达,尤其小脑对控制和调节飞翔具有重要作用。


鸟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生物教案-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关于水的档案 ●成人的身体70%的成份由水组成,儿童体内的水则占80%。一个70公斤重的人,水大...

  •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

  • 第二章 腔肠动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识记腔肠...

  • 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了解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和猪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

  • 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 第三章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习题精选

    1.活的蛔虫呈现()A.白色或浅黄色B.乳白色或粉红色C.浅绿色D.浅灰色2.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A.雌虫较大,尾端向...

  • 环节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

  • 第四章环节动物 习题精选

    例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构成。()解析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的,本题的填空只能填体节,而不能填写环节,环节...

  • 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2.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神经元...

  •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教学建议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由教师或学生列...

  • 第九章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知识方面:了解脊髓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了解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初步学会做简单的脊蛙反射实验。能力方面:培养...

  • 第九章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脑的大体结构及部分脑神经的分布和主要作用;2.理解大脑和小脑的基本功能。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