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5
1 静电场
闪电撕裂了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雷雨时节的“电闪雷鸣”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电现象。我国古代最早的雷电记录是《周易》记述的公元前1068年一次球型雷袭,这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雷击记录。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含着许多的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对它们进行探究,甚至像富兰克林和达利巴尔德等人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等哪一样不是与电有关?电是那样的神奇,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电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它呢?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
链接生活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在干燥的冬天梳头或脱下毛衣,会有叭叭的响声,在暗处会看到火光,你知道吗,这是电荷在作怪哟!闪电在划过夜空时,为什么会是弯曲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都要有一根金属链条搭在地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链接知识
本章的内容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准备知识。场强和电势是分别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两个物理量。正确理解场强和电势的物理意义,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章的其他内容,如导体在电场中的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问题,实质上是电场中力的性质研究的继续;电势差、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等是电场的能的性质讨论的延伸;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则是电场中上述两性质的综合运用。
链接高考
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知识考查的频率很高,主要集中在电场的有关概念、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及电容器等知识点上,尤其是与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结合起来考查较多。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材详解】
知识幻灯片1 电荷
1、两种电荷
[实验探究]用钢笔的塑料杆摩擦干燥的头发,然后靠近轻小的纸屑。
现象:我们会发现钢笔的塑料杆能够吸引轻小的纸屑。
解释:其实这和情景思考中实验的原理是相同的,主要是利用到了摩擦起电的原理!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玻璃与硬泡沫塑料摩擦带上静电后,就会吸引细小轻的小纸人!由于硬泡沫塑料在不停移动,作用于小纸人上的力也就发生变化,带动小纸人运动,看上去就是起舞翩翩了!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称为正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负电的离子,称为负离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现象,掌握发生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棱镜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上的作用,知道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路的光学元件一.2、理解全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的内容.2、知道可见光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不同频率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和的特性.2、了解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从不同的媒体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了解什么是偏振现象,知道偏振是横波的特点.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光电效应现象(2)知道光子说的内容,会计算光子频率与能量间的关系(3)会简单地用光子说解释...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棱镜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上的作用,知道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路的光学元件一.2、理解全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
一、能源(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能源。2.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知道哪些能源是常规能源、哪些能源是新能源。...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