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8:32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2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二、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三、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的,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四、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五、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六、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七、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八、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小蝌蚪————————————————————————青蛙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了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分组进行讨论。

⑶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学生练读,表演。

⑸汇报,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灰迎阿姨追顶被鼓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5

教学准备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小学教学设计网+}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附:板书:

34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 迎上去

乌龟 追上去

青蛙 游过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7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个谜语,想不想猜?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可是它们的长相却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图)

3、请你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看着课文中的插图,认真听故事。故事讲到哪儿,就指到相应的插图。

2、同学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出示蝌蚪插图: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谁来说说这些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儿?

2、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师贴图)

3、屏示第一自然段,认识“灰”,(看这个字是什么颜色?这个字就读----,集体拼读)出示字卡,组词

4、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是说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样?(很开心,自由自在的),谁能快活地读一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5、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谁在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6、仔细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齐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提问:谁来说说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青蛙的样子的?让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

3、出示句子,认识“披    、鼓   ”,读准多音字“露”,除了这3个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蹲”。

4、再找出写青蛙身上颜色的2个词?(点出:碧绿的雪白的)

5、用上这四个表示动作和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把这只大青蛙写活了,我们来试着读出青蛙的可爱。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求: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3、集体汇报,师贴图。出示这些句子、图,齐读。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吗?看屏幕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找生说。

(四)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鲤鱼和乌龟)

(1)、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图)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谁能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2、于是,它们就------迎上去,问话,出示全图,认识“迎”组词、说话

3、它们是怎样“迎上去”的?看课件理解,

师: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谁想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迎”的动作。

4、它们“迎上去”会问……(出示问话图)

认识“阿姨”交流识字方法、学过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啊!谁再来有礼貌的读一读?

5、鲤鱼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对话图)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样子有什么特点?(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习第3段

1、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出示乌龟图),会想到什么?(鲤鱼妈妈说的自己的妈妈的样子),呀,它们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连忙追上去。(出示连忙追上去图),

2、怎样做“追上去”的动作?找2人演,再看课件,

师总结:从后面赶上来就可以说“追上去”。

3、从“连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急切)于是它们着急地叫……(点出妈妈词)谁能着急地读一读?

4、乌龟看到小蝌蚪叫它妈妈,感到很好笑,它认真地说-----(出示乌龟的话)学习“顶”,让生指出头顶在哪。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读……乌龟笑着说……。

5、小蝌蚪从乌龟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板书:头顶上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组内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请生上台戴头饰表演,生评价。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妈妈。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指板书说)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

(3)学习第4段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出示青蛙图)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一定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于是它们就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高兴地读一读。

4、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我们要向小蝌蚪学习,只要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5、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出示青蛙的话)

6、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出示、做动作读一读。齐读句子(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8、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青蛙的知识(出示青蛙的知识,师读)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呀!

四、看图回顾,回归整体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⒈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⒉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⒊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⒈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⒉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⒊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⒋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⒌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⒉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⒈遇到鲤鱼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⒉遇到乌龟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   在        。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

⑶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9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做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b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三、读感悟,体会小蝌蚪的变化。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

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

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习,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四、总结全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习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借助学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保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及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生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理,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及乌龟帮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表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安排了儿歌朗读表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学生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领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我。(阐述自己的本领)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学生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表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学生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帮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1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8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小班综合:太空卫士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钻等基本动作,提高运动能力。 2乐意关注周围的环境,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红、黄、...

  • 小班综合活动:小蚂蚁

    小班综合活动:小蚂蚁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蚂蚁是用触角传递信息。2、学习小蚂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3、在游...

  • 小班综合教育活动:秋叶飘飘

    小班综合教育活动:秋叶飘飘活动名称:综合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秋叶飘飘活动目的:1、幼儿认识秋天的树叶落的自然现象。培...

  • 小班综合活动:小甜饼

    目标:1、 能认识圆形,并尝试辨别区分圆形与其它形状;2、 尝试边操作边讲述;3、 体验与他人分享食物的乐趣准备:小...

  • 综合活动:秋叶飘

    综合活动:秋叶飘活动目标:1.会欣赏、会观察秋天的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感受秋天的美,有一定的想像力。 2.学习词汇:飘...

  • 小班综合活动《点点摸摸》

    小班综合活动《点点摸摸》目标:1、在做做玩玩中儿歌,在掌握儿歌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创编。2、正确说出五官的名称,知道眼...

  • 小班综合活动:袜子

    小班综合活动:袜子目标:1.了解袜子的特征,(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

  • 综合活动:可爱的小动物

    可爱的小动物——做菜 执教:王懿活动目标: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愉快的参加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2....

  • 小班综合活动

    综合活动:《蔬菜宝宝》 活动目的:1、 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的主要特征,知道其名称。2、 通过认识让孩子在感受到...

  • 小班综合活动--车子开来了

    车子开来了 ——小班综合活动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各种车辆,知道常见车辆的名称。 2.让幼儿初步了解汽车的外性特征,...

  • 宝宝快睡觉

    活动:宝宝快睡觉目标:1、体验当妈妈的情感。 2、学习童谣《摇啊摇》,注意“婆”、“桥”、“果”的发音。准备:1...

  • 小班综合活动《买桔子》

    设计意图秋天是桔子丰收的季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模仿、爱动,幼儿在常规意识方面还很欠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居...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