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九年级物理教案 >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13篇)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能量守恒定律篇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a.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能量守恒定律”--示例

课   题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能量

学生指出是什么能向什么能的转化

记忆、理解规律

“能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

我们能否制造一个永远不需输入、而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呢?能源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能源。2.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知道哪些能源是常规能源、哪些能源是新能源。3.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煤,煤气,柴禾、天然气……)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能量。煤、煤气、柴禾、天然气等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那么要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么呢?(汽油或者柴油)教师:对,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同学们再想想,江河里的水流能不能提供能量呢?学生:能。山上采伐的木料放到江、河里能顺流而下,水流可以运送木料做功。学生:水流还可推动水轮机做功,使磨转动,水轮机还能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教师:同样,流动的空气——风也有能量,风能推动风车做功。像煤、天然气、汽油、水流、风等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能源。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那么能源包括哪些种,我们应该怎样来开发和有效地利用它们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2.进行新课(1)什么叫能源?板书:〈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能源〉教师:什么叫能源呢?板书:〈像煤、石油、天然气、水流等等,凡是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做能源。〉(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教师:同学们知道吗?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么煤、石油、天然气等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地下的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的动物、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化石燃料。板书:〈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教师: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教室里点灯,家里开收音机、电视机,工厂里开动机器都要用电能,电能是哪里来的呢?(电能是由发电厂供给的;电能可由电池提供;电能还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能电池。)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火电厂把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转化成电能;水电站把水流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能是由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所以叫做二次能源。板书:〈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3)世界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教师:现在我们大量使用二次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还是转化成电能的一次能源——目前我国主要还是消耗化石燃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三、四十年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也渐趋现代化,使能量消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都折合成燃烧值为2.93×107焦/千克的标准煤计算(看课本图14—1),在1950年是26亿吨,1987年就是110多亿吨,估计到XX年要超过200亿吨。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1953年全国能源消耗仅为0.54亿吨标准煤,到1992年已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增加了近20倍,预计到XX年将增加到14~17亿吨标准煤,几乎接近20世纪初全世界1年能源消耗的总量。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会不会引起“能源危机”呢?人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煤和石油越采越少,人类可能要出现能源危机。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4)常规能源和新能源①从古到今,人类使用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教师:同学们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生长的动、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那么这些动、植物又是怎么能生长壮大的呢?植物生长靠太阳把各种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变成植物生长的养料,动物生长靠吃植物或者其他的小动物,所以化石燃料从根本上来说,来源于太阳能。那么水能和风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太阳照到地球上,使空气变热上升,冷空气就下降形成风。学生:太阳照到江、河、湖、海的水面上,使水蒸发,蒸发的气上升到空中,在高空遇冷使变成雨雪降下来,降到高山上的雨和雪融化成的水从高处流下,形成水能。②新能源的利用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都来源于太阳光的辐射,即太阳能。课本上的图14—2就画出了太阳能的转化情况。太阳每秒钟要向周围空间辐射3.8×1026焦的能量,其中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只有1.7×1017焦,但仍有大量的太阳能还没有被利用。近年来发明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还刚刚开始。这里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此外自然界还存在大量的潮汐能和地热能,我国和有的国家已试验用潮汐能和地热能来发电,由于有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使造价过高,因此还没有被广泛采用。另外本世纪初还发现了原子核能(原子能),原子能已经做为核潜艇、航空母舰和破冰船的核动力,也广泛地用于核电站。板书:〈我们把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人类早就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把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5)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教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新油田也在不断被发现,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耗巨大,节约常规能源的消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学们努力吧,为将来给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而努力学习吧。3.总结(略)4.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①什么叫能源?②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③哪些是常规能源?④哪些是新能源?(2)把课本上图14—2所示的太阳能的转化情况用你自己的语言正确简练地写出来。

能量守恒定律篇2

教学目标 

a.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 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课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能量

学生指出是什么能向什么能的转化

记忆、理解规律

探究活动

我们能否制造一个永远不需输入、而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呢?

能量守恒定律篇3

教学目标

a.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课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能量

学生指出是什么能向什么能的转化

记忆、理解规律

探究活动

我们能否制造一个永远不需输入、而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呢?

能量守恒定律篇4

教学目标

a.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课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能量

学生指出是什么能向什么能的转化

记忆、理解规律

探究活动

我们能否制造一个永远不需输入、而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呢?

能量守恒定律篇5

教学目标 

a.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 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课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能量

学生指出是什么能向什么能的转化

记忆、理解规律

探究活动

我们能否制造一个永远不需输入、而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呢?

能量守恒定律篇6

教学目标 

a.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 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课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 

课本P27练习3

列举不同形式的运动

列举不同的过程

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总结规律

讲述19世纪三大自然规律

指出各种运动形式所对应的能量

学生指出是什么能向什么能的转化

记忆、理解规律

探究活动

我们能否制造一个永远不需输入、而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机器呢?

能量守恒定律篇7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课题§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型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因为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 学手段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录像或课件、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教学活动[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生1:电灯能够发光是因为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师:当电灯发光的同时.还能感觉到电灯是热的,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1:说明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同时还产生了热能.   生2:我举一个例子,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它们的温度会升高,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生3: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推进剂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生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内燃机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看起来自然界除了我们在上几节学过的机械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师:我们看一下下面几种情况下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人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师:大家看这样一个问题: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除了受到的重力做功之外,还有沙子对它做功,沙子对铁球做负功,铁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减少的.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外力(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   [演示实验2:用手提一个物体匀速上升,让学生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物体可以是身边的物体,例如黑板擦、课本等等)]   师: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不守恒,原因是什么,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原因是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有外力对物体做了功,这个力是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没有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所以系统的机械能是增加的.   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当外力(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师: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外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师:这里的外力是指的什么?   生:这里的外力是指的除了物体本身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   师:这个结论叫做功能原理.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当涉及到多个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这些能量之间的关系呢?   师:下面大家阅读28页中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过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师: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   生: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确立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师: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人发现的吗?   生: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一个人发现的,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各种不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到了把分立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看起来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么对能量守恒定律作出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是谁呢?   生:对能量守恒定律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有: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和生理学家女姆霍兹等人.   师:现在看一个科教片: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多媒体播放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参考案例)   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18XX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荄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1847年,当焦耳宜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荄姆霍兹在柏林也宜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女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师: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美是无处不在的,物理学中更是处处存在着美,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发现,注意体会,这样我们的学习将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课堂训练]   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惨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但更重要的是指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发生转化,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会消失的.   a选项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在转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b选项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转移.任何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正确.d选项中石子的机械能在变化,比如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可能要减少,但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错的.   说明:此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水动机的认识,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是永远不能制成的.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师:大家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课本第28页到29页有关能量和能量耗散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师:什么是能量耗散?   生:然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师: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生: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师: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呢?   生:正是因为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量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生:节约能源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   师:通过下面材料的阅读。加深你对能源的理解.   (多媒体播放世界能源的解决途径)(参考案例)   世界能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能源,是人类敕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广泛开源,其二是认真节流.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所谓节流,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进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   [小结]      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对功能关系的理解[例1]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   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δek=a-b+c-d;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p=-c;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δe=a–b–d

学生活动

作  业[布置作业]   教材第30页问题与练习,1,2.

板  书  设  计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2.建立过程.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教学后记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能量守恒定律篇8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border=0>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200412422743323

能量守恒定律篇9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题 §5.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因为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手段 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录像或课件、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生1:电灯能够发光是因为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师:当电灯发光的同时.还能感觉到电灯是热的,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1:说明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同时还产生了热能.

生2:我举一个例子,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它们的温度会升高,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生3: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推进剂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生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内燃机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看起来自然界除了我们在上几节学过的机械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师:我们看一下下面几种情况下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人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师:大家看这样一个问题: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除了受到的重力做功之外,还有沙子对它做功,沙子对铁球做负功,铁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减少的.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外力(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

[演示实验2:用手提一个物体匀速上升,让学生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物体可以是身边的物体,例如黑板擦、课本等等)]

师: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不守恒,原因是什么,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原因是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有外力对物体做了功,这个力是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没有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所以系统的机械能是增加的.

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当外力(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师: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外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师:这里的外力是指的什么?

生:这里的外力是指的除了物体本身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

师:这个结论叫做功能原理.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当涉及到多个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这些能量之间的关系呢?

师:下面大家阅读28页中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过程,回答相应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

师: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

生: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确立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师: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人发现的吗?

生: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一个人发现的,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各种不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到了把分立环节

连成一体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看起来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么对能量守恒定律作出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是谁呢?

生:对能量守恒定律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有: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和生理学家女姆霍兹等人.

师:现在看一个科教片: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多媒体播放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参考案例)

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18XX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荄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1847年,当焦耳宜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荄姆霍兹在柏林也宜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女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耐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师: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美是无处不在的,物理学中更是处处存在着美,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发现,注意体会,这样我们的学习将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课堂训练]

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惨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但更重要的是指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发生转化,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会消失的.

a选项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在转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b选项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转移.任何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正确.d选项中石子的机械能在变化,比如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可能要减少,但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错的.

说明:此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水动机的认识,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是永远不能制成的.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师:大家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课本第28页到29页有关能量和能量耗散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师:什么是能量耗散?

生:然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师: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生: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师: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呢?

生:正是因为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量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生:节约能源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

师:通过下面材料的阅读。加深你对能源的理解.

(多媒体播放世界能源的解决途径)(参考案例)

世界能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能源,是人类敕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广泛开源,其二是认真节流.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所谓节流,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进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

[小结]   

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例1]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   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δek=a-b+c-d;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p=-c;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δe=a–b–d 学生活动

作  业 [布置作业]

教材第30页问题与练习,1,2.   

板  书  设  计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2.建立过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记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能量守恒定律篇10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课时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教具准备

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实验引入:

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引入课题: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有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但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二、质疑讨论

(一)能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5

质疑1: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质疑2: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质疑3: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或创生),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质疑4:什么是能量耗散?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反馈矫正

1、功与能

能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的具体值往往无多大意义,我们关心的大多是能量的变化量,能量的变化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具体的能量变化相联系。

例1、分析常见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

重力做功: 弹力做功:    电场力做功:      电流做功:

解答: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能相互转化;电流做功:电能和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

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

⑵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

⑶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距离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系统产生的内能,即q=fl相

注意:(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和增加量相等;(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表达式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例2、如图2-10-1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ma、m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v。求此过程中物块a克

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解答:由于连结ab绳子在运动过程中未松,故ab有一

样的速度大小,对ab系统,由功能关系有:

fh-w-mbgh=12(ma+mb)v2     

求得:w=fh-mbgh-12(ma+mb)v2

例3、一小滑块放在如图2-10-2所示的凹形斜面上,

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

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

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

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

为d。用这些量表达小滑块的动能改变量(指末态动

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量等于多少?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δek=a-b+c-d;

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p=-c;

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δe=a–b–d

3、能源和能量耗散

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是能源危机更深层次的含意,也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能量和能源是两回事;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两回事。作为常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面临枯竭.节能和开发新的能源已是人类必须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