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5:14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在网络环境下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发现的新问题,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4、学会研究的方法,渗透大语文观教学思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教育。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教学内容

在我国有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藏羚羊等,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麋鹿也是一种,只是相比较前面几种动物,它甚至有点神秘,命运也更为坎坷。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本文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和坎坷的史识:“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做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资源

鉴于学生对动物的爱好与对世上万物的好奇,学生学完《麋鹿》后,浓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猎取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开发这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麋鹿的研究主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与延伸。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对培养学生众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里其他同学对研究主题的研究结果。

教学模式

教学支架

当学生完成《麋鹿》两课时学习后,我发现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几个核心问题,也就是确定了本堂课的研究性主题。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研究主题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围绕研究主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阅读,指导学生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生将各类信息加工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小型报告、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组织形式

全班发现问题→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小组合作、实施研究→全班汇报交流→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教学环境

自愿组成小组,每人一台电脑。每组学生围坐在电脑前。

每台电脑连入宽带网。

各组自己推荐一名组长。

教学评价

(1)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否持久地比较专注于他研究的领域,能否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

学生能否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

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学生是否能比较概括地、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是否能合理地评价别人的作品

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是否学会研究的方法,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形式。

上网浏览,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是否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是否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是否有成就感。

教学过程

“学习支持网”与语文教学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问题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原则,学生能够完成确定研究主题、实施研究、成果评价等研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本课的研究性学习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1.生成问题,确定研究主题——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研究性课程虽然有总的目标要求,但作为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形态,更为详细的课程目标是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逐渐构建的。学生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能够达到何种水平,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当学生完成《麋鹿》两课时学习后,我发现学生提出了一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创造性的问题。

因此,我就通过留言薄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与技能,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几个核心问题,也就是确定了本堂课的研究性主题。其实,这些都属于动态生成。

2.分析资料,实施研究——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研究主题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围绕研究主题,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阅读;通过个人研究和团队协作,识别对本研究主题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活动目标:一、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二、学生学会在bbs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三、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活动计划:一、各小组讨论初步的研究方向。二、学生网上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三、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提出自己的观点。

研究过程中也可以突破时空隧道,与校外专家、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各类信息加工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小型报告、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及指导学生制作各种ppt作品、电子作文,将研究结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形式可以是小组合作汇报,展开答辩会等,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整个过程,呈非线形结构,流程均为动态生成。我们则可按照如下几块问题展开研究。

研究一

a麋鹿在30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就有,为何在汉朝销声匿迹,在1885年又在北京发现。时隔这么多年,还有奇迹的出现。而我们大家都喜欢的恐龙为何却没有奇迹般的出现呢?(生活习性、地球运动等方面研究,涉及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的拓展)

研究二:姜子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封神榜写了个怎样的故事?通过研究了解姜子牙的人物特点以及文学艺术,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其他更具有神秘色彩的动物与故事。

研究三:中国还有哪些麋鹿保护区,这些麋鹿生活得怎样?我们全社会该怎样来保护这些麋鹿,以及珍稀动物。再次激发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民族自豪感。

研究四:贝福特是怎样饲养这些动物的?他为什么把这些动物养得这么好?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感悟保护之重要。

研究五:中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他们生活怎样?深化“动物——人类的朋友。”之强烈意识。

汇报形式多样化,或ppt,或电子作文,或自由创作,或完成教师提供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呈现出白花竟艳的势头。

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达与展示形式,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宏观地把握学生的研究进度、深度,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脱困境,为了使学生持久地比较专注于他研究的领域,我们的评价坚持激励与发展的原则,并贯穿学习的全过程,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学习中,个体成员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承担学习责任,荣辱与共,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研究,周而复始。

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产生的新问题再次展开研究,让我们的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1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第三段和第一段。(传奇经历和大丰自然保护区中的麋鹿生活)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并学习讲解员介绍。

教学准备:课前补充资料(关于麋鹿)。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麋鹿的奇特外形和生活习性,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呢。

(1)板书:“传奇”,齐读。

指名说说“传奇”的意思。(离奇,不同寻常或令人惊叹)

(2)麋鹿有哪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呢?自读课文。出示投影:

要求: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个词或一句话,并在后面加上惊叹号)

2读自己找到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麋鹿,而在汉代以后竟销声匿迹了。

相机板书:3000多年、汉代后、销声匿迹

指导朗读:你的感受是什么?哪个词最有神秘色彩?(销声匿迹),指导理解这个词(隐藏起来,神秘失踪)对麋鹿的销声匿迹我们感到怎样?(神秘、惋惜之类),怎样读出这种体会,自读后指读。

小结过渡:这是传奇经历之一,还有之二、之三吗?

第二,1865年在北京出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夺,麋鹿在国内又一次匿迹。

相机板书:1865出现、1900国内绝迹

(出示投影)指导朗读:侵略者干了哪些勾当?(盗、杀、抢),当你读到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话。(出示挂图)是啊,这么温驯、柔弱的麋鹿竟也逃不过侵略者的魔掌,作为中国人的你读到这段话,你心情怎样?(痛心、气愤等)怎样读出你的感受?自读后重点名读。重点词体会:盗、惨遭厄运、杀戮、几乎绝迹等。让我们记住麋鹿这段血迹斑斑的经历,记住这段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齐读这一部分。

小结过渡:这是传奇之二,还有吗?

第三,麋鹿在异国他乡漂泊、繁衍,到1986年,才返回故乡。

相机板书:1986回归(出示投影:从此……——茁壮成长)

在海外的生活书上用了什么词语。指读后齐读: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联系前文,哪些地方写的是麋鹿的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指名读。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麋鹿流落国外近大半个世纪,在新中国的努力下,麋鹿结束了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回归祖国、回归自然。读了这一部分,作为新中国的少年,你觉得怎样?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这种感受。(自豪、欣慰等)指读。

(4)旧中国贫穷落后,任人欺凌,以致麋鹿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在新中国国家富强了,经过努力,麋鹿也返回故土,看着这位海外归来的游子,想着他们坎坷的经历,你想说些什么?

(对照挂图说话)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评价:说得真好。齐读这一句。

2、练习讲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指导:上节课同学们

学习讲解员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但课本上有的讲得很精彩,还结合了自己搜集的或老师分发的资料。可一个优秀的讲解员不仅会指着麋鹿介绍外形和生活习性,还要能讲出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上节课一样,请同学们对照板书,结合课本和补充资料,自己先练一练。

再讲给同桌听,请同桌指导一二。

指名讲传奇经历。(1-2人)适当鼓励,评议。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讲解非常精彩。是啊,今天,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下面我们就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在看一看。

要求:自由读第一段,你觉得麋鹿回归故土、回归自然后的生活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指名说后重点理解为什么是“理想场所”(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等),对照挂图,说说:这里真可称得上麋鹿生活的(天堂、乐园、家等)

我们真的为麋鹿回归祖国、回归自然获得新生感到高兴,让我们齐读第一段。

三、写话。

今天我们学习了《麋鹿》这篇课文,了解了麋鹿昨天、今天和明天,对这种珍异的动物产生了非常亲切的感觉。(出示投影)现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在挑选吉祥物,有人就提议用麋鹿,你能帮麋鹿写一份推荐材料吗?写出你的理由。师范说“美猴王”被推荐的理由。

开头:尊敬的北京奥委会,我建议用麋鹿做北京奥运的吉祥物,

学生写话,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自己写的话,师生评议。(或课后完成)

板书:

11、麋鹿

3000多年、汉代后、销声匿迹

传奇经历1865出现、1900绝迹

1986回归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现在,谁想起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起来汇报说搜集的资料。

师:这些同学通过自己学习,知道了这么多有关麋鹿的知识,真了不起。四不像又叫麋鹿,我国有鹿科动物16种,麋鹿是鹿科动物中最奇特的一种,也是我们国家的珍稀动物,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麋鹿》,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课文,一会读给同学们听,看谁读的最好?

2、检查学生读课文。

过渡: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标出有关句子。

2、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划出的句子。

四、汇报交流: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老师板书:外形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老师问:“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

对,麋鹿历经磨练,最后终于结束了它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里、回归自然的新生活。

那么,你想不想一睹它们的风采呢?

学生看图像,一起欣赏麋鹿健美的身影及生活环境。

五、当讲解员向大家介绍麋鹿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

六、谈感受:

学习了课文,欣赏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呢?

(很可爱,我们要保护它,保护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等等)

对,看着这一群群麋鹿生活的其乐融融,想起它们失而复得的经历,更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说到这里,不由的使我想起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补充阅读: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说。

对,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灵性的。出示:

在亿万种生命之中,我们人类受到大自然的特别宠爱,成为万物之灵长。然而,我们并没有和动物们友好相处。许多几年前、十几年前还随处可见的生物,转眼间已成珍稀;一些近年来才发现的新种,刚一露头便已濒临灭绝;而科学家们相信,还有很大一部分物种甚至还未被人类所认识,就已经绝尘而去。要知道,一个物种的演化、发展需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以上的时间,而它们的消失,也许就在弹指一挥间。一个生物种的灭亡,将会导致若干种依附于它的植物毁灭。当渡渡鸟灭绝以后,人们发现当地的大栌榄树也慢慢地消失了,原来,这种乔木的种子必须经过渡渡鸟的消化才能萌发。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也许,当你正在尽情享受野味的时候,可能又有一种动物正在告别地球,走向灭绝。

现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有许多的濒危动物。老师给大家搜集了其中的几个。

出示:

白暨豚图:

极度濒危!尚不能确认是否已经灭绝。目前最后一次的发现是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白暨豚目前已属极度濒危。据资料统计,目前长江流域白暨豚数量估计已不足100头,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比大熊猫还少,是水生的国宝。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它列为极危动物,属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据专家预测,由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白暨豚可能于25年以后消失,也就是在全世界灭绝。当地球上某一物种灭亡,就意味着一个特有的遗传资源已永远消失。

褐马鸡图:

分布:中国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中国特有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后,把褐马鸡当作掠夺的对象。不少资本主义国家一向以羽毛点缀军装,因而名贵的褐马鸡羽毛就显得更加昂贵了。在清王朝时,一对褐马鸡在欧洲市场上可售银币千元以上。

目前保护区内共有褐马鸡1400~1900只。

学习了课文,看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应怎样做?

自己保护动物,呼吁大家一起来做。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简单的道理:

唇亡齿寒,唇齿相依,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密切的朋友。

读警句,记住。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3、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4、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课后拓展:

回去搜集其他野生动物的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围绕这个重点,我设计让学生搜集资料,初步认识麋鹿,课堂上抓住你知道了麋鹿的什么来教学。补充阅读有关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让学生意识到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麋鹿,读有关的阅读材料,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课堂上听讲的都很认真,读课文正确、流利,声音也很洪亮,回答问题也比较到位。

唯一感到不足的是:我的过渡语,虽然设计上了,但由于紧张和准备不足,过渡不自然,有点重复。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如平时。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5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我国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3.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抓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麋鹿这篇课文,师生共写课题。(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印象)

2.看了这课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3.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一起走进麋鹿的世界。

二、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写了有关麋鹿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效果

(一)出示字词

悄无声息    哺乳动物    跋涉   繁殖力    公爵     颠沛流离

遁入草丛    沼泽       觅食   销声匿迹  别墅

(1)多种形式读词语。

(2)觉得哪个词最难理解,一起说一说。

遁入草丛结合语段理解

有一个词与“漂泊不字”意思相近,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是哪个?注意“沛”字右边的写法。

(二)理清课文脉络

1.生汇报,相机板书。

麋鹿的生活现状(1)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4)

传奇色彩(5~7)

(边读边概括,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抓住主要内容来概括了)

2.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麋鹿,也就是谭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麋鹿》主要写了麋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四、精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唐老师建议你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自豪了?忧虑了?愤怒了?……

2.多媒体出示这些情感。

3.生汇报自己的情感体验。

4.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老师这里有一头麋鹿,你能辨认一下,它是否是麋鹿?

5.出示驯鹿图片,生辨认、交流。(提示:从文中介绍关键语句辨认,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读课文的第2、3小节

6.你们交流的这些,都是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些特点来写的。(出示:抓特点)这不是麋麋而一只驯鹿。想看真的麋鹿吗?

7.出示麋鹿,请同学们作讲解员,上台讲解。

师相机创设问题:麋鹿有很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他身上的哪些特征与湿地环境相适应?

8.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驯鹿与麋鹿的区别了吗?读书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

9.传奇经历

(1)从三条线索出发,探索麋鹿的传奇经历。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句。

有→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多头

3000多年前→汉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部→英国→回到祖国

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次面临绝迹而又奇迹般地枯木逢春,几度漂洋过海,足可以说明麋鹿的传奇色彩,麋鹿家族这几年来哭过、累过、痛过、委屈过,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了。

(2)出示句子,体会“放养”和“饲养”的细小差别:

黄海滩涂上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五、总结课文

现在麋鹿已结束了它大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让我们一起为麋鹿的新生活喝彩吧!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

17 麋鹿     生活习性

传奇色彩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6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板书课题:11麋鹿

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4.小结。

三.书写指导

1.分析字形。

2.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

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

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三、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

板书:

鹿科动物

繁殖能力低

11.麋鹿外形奇特(“四不象”)

传奇经历

回归故土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7

一、目标点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解析

1、课文解读:《麋鹿》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我国珍贵动物麋鹿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麋鹿介绍及图片展示:麋鹿属偶蹄目、鹿科、麋鹿属,俗称“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中国有鹿科动物16种,麋鹿是鹿科动物中最奇特的一种。

犄角奇特麋鹿犄角的分枝朝后和朝外伸展,这与它的栖息环境和性情有关,朝后伸展的枝杈有利于缠绕长草。

尾巴长麋鹿的尾巴像驴的尾巴,长到脚踝。沼泽环境中蚊蝇、虻虫多,长尾巴有利于驱赶它们,防止被叮咬。

蹄子宽大麋鹿的蹄子像牛蹄子,宽而大,最奇特之处是两个着地蹄之间还有像鸭子蹼一样的瓣膜,只不过较小罢了。这样的蹄子有利于麋鹿在泥沼中行走,不易陷下去。

头脸长宽 麋鹿的脸像马的脸,从正面看麋鹿的头像倒梯形;鼻子和唇部较宽,长有长而硬的刚毛,所有这些特点都与麋鹿喜欢采食水生植物的习性有关。麋鹿能将整个头部伸到水中去取食水草,唇部的触毛起到感觉作用。

栖息环境麋鹿生活在平原沼泽环境中,即使在人工环境中也不愿到林地中活动。

分布广古代麋鹿的分布很广,辽宁以南到长江以北、山西以东到我国东部沿海滩涂的平原沼泽地区都有麋鹿的分布。从商周开始麋鹿的分布区由于人类的活动开始逐渐减少,到了元朝麋鹿的主要分布区就在华北和江苏的个别地区了,清朝时期只有北京南海子地区的一群了。现代的麋鹿大多为人工种群,已分布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饲养地点。

食性窄麋鹿的食物是禾本科和豆科的草本植物,尤其喜食水生植物,不食或很少采食树叶。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由于食物不能选择,也表现出对所有植物都食的现象。

性情温顺 麋鹿是鹿科动物中比较温顺而又胆小的一种。观察现代圈养的麋鹿行为,即使在它的繁殖期也很少出现像其它鹿科动物那样的攻击人的现象。脱角长茸早麋鹿在冬季最寒冷的1月份脱角长茸,为了不冻伤新角(也叫茸),就在新角的外表长有比其它鹿都厚密的绒毛来保护它。

孕期长 麋鹿的怀孕期为9个多月280天左右,从夏季的8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鹿科动物怀孕期最长的。

产仔早麋鹿的产仔期比其它鹿都早。3月份开始产仔,有的年份,仔麋鹿在雨雪交加的时候降生。现在,麋鹿也在适应气候的变化,产仔期正逐渐推迟。

俗称“四不像”的麋鹿                

占地8.7万公顷的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

江苏大丰湿地保护区麋鹿园里的麋鹿                

麋鹿回家

2、麋鹿的百年沧桑

麋鹿,俗称“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动物。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还作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

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发现了一群陌生的鹿。次年初,大卫以20两纹银买到了一对鹿骨鹿皮。不久,法国驻大清代办亨利•狄白龙聂又设法弄到了一对活鹿,其中雄性死后送给了大卫。大卫于1866年4月将这3只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过动物学家米勒•艾德华馆长的鉴定,这不仅是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的独立的一个属。

1894年,京南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南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麋鹿从此在中国本土灭绝。流落于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少。这时出现了一位使麋鹿绝处逢生的人: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一位酷爱动物,特别喜爱鹿科动物的人士。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这成为地球上奄奄一息、香火仅存的惟一一群。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唯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1984年3月,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委托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调查情况,选择好回放地点。最后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重新放回南海子。

1985年8月24日,一架满载着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飞机,将22头麋鹿(其中两头给了上海)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

麋鹿失而复得的命运和不幸中万幸告诫我们:爱护动物吧,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3、课文主要内容

外形特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生活习性    常伫立水中,潜游,觅食;繁殖力低

传奇经历    3000年前-1865年-1900年-国外-1986年

4、总结课文: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

5、写作特色: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体重250千克,120头,已经超过2000头。作比较: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的鹿角尖都指向前方。尾巴是动物中最长的。麋鹿的期比其它鹿类药长,超过九个月,每胎仅产一仔。学习使用过渡句。(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你能用一个过渡句把这两方面的内容连接起来吗?)

三、重点筛选

1、牢记生字字音:多音字“骑”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墅”是翘舌音,“饲”是平舌音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跋涉:爬山趟水,形容旅途艰苦。

厄运:困苦的遭遇。  遁入:藏入

滩涂:河流入海处沉积的泥沙形成的浅海滩。

沼泽:水草茂盛的泥泞地带。

传奇:本课指麋鹿的经历离奇,不同寻常。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教师适当讲解:饲养  放养  陆续  相继 飘泊不定、颠沛流离

3、感悟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画。(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2〕、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3〕、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4)、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探讨问题

(1)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补充:【在亿万种生命之中,我们人类受到大自然的特别宠爱,成为万物之灵长。然而,我们并没有和动物们友好相处。许多几年前、十几年前还随处可见的生物,转眼间已成珍稀;一些近年来才发现的新种,刚一露头便已濒临灭绝;而科学家们相信,还有很大一部分物种甚至还末被人类所认识,就已经绝尘而去。要知道,一个物种的演化、发展需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以上的时间,而它们的消失,也许就在弹指一挥间。一个生物种的灭亡,将会导致若干种依附于它的植物毁灭。当渡渡鸟灭绝以后,人们发现当地的大栌榄树也慢慢地消失了,原来,这种乔木的种子必须经过渡渡鸟的消化才能萌发。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也许,当你正在尽情享受野味的时候,可能又有一种动物正在告别地球,走向灭绝。假如人类注定只是像恐龙一样路过这个世界,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与有缘和我们同处一个时代的生灵携手而行呢?】

(2)麋鹿为什么会销声匿迹?今后这些麋鹿会不会有"销声匿迹"的可能?【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特大的洪水带来的灾难.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他们在我们国土繁衍后代,茁壮成长.国家开辟许多麋鹿自然保护区.中国在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得出研究结论:国家重视,不会悲剧重演.】

四、拓展联想

1、我们通过课文的介绍,了解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特点和它奇特的生活习性,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麋鹿,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骑着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如果你是饲养麋鹿的饲养员,你又会怎样向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你的麋鹿?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小组交流介绍。注意在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

2、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介绍我国其它的珍贵的野生动物及它们的传奇故事。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等

3、创设情景学习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长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们的青睐,还成了姜子牙的坐骑。可鹿类不高兴了。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评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长了个四不像!除了角跟我们有点像,你看看自己哪还有些鹿样,长了个马面,牛蹄,驴尾,多难看!快坐个整容手术,恢复鹿面。你觉得鹿王批评得对吗?麋鹿会怎么说?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名言诵读:希望的眼眸不只你拥有,大自然中的生命亦拥有。

1、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⑴、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学生回答)

⑵、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展示麋鹿图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兴趣。顺势板书课题:17麋鹿

⑶、  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2、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出示《快乐导航》---《自主学习一》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解字义,组词描红。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③精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4、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第3、4流程交替使用)

对子或组员间合作完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二、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小黑板出示:

遁入  跋涉 厄运 滩涂 沼泽 传奇 销声匿迹 颠沛流离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遁dùn    沛pèi  销xiāo

3、学生自由练习,对子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三.指导分段。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了解每段的意思,在讨论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2)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第5~7自然段):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四、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5、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a、完成《快乐导航》中《自主学习一》的内容。

b、对子互查,组长反馈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1、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导入: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

2、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完成《快乐导航》中的《自主学习二》:

1、读第一自然段,体会麋鹿的活动的场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麋鹿的外形有哪些特点呢?自读第二段,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第二段还写了什么?相机理解词语“跋涉”。

4、请同学们自由读5—7自然段,理解词语“悄声匿迹、厄运、杀戮、颠沛流离。”同时边读边画出有关时间的词,并思考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生按要求自读,并完成下表。)

时间

经历

5从麋鹿的命运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6、你还知道哪些麋鹿的传奇故事?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珍异动物,它们的传奇故事知道吗?(大熊猫、金丝猴……)

7、尝试当当小讲解,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

3、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多元选择》中的问题。

4、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一、学习第一段

1、看图,说说这种场面可以在哪里看到?

2、读第一自然段,体会麋鹿的活动的场面。

3、如果你是这里的讲解员,许多游客到这里看到这么多的麋鹿,你很想对它什么做介绍呢?(样子)

二、          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          麋鹿的外形有哪些特点呢?自读第二段,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全班交流。朗读相关内容。

请班上画画好的孩子用彩笔勾勒出外形:(四不像;角、面、尾巴、蹄子)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师问:(面的特点作者有没有写?为什么?)生讨论后回答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那么麋鹿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3、处理介绍麋鹿外形,还写了什么?(生活习性)。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

(1)“它们常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辨认哪幅图是在站立?哪幅是在跋涉、潜游和觅食?

2)理解“跋涉”

3)麋鹿的外形与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为什么?(学生讨论理解)

小结:麋鹿的生活习性与它的外形有着密切的联系。

(4)“……自然繁殖力很低”读课文理解麋鹿少与繁殖有关

4、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5、  说说你还知道麋鹿的哪些特性。

6、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介绍麋鹿,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能恰当地用上课外收集的资料更好。

7          小小讲解员比赛。

(二)学习第三段。

1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与中不同的生活习性,还有着传奇的经历。

2理解“传奇”

3麋鹿的经历究竟“奇”在哪呢?自读课文。

4四人小组交流,并共同填写表格。

时间

经历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  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用惋惜的语气读)

第二,  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用愤怒的语气读)

第三,  1986年,麋鹿重归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用自豪、喜悦的语气读)

6从麋鹿的命运中,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好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7你还知道哪些麋鹿的传奇故事?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珍异动物,它们的传奇故事知道吗?(大熊猫、金丝猴……)

8朗读第三段。

9、小讲解员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

10、总结本课时:

a)      本课时我们学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b)     把麋鹿的外形及传奇故事介绍给别人。

5、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a、完善《达标测评》中所有的内容。b、对子间互查学习情况,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从麋鹿多灾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保护他们。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特点呢?

板书: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2、麋鹿生活在大丰自然保护区黄海滩涂上,这里(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二、精读课文:(一)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麋鹿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1、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研究麋鹿外形与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2——4自然段)

2、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请仔细阅读第2——4自然段,用“——”画出写外形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写生活习性的句子。

3、小组合作交流。

4、集体交流。

5、学生根据书上的介绍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习有关的写作方法和朗读有关句子)

(1)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麋鹿外形方面的特点。关于麋鹿的外形,课文有一句较为全面的介绍,你能找到吗?

a、.“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象”。我国古代……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而有幸成为姜子牙的坐骑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你能具体地介绍麋鹿外形各方面的特点吗?

b、“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

(这一段话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麋鹿重……麋鹿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可以作一个比较——抓住“重250千克引导学生与自身体重进行比较体会麋鹿的“大”。像我们这样将麋鹿体重与同学体重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你能为这句话再添上作比较的方法吗?像这类说明性的文章,还要做到科学,大家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吗?)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师:介绍体重的时候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儿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你体会到什么,读出你的体会。(指导朗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尾似驴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这对应了“四不象”中的……蹄似牛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

《麋鹿》的整合教学设计(精选17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