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教学反思 > 美术教学反思 >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26

我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情感、审美理想一代代传承最终凝聚于艺术形式之中。看到民间艺术的形态,也就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一些特征,是什么特征呢?民间艺术在传承中逐渐形成了鲜艳和强烈对比的装饰特点。其间不乏喜庆、吉祥、象征等特点。中学生学习我国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有益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感受健康率直而蕴含浓浓乡情的民族风采。教学中我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投影,较好地展示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让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民间艺术的色彩在课堂上作一统一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设计染织图案,并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增强对民间色彩搭配的情感。
图片展示中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形式的表达,包括三个方面,既背景色的衬托,图案色的主色调,色彩的点缀。为了达到艳丽和强对比的表现效果,常选取纯色和重彩作底衬托,这也就是中国民间色彩表现的基本特征。其纯色,主要是红、黄、蓝、绿,重彩底色主要选取黑、深蓝等。
民间艺术色彩搭配中的五彩专指青、红、黄、白、黑五色。古代以五色为正色。又如民间的年画点套软*硬,色不愣,黑*紫,臭狗屎。红*黄,亮晃晃。分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此体现了配色的共同规律性,适用于各种民间美术的制作。引导学生观赏老师范作,感受强烈对比的色彩形成画面的美感。欣赏课本范图结合简要文字分析,引导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特点,多用高纯度的原色搭配,形成强烈对比,大胆提炼归纳装饰风格基础。
课本列出的民间艺术形象有挂饰、风筝、玩具、剪纸、刺绣、织锦等。学生欣赏课本所列出的这七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从而研究与之有关的民俗风情,民间故事,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了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在图案与色彩搭配练习中,引导学生汲取我国民间美术的传统特征,就是要保持传承性,然后进行带有个性的创造,使民族之花绽放异彩。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

  • 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

  • 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思考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

  • 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

  • 在美术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是这样说的:“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

  • 《三个好伙伴》教学反思

    《三个好伙伴》是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是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重要作用;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

  • 教学反思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育在培养...

  • 情感教育从小学美术课堂开始……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

  • 美术教学反思(三)

    通过一年级新课程、新教材美术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提倡“过程更重于结果”,美术教育应在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

  • 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

  • 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 风景写生的要点

    引言: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工美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碰到不少...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